發布時間:2012-05-25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
1.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的價值或股東財富的最大化,反映了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程度的是(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財務管理的目標是企業的價值或股東財富的最大化,股票價格代表了股東財富,因此股價高低反映了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 |
|
2.某企業在生產經營淡季資產為1000萬,在生產經營旺季資產為1200萬。企業的長期負債、自發性負債和權益資本可提供的資金為900萬元。則該企業采取的是( )。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營運資本融資政策包括配合型、激進型和穩健型三種。在激進型政策下,臨時性負債大于臨時流動資產,它不僅解決臨時性流動資產的資金需求,還要解決部分永久性資產的資金需求,即臨時性負債大于臨時性流動資產。本題中,在生產經營旺季臨時負債=1200-900=300(萬),臨時性流動資產200萬。 |
|
3.乙公司今年的每股收益是4.64元,分配股利1.65元/股,該公司利潤和股利的增長率都是6%,β值為0.92,政府債券利率為7.5%,股票市場的風險附加率為4.5%。甲公司與乙公司是類似企業,甲公司預計明年的每股收益可以達到5元,根據乙公司的內在市盈率對甲公司估價,則甲公司每股價值為( )元。 |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股利支付率=1.65/4.64=35.56%,增長率為6%,股權資本成本=7.5%+0.92×4.5%=11.64%,內在市盈率=股利支付率/(股權成本-增長率)=35.56%/(11.64%-6%)=6.30,甲公司股權價值=6.3×5=31.5(元)。 |
|
4.已知甲公司2006年度經營現金流入為240萬元,經營現金流出為80萬元,利息保障倍數為5,息稅前利潤為200萬元,則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為( )。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經營現金流量=經營現金流入-經營現金流出=240-80=160(萬元),利息費用=200/5=40(萬元),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經營現金流量÷利息費用=160÷40=4(倍)。 |
|
5.某企業編制"直接材料預算",預計第四季度期初存量300千克,季度生產需用量2000千克,預計期末存量為400千克,材料單價為10元,若材料采購貨款有80%在本季度內付清,另外20%在下季度付清,假設不考慮其他因素,則該企業預計資產負債表年末"應付賬款"項目的數額為( )元。 |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第四季度采購量=2000十400-300=2100(千克),預計資產負債表年末"應付賬款"項目=第四季度采購額×20%=2100×10×20%=4200(元)。 |
|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均有多個正確答案,每題所有答案選擇正確的得1分;不答、錯答、漏答均不得分) |
6.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不同( )。 |
正確答案:ABD 解題思路:選項C正確的公式應是經濟利潤=息前稅后經營利潤-全部資本費用=稅后利潤一股權費用。 |
|
7.作業基礎成本計算制度相對于產量基礎成本計算制度而言具有以下特點( )。 |
正確答案:AB 解題思路:選項C是產量基礎成本計算制度的缺點;選項D是產量基礎成本計算制度的特點。 |
|
8.下列關于應收賬款周轉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
正確答案:AB 解題思路:計算應收賬款周轉率時,如果可以取得賒銷額數據則使用賒銷額計算,如果無法取得賒銷額數據,只好直接使用銷售收入計算,所以A的說法正確;財務報表中的應收賬款是已經提取減值準備后的凈額,如果減值準備數額較大,就應進行調整,使用未提取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計算,因此B的說法正確,由于大部分應收票據是銷售形成的,只不過是應收賬款的另一種形式,所以,應該將應收票據納入應收賬款周轉率的計算,即認為其中的應收賬款包括應收票據,C的說法不正確;應收賬款是賒銷引起的,如果賒銷有可能比現銷更有利,應收賬款周轉次數并不是越高越好,所以D的說法不正確。 |
|
9.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正確答案:ABD 解題思路:看跌期權價值與預期紅利大小成正向變動,看漲期權價值與預期紅利大小成反向變動。 |
|
10.可持續增長的假設條件中的財務政策不變的含義是( )。 |
正確答案:AD 解題思路:可持續增長率假設條件中的財務政策不變體現為資本結構不變和股利支付率不變,根據資本結構不變可知資產負債率不變。 |
|
三、判斷題(每題1分,請判斷每題的表述是否正確,每題判斷正確的,得1分;每題判斷錯誤的,倒扣1分;不答題既不得分,也不扣分。扣分最多扣至本題型零分為止) |
11.如果考慮訂貨提前期,則經濟訂貨批量:按經濟訂貨量基本模型計算出經濟訂貨批量+訂貨提前期天數×每日存貨消耗量。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訂貨提前期對經濟訂貨量沒有影響,只不過提前訂貨罷了。 |
|
12.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考慮了資本結構對每股收益的影響,但沒有考慮資本結構對風險的影響。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假定能提高每股收益的資本結構是合理的,反之則不夠合理。這種方法的缺陷在于沒有考慮風險因素。 |
|
13.對于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其股票價格代表了企業的價值。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對于已經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其股票價格代表了企業的價值。注意:沒有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也有股票,也存在股票價格,只不過不是在證券市場公開交易的價格,而是在店頭市場交易的價格,這樣的價格不具有公允性,不能代表企業的價值。 |
|
14.標準成本差異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的依據是確信標準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異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費造成的。 |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標準成本差異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的依據是確信標準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異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費造成的。 |
|
15.某公司年初擬貸款購置一處房產,從第2年開始,每年年初支付20萬元,連續支付5次,共100萬元。假設折現率為10%,則相當于現在支付68.92萬元。已知:(P/A,10%,5)=3.7908,(P/S,10%,1)=0.9091 |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中第一次付款時間為第2年初,由于本年初和上年末是同一個時間點,所以本題可以按照"從第1年末開始,每年年末支付20萬元,連續支付5次,共100萬元"來計算,即普通年金現值計算的問題,現值=20×(P/A,10%,5)=75.82(萬元)。 |
|
四、計算分析題(每題6分,要求列出計算步驟,除非特別指定,每步驟運算得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
16.E公司是一個生產某種汽車零件的專業工廠,正常的生產能量為2000小時,該公司運用標準成本系統計算產品成本,并采用結轉本期損益法處理成本差異,有關資料如下: (1)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直接材料標準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 直接人工標準成本:4小時×4元/小時=16元 變動制造費用標準成本:4小時×3元/小時=12元 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4小時×2元/小時=8元 單位產品標準成本:9+16+12+8=45元 (2)其他情況: 原材料:期初無庫存原材料,本期購入3500公斤,實際成本每公斤1.6元,實際領用材料3250公斤。 在產品: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期初在產品存貨40件,本月投產450件,完工入庫430件;期末在產品60件,在產品約當完工產品的系數為0.5。 產成品;期初產成品存貨30件,本期完工入庫430件,本期銷售440件。 本期實際耗用工時2100小時,支付生產工人工資8820元,實際發生變動制造費用6480元,實際發生固定制造費用3900元。 要求: (1)計算產品標準成本差異(直接材料價格差異按采購量計算,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按二因素分析法計算); (2)把各項成本差異轉人本期損益(直接轉入"本年利潤"賬戶); (3)計算企業期末存貨成本。 |
正確答案: (1)標準成本差異材料價格差異=(1.6-1.5)×3500=350(元) 材料數量差異=(3250-450×6)×1.5=825(元) 本月完成的約當產品=430+60×50%-40×50%=440(件) 人工工資率差異=(8820/2100-4)×2100=420(元) 人工效率差異=(2100-440×4)×4=1360(元)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6480/2100-3)×2100=180(元)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2100-440×4)×3=1020(元)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3900-2000×2=-l00(元) 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2000-440×4)×2=480(元) (2)結轉成本差異 借:本年利潤4535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100 貸:材料價格差異350 材料數量差異825 人工工資率差異420 人工效率差異1360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180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1020 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480 (3)期末存貨成本原材料期末成本=(3500-3250)×1.5=375(元) 在產品期末成本=60×9+60×50%×(16+12+8)=1620(元) 產成品期末成本=(30+430-440)×45=900(元) 企業期末存貨成本=375+1620+900=2895(元) |
|
17.A公司擬投產一個新產品,預計投資需要1000萬元,每年平均的稅后現金流量預期為120萬元(可持續),項目的資本成本為10%(無風險利率為6%,風險補償率為4%)。立即進行該項目投資的凈現值為200萬元。假設如果新產品受顧客歡迎,預計稅后現金流量為150萬元,如果不受歡迎,預計現金流量為80萬元。 要求: (1)構造現金流量和項目價值二叉樹, (2)確定1年末期權價值, (3)根據風險中性原理計算上行概率; (4)計算期權價值, (5)判斷是否應該立即進行該項投資。 |
正確答案: (1)項目價值=永續現金流量/折現率上行項目價值=150/10%=1500(萬元) 下行項目價值=80/10%=800(萬元) (2)現金流量上行時期權價值=項目價值-執行價格=1500-1000=500(萬元) 現金流量下行時項目價值為800萬元,低于執行價格1000萬元,應當放棄,期權價值為0。 (3)根據風險中性原理計算上行概率 報酬率=(本年現金流量+期末價值)/年初投資-1 上行報酬率=(150+1500)/1000-1=65% 下行報酬率=(80+800)/1000-1=-12% 無風險利率=6%=上行概率×65%+(1-上行概率)×(-12%)上行概率=0.2338 (4)計算期權價值期權到期日價值=0.2338×500+(1-0.2338)×0=116.9(萬元) 期權價值=116.9/(1+6%)=110.28(萬元) (5)立即進行該項目的凈現值=120/10%-1000=200(萬元) 由于期權價值低于立即進行該項目投資的凈現值,所以不應該等待,而應該立即進行該項投資。 |
|
18.表中的數字是相互關聯的,求出表中"?"位置的數字(請將結果填寫在給定的表格中,并列出計算過程)。![]() |
正確答案:![]() 計算過程: (1)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可知: B股票的β值=(11%-5%)/(9%-5%)=1.5 A股票的必要報酬率=5%+1.3×(9%-5%)=10.2% (2)B股票的標準離差=1.5×0.2/0.4=0,75 A股票與市場組合的相關系數=1.3×0.2÷0.5=0.52 (3)因為無風險資產沒有風險,而標準離差和β值是衡量風險的,因此無風險資產的標準差和β值均為0;(4)由于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固定不變,所以,無風險資產與市場組合不相關,因此,無風險資產與市場組合的相關系數為0; (5)市場組合的β值=1; (6)市場組合收益率的增長與市場組合收益率的增長成比例,所以市場組合與市場組合的相關系數為1。 |
|
五、綜合題 |
19.E公司的2006年度財務報表主要數據如下(單位:萬元):![]() 要求:請分別回答下列互不相關的問題: (1)計算該公司的可持續增長率。 (2)假設該公司2007年度計劃銷售增長率是10%。公司擬通過提高銷售凈利率或提高資產負債率來解決資金不足問題。請分別計算銷售凈利率、資產負債率達到多少時可以滿足銷售增長所需資金。計算分析時假設除正在考察的財務比率之外其他財務比率不變,銷售不受市場限制,銷售凈利率涵蓋了負債的利息,并且公司不打算發行新的股份。 (3)如果公司計劃2007年銷售增長率為15%,它應當籌集多少股權資本?計算時假設不變的銷售凈利率可以涵蓋負債的利息,銷售不受市場限制,并且不打算改變當前的資本結構、收益留存率和經營效率。 (4)假設公司為了擴大業務,需要增加資金200萬元。這些資金有兩種籌集方式:全部通過增加借款取得,或者全部通過增發股份取得。如果通過借款補充資金,由于資產負債率提高,新增借款的利息率為6.5%,而2006年負債的平均利息率是5%,如果通過增發股份補充資金,預計發行價格為10元/股。假設公司的所得稅率為20%,固定的成本和費用(包括管理費用和營業費用)可以維持在2006年125萬元的水平,變動成本率也可以維持2006年的水平,請計算兩種籌資方式的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銷售額)。 |
正確答案: (1)公司的可持續增長率 ![]() 或者:可持續增長率=權益凈利率×收益留存率/(1-權益凈利率×收益留存率)=(100/1000)×(60/100)/[1-(100/1000)×(60/100)]=0.1×0.6/(1-0.1×0.6)=6.38% (2)①提高銷售凈利率: 需要總資產=銷售收入/資產周轉率=1100/0.5=2200(萬元) 需要權益資金=總資產/權益乘數=2200/2=1100(萬元) 需要留存收益=期末權益-期初權益=1100-1000=100(萬元) 需要凈利潤=留存收益/留存收益率=100/0.6=166.67(萬元) 銷售凈利率:凈利/銷售額=166.67/1100=15.15% ②提高資產負債率: 凈利潤=銷售額×銷售凈利率=1100×10%=110(萬元) 收益留存=凈利潤×留存收益率=110×0.6=66(萬元) 所有者權益=1000十66=1066(萬元) 總資產需要=2000×(1十10%)=2200(萬元) 負債=總資產-所有者權益=2200-1066=1134(萬元)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資產=1134/2200=51.55% (3)銷售增加15%,保持目前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需要籌集股權資本:資金需要增加=銷售增加÷資產周轉率=1000×15%÷0.5=300(萬元) 需要權益資金=資金需要/權益乘數=300/2=150(萬元) 留存收益提供權益資金=凈利潤×留存收益率=1150×10%×0.6=69(萬元) 外部籌集權益資金=150-69=81(萬元) (4)每股盈余無差別點 當前的稅前利潤=凈利潤/(1-所得稅率)=100/(1-20%)=125(萬元) 當前利息=負債×利率=1000×5%=50(萬元) 息稅前利潤=稅前利潤+利息=125+50=175(萬元) 固定成本=125(萬元) ![]() |
|
20.A上市公司擬于2007年初投資一新項目,設備購置成本為500萬元,計劃貸款200萬元,設備使用期限是4年(與稅法規定相同),稅法規定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提取折舊,預計殘值25萬元(與稅法規定相同)。貸款期限為4年,在未來的每年年底償還相等的金額,銀行按照貸款余額的5%收取利息。在使用新設備后公司每年增加銷售額為500萬元,增加付現成本為200萬元(不包括利息支出)。 可比公司的β權益為1.3,權益乘數為1.5,該公司的目前資本結構(目標資本結構)是負債40%,權益資金60%,貸款的稅后資本成本(符合簡便算法的條件)與企業目前負債的稅后資本成本相同,可比公司和A公司的所得稅稅率均為40%。目前證券市場上國庫券的收益率為2.4%,平均股票要求的收益率為6.4%。 要求:(1)計算每年年底償還的貸款本金和利息(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第四年的本金償還額倒擠得出); (2)計算A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稅后債務資本成本以及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3)計算項目的實體現金流量和股權現金流量; (4)按照實體現金流量法計算項目的凈現值并判斷項目是否可行; (5)按照股權現金流量法計算項目的凈現值并判斷項目是否可行; (6)請回答"實體現金流量法和股權現金流量法計算的凈現值沒有實質區別"這句話是否意味著兩種方法計算的凈現值一定相等,并分析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是什么? 已知:(P/S,6%,1)=0.9434,(P/S,6%,2)=0.8900,(P/S,6%,3)=0.8396, (P/S,6%,4)=0.7921,(P/S,8%,1)=0.9259,(P/S,8%,2)=0.8573, (P/S,8%,3)=0.7938,(P/S,8%,4)=0.7350,(P/A,5%,4)=3.5460 |
正確答案: (1)每年年底償還的貸款的本金和利息(單位:萬元) ![]() 說明:200/(P/A,5%,4)=56.40(萬元) (2)A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的計算過程如下: 根據可比公司的β權益為1.3以及"權益乘數=資產/權益=1+負債/權益"可知 可比公司的負債/權益=0.5,所以,β資產=1.3/(1+0.6×0.5)=1.0 根據題意可知,A公司的負債/權益=40%/60%=2/3 所以,A公司的局β權益=1.0×(1+0.6×2/3)=1.4 因此,A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2.4%+1.4×(6.4%-2.4%)=8% 而A公司的稅后負債資本成本=5%×(1-40%)=3% 所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3%×40%+8%×60%=6% (3)項目的實體現金流量和股權現金流量:(單位:萬元) 年折舊率=2/4=50% 第1年折舊額=500×50%=250(萬元) 第2年折舊額=(500-250)×50%=125(萬元) 第3年的折舊額=(500-250-125-25)/2=50(萬元) 第4年的折舊額=(500-250-125-25)/2=50(萬元) 第0年的實體現金流量=-全部投資額=-500(萬元) 第0年的股權現金流量=-股權投資額=-(全部投資額-債權投資額)=-(500-200)=-300(萬元) 其他年份的現金流量見下表: ![]() (4)按照實體現金流量法計算項目的凈現值 =280×(P/S,6%,1)+230×(P/S,6%,2)+200×(P/S,6%,3)+225×(P/S,6%,4)-500 =280×0.9434+230×0.8900十200×0.8396+225×0.7921-500 =264.152+204.7+167.92+178.223-500 =315.00(萬元) 由于凈現值大于0,因此,該項目可行 (5)按照股權現金流量法計算項目的凈現值 =227.60×(P/S,8%,1)+176.672×(P/S,8%,2)+145.696×(P/S,8%,3)+169.672×(P/S,8%,4)-(500-200) =227.6×0.9259+176.672×0.8573+145.696×0.7938+169.672×0.7350-300 =210.735+151.461+115.653+124.709-300 =302.56(萬元) 由于凈現值大于0,因此,該項目可行。 (6)根據計算結果可知,"實體現金流量法和股權現金流量法計算的凈現值沒有實質區別"這句話并不意味著兩種方法計算的凈現值一定相等,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應該是:兩種方法得出的項目是否可行的結論一定一致,即計算得出的凈現值要么均為正數,要么均為負數或者均為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