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財務成本管理考前沖刺(十)

發布時間:2012-05-24 共1頁

財務成本管理考前沖刺(十三)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證券市場線的位置,會隨著利率、投資者的風險回避程度等因素的改變而改變,如果預期的通貨膨脹增加,會導致證券市場線(    )。
A.向上平行移動
B.斜率增加
C.斜率下降
D.保持不變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預期通貨膨脹增加,會導致無風險利率增加,從而使證券市場線的截距增大,政權市場線向上平行移動。
 
2.某利潤中心本年度銷售收入為600萬元,其變動成本率為60%,利潤中心可控固定成本為120萬元,不可控固定成本為50萬元,則該利潤中心的部門邊際貢獻為(    )。
A.270萬元
B.180萬元
C.100萬元
D.70萬元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部門邊際貢獻:450×(1-60%)-80-30=70(萬元)。
 
3.下列分配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的方法中,適用范圍最廣的是(    )。
A.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
B.約當產量法
C.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D.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選項A只適用于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情況;選項C只適用于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小,或者各月之間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的情況;選項D只適用于原材料費用在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而且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情況;只有選項B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適用,只不過在某些特定情況下,使用別的方法可能會更加簡便,故選項B的適用范圍是最廣的。
 
4.已知某企業單位直接材料成本為8元,單位直接人工成本為6元,單位變動性制造費用為4元,固定性制造費用總額為3000元,單位變動性非生產成本為2元,固定性非生產成本為1500元,單價50元。則該企業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為(    )。
A.200件
B.155件
C.150件
D.136件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盈虧臨界點銷售量=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其中的固定成本包含固定性的生產成本和固定性的非生產成本,而變動成本則包含變動性的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所以,該企業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3000+1500/50-(8+6+4+2)=50(件)。
 
5.在個別資本成本的計算中,不用考慮籌資費用影響因素的是(    )。
A.長期借款成本
B.債券成本
C.留存收益成本
D.普通股成本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留存收益是企業內部融資方式,不會發生籌資費用;其他三種籌資方式都是外部融資方式,都有可能發生籌資費用。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1分,每題均有多個正確答案,每題所有答案選擇正確的得1分;不答、錯答、漏答均不得分)
6.以下各項中,屬于財務預算的有(    )。
A.銷售預算
B.現金預算
C.生產預算
D.資本支出預算

 

正確答案:BD 解題思路:銷售預算和生產預算統稱為業務預算i現金預算和資本支出預算屬于財務預算。
 
7.如果在一項租賃中,與資產所有權有關的全部風險或收益實質上已經轉移,這種租賃可稱為融資租賃,以下情形中,符合融資租賃條件的包括(    )。
A.由于租賃所支付的租賃費用昂貴,租賃費總額超過租賃資產市價的一半
B.在租賃期滿時,資產的所有權無償轉讓給承租人
C.承租人對租賃資產有廉價購買選擇權,并且租賃開始日就能相當肯定將行使此權利
D.租賃期為資產使用年限的大部分,資產的所有權最終可能轉移,也可能不轉移

 

正確答案:BCD 解題思路:要符合融資租賃條件,租金與租賃資產的價值應當接近,租賃費總額僅僅超過租賃資產市價的一半是不夠的。
 
8.下列關于凈投資的公式中,完全正確的有(    )。
A.凈投資=營業流動資產增加+資本支出-折舊攤銷
B.凈投資=總投資-折舊攤銷
C.凈投資=期末投資資本-期初投資資本
D.凈投資=負債增加+所有者權益增加

 

正確答案:ABC 解題思路:答案D錯在凈投資應等于有息負債增加加所有者權益增加,而不是負債總額增加。
 
9.財務報表資料中沒有反映出來的影響變現能力的其他因素包括(    )。
A.可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
B.準備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
C.償債能力的聲譽'
D.財務報表中未作記錄的或有負債

 

正確答案:ABCD 解題思路:可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可以隨時增加企業的現金,提高支付能力,增強變現能力,A正確;準備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將會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B正確;償債方面聲譽好的企業在出現短期償債困難時,可以很快地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等方法解決資金的短缺問題,提高短期償債能力,C正確;未在財務報表中記錄的或有負債一旦成為事實上的負債,將會加大企業的償債負擔,從而減弱企業的變現能力。
 
10.下列成本計算的方法中,一般定期計算產品成本,成本計算期與報告核算期一致的有(    )。
A.品種法
B.分批法
C.逐步結轉分步法
D.平行結轉分步法

 

正確答案:ACD 解題思路:分批法成本計算期與產品生產周期基本一致,而與核算報告期不一致。
 
三、判斷題(每題1分,請判斷每題的表述是否正確,每題判斷正確的,得1分;每題判斷錯誤的,倒扣1分;不答題既不得分,也不扣分。扣分最多扣至本題型零分為止)
11.銷售量對息稅前利潤的敏感系數實際上就是經營杠桿系數。
A.對
B.錯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銷量對息稅前利潤的敏感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的百分比/銷量變動的百分比,這與經營杠桿系數的計算公式是一致的。
 
12.采用預算(正常)作業成本分配率與按實際分配率分配作業成本、計算產品成本的主要區別在于作業成本的分配方法和作業成本的調整。
A.對
B.錯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采用預算(正常)作業成本分配率與按實際分配率分配作業成本、計算產品成本的主要區別在于作業成本的分配方法和已分配作業成本的調整。
 
13.企業目前的速動比率大于1,財務人員在作賬時,本應借記應付賬款,卻誤記應收賬款,這種錯誤會導致計算出來的速動比率比企業實際的速動比率低。
A.對
B.錯

 

正確答案:A 解題思路:速動比率大于1說明速動資產大于流動負債,將借記應付賬款誤記為應收賬款將導致速動資產和流動負債比實際數等金額增加,在速動比率大于1的情況下,流動負債增長的比例將超過速動資產,從而使計算出來的速動比率比企業實際的速動比率低。
 
14.聯產品是指在同一生產過程中,使用同種原料,在生產主要產品的同時附帶生產出來的非主要產品。
A.對
B.錯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這是副產品的定義;聯產品是指適用同種原料,經過同一生產過程同時生產出來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主要產品。
 
15.在采用風險溢價法計算留存收益成本時,當市場利率達到歷史性高點時,風險溢價通常較高;當市場利率處于歷史性低點時,風險溢價通常較低。
A.對
B.錯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這個表述剛好說反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在采用風險溢價法計算留存收益成本時,當市場利率達到歷史性高點時,風險溢價通常較低;當市場利率處于歷史性低點時,風險溢價通常較高。
 
四、計算分析題(每題6分,要求列出計算步驟,除非特別指定,每步驟運算得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16.某企業有關資料如下:
(1)期末資產總額10萬元;
(2)期末權益乘數為2;
(3)期末流動比率3,速動比率1.5;
(4)期末流動負債5000元;本期平均應收賬款20000元;
(5)本期凈利潤10000元;所得稅率50%;
(6)本期銷售成本為25000元;銷售凈利率10%;
(7)負債的平均利率8%。
(8)期末存貨等于期初存貨。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計算下列指標:
(1)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2)存貨周轉天數;
(3)已獲利息倍數。
 

 

正確答案:
(1)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銷售收入=凈利潤÷銷售凈利率=10000÷10%=100000(元)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20000)÷100000=72(天)
(2)期末流動資產=流動負債×3=5000×3=15000(元)
期末存貨=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5=15000-5000×1.5:7500(元)
存貨周轉天數=(360×7500)÷25000=108(天)
(3)已獲利息倍數期末負債總額:
資產總額-資產總額/權益乘數=100000-100000÷2=50000(元)
利息費用=50000×8%=4000(元)
稅前利潤=凈利潤/(1-所得稅率)=1000÷(1-50%)=20000(元)
已獲利息倍數=(25000+4000)÷4000:7.25
 
17.A公司需要籌集990萬元資金,使用期5年,有兩個籌資方案:(2001年試題)
(1)甲方案:委托××證券公司公開發行債券,債券面值為1000元,承銷差價(留給證券公司的發行費用)每張票據是51.60元,票面利率14%,每年末付息一次,5年到期一次還本。發行價格根據當時的預期市場利率確定。
(2)乙方案:向××銀行借款,名義利率是10%,補償性余額為10%,5年后到期時一次還本并付息(單利計息)。
假定當時的預期市場利率(資金的機會成本)為10%,不考慮所得稅的影響。
要求:
(1)甲方案的債券發行價格應該是多少?
(2)根據得出的價格發行債券,假設不考慮時間價值,哪個籌資方案的成本(指總的現金流出)較低?
(3)如果考慮時間價值,哪個籌資方案的成本較低?
 

 

正確答案:
(1)甲方案的債券發行價的計算債券發行價格:
1000×(p/S,10%,5)+1000×14%×(p/A,10%,5)=1000×0.6209+140×3.7907=620.90+530.70=1151.60(元)
(2)不考慮時間價值,計算各籌資方案的成本:
甲方案:
每張債券公司可得現金=1151.60-51.60=1100(元)發行債券的張數:990÷1100=9000(張)
總成本=還本數額+利息數額=9000×1000×(1+14%×5)=1530(萬元)
乙方案:
借款總額=990/(1-10%)=1100(萬元)
借款本金與利息=1100×(1+10%×5)=1650(萬元)
因此,甲方案的成本較低。
(3)考慮時間價值,計算各籌資方案的成本:
甲方案:
每年付息現金流出=900×14%=126(萬元)
利息流出的總現值=126×3.7907=477.63(萬元)
5年末還本流出現值=900×0.6209=558.81(萬元)
利息與本金流出總現值=477.63+558.81=1036.44(萬元)
乙方案:
5年末本金和利息流出:1100×(1+10%X5)=1650(萬元)
5年末本金和利息流出的現值=1650×0.6209=1024.49(萬元)
因此,乙方案的成本較低。
 
18.某企業采用標準成本法核算產品成本,甲產品的有關資料如下:
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直接材料(10千克×0.6元,千克)       6元
直接人工(6小時×0.8元,小時)        4.8元
變動制造費用(6小時×0.2元/小時)    1.2元
固定制造費用(6小時×0.1元/小時)    0.6元
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12.6元
甲產品的正常生產能量為3600000小時。月初在產品20000件,標準成本為186000元,其原材料于開始時一次投入,其他成本項目采用約當產量法計算,在產品約當完工產品的系數為0.5。本月投產500000件,月末完工入庫500000件,月末在產品20000件。本月購入原材料6000000千克,單價0.5元,千克,實際耗用原材料5500000千克;本月生產產品實際耗用工時2700000小時,實際發生工資費用2430000元,實際發生變動制造費用594000元,實際發生固定制造費用216000元。
要求:
(1)計算產品的材料成本差異(價格差異按采購量計算);
(2)計算產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差異;
(3)計算產品的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并編制相應的會計分錄;
(4)計算產品的固定制造費用成本差異(采用三因素分析法),并編制固定制造費用轉入生產成本的會計分錄。
 

 

正確答案:
(1)材料價格差異=6000000×(0.5-0.6)=-600000(元)
材料數量差異=(5500000-500000×10)×0.6=300000(元)
(2)本月完成的約當產品為:20000×0.5+500000-20000×0.5=500000(件)
人工效率差異=(2700000-500000×6)×0.8=-240000(元)
人工工資率差異=2700000×(2430000÷2700000-0.8)=270000(元)
(3)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2700000-500000X6)×0.2=-60000(元)
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2700000×(594000÷2700000-0.2)=54000(元)
(4)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216000-3600000×0.1=-144000(元)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3600000-2700000)×0.1=90000(元)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2700000-500000×6)×0.1=-30000(元)
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                300000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    90000
貸: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    144000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        30000
制造費用                     216000
 
五、綜合題
19.甲公司準備投資建設一新型生產項目,預計該項目需要固定資產投資550萬元,可以使用5年。每年付現的固定成本為40萬元,付現的變動成本為每件180元。固定資產折舊采用直線法,折舊年限為5年,估計凈殘值為50萬元。預計未來各年銷售量均為40000件,銷售單價250元。預計需要墊支250萬元的營運資本。該項目當年投產即可完工投入使用,營運資本在項目完工投入使用時一次性投放。該公司目前的資產負債率為50%,公司不打算改變當前的資本結構,目前負債的平均利息率為16%,所得稅率為50%。新項目與一家上市公司的經營項目類似,該上市公司的β系數為2.5,其資產負債率為60%,所得稅率為40%,目前市場無風險利率為4%,市場組合的預期報酬率為8%。
要求:
(1)計算評估該新項目所適用的β(保留到整數);
(2)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計算新項目的股權資本成本;
(3)計算該項目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4)計算該項目的折舊額;
(5)計算該項目各年的凈現金流量;
(6)計算該項目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作為折現率,計算該項目的凈現值;
(7)計算該項目的回收期;
(8)假定基準回收期為2.5年,判斷該項目是否具有財務可行性。
 

 

正確答案:
(1)上市公司的產權比率=60%÷(1-60%)=1.5
甲公司的產權比率=50%÷(1-50%)=1
上市公司的β=2.5÷[1+(1-40%)×1.5]=1.32
甲公司新項目的β=1.32×[1+(1-50%)X1]=2
(2)新項目的股權資本成本=4%+2×(8%-4%)=12%
(3)新項目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6%×(1-50%)×0.5+12%×0.5=10%
(4)每年折舊額=550-50/5=100(萬元)
(5)NCF=-550-250=-800(萬元)
NCF=[4×(250-180)-40]×(1-50%)+100×50%=170(萬元)
或者=[4×(250-180)-40-100]×(1-50%)+100=170(萬元)
NCF5=170+50+250=470(萬元)
(6)NPV=-800+170×3.7908+300×0.6209:30.71(萬元)
(7)由于4×170=680<800,680+470=1150>800,
所以回收期=4+(800-680)÷470=4.56(年)>2.5(年)
(8)由于NPV大于零,所以該項目基本具備財務可行性,但其回收期大于基準回收期,所以及時回籠資金有一定的風險。
 
20.ABC公司正在考慮改變它的資本結構,有關資料如下:
(1)公司目前債務的賬面價值1000萬元,利息率為5%,債務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相同;普通股4000萬股,每股價格1元,所有者權益賬面金額4000萬元(與市價相同);每年的息稅前利潤為500萬元。該公司的所得稅率為15%。
(2)公司將保持現有的資產規模和資產息稅前利潤率,每年將全部稅后凈利分派給股東,因此預計未來增長率為零。
(3)為了提高企業價值,該公司擬改變資本結構,舉借新的債務,替換舊的債務并回購部分普通股。可供選擇的資本結構調整方案有兩個:①舉借新債務的總額為2000萬元,預計利息率為6%;②舉借新債務的總額為3000萬元,預計利息率7%。
(4)假設當前資本市場上無風險利率為4%,市場風險溢價為5%。
要求:
(1)計算該公司目前的權益成本和貝他系數(計算結果均保留小數點后4位)。
(2)計算該公司無負債的貝他系數和無負債的權益成本(提示:根據賬面價值的權重調整貝他系數,下同)。
(3)計算兩種資本結構調整方案的權益貝他系數、權益成本和實體價值(實體價值計算結果保留整數,以萬元為單位)。
(4)判斷企業應否調整資本結構并說明依據,如果需要調整應選擇哪一個方案?
 

 

正確答案:
(1)計算該公司目前的權益成本和貝他系數
由于凈投資為零、凈利全部作為股利發放,股票市場價值可通過下式計算:
S=(EBIT-I)×(1-T)/K
將已給出數據代入:4000=(500-1000×5%)×(1-15%)/K
權益成本(K)=(500-50)×0.85/4000=9.5625%
或:股利=凈利潤=(500-1000×5%)×(1-15%)=382.5(萬元)
權益成本K=D/D(0.gif)+G=382.50/4000=9.5625%
由資本資產定價模型:K=R+β·(R-R)
9.5625%=4%+β×5%β=(9.5625%-4%)÷5%=1.1125
(2)計算該公司無負債的貝他系數和無負債的權益成本
無負債的貝他系數β=β÷[1+(1-所得稅率)×負債÷權益]=1.1125÷(1+1000/4000×0.85)=1.1125÷1.2125=0.9175
無負債的權益成本=4%+0.9175×5%=8.5875%
(3)計算兩種資本結構調整方案的權益貝他系數、權益成本和實體價值
①舉借新債務2000萬元的方案
β=β×[1+(1-所得稅率)×負債/權益]=0.9175×(1+2000/3000×0.85)=1.4374
權益資本成本=4%+5%×1.4374=11.1870%
股權價值=(500-2000×6%)×(1-15%)÷11.1870%=323÷11.1870%=2887.28(萬元)
債務價值=2000萬元
公司實體價值=2887.28+2000:4887(萬元)
②舉借新債務3000萬元的方案
貝他系數=0.9175×(1+3000÷2000×0.85)=2.0873
權益成本=4%+5%×2.0873=14.4365%
股權價值=(500-3000×7%)×0.85÷14.4365%=1707.48(萬元)
實體價值=1707.48+3000=4707(萬元)
(4)判斷企業應否調整資本結構并說明依據,如果需要調整應選擇哪一個方案目前實體價值:1000+4000:5000(萬元),調整資本結構后的實體價值下降,故企業不應調整結構。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