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成本管理》模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型共20題,每題1分,共20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從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你認為最正確的答案,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用2B鉛筆填涂相應的答案代碼。答案寫在試題卷上無效。)
1.下列關于金融市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按照證券交易的程序,將金融市場分為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
B.金融市場具有風險分配和價格發現功能
C.金融市場為政府實施宏觀經濟的間接調控提供了條件
D.金融市場是一個有形的交易場所2.已知甲公司2006年末的長期資本負債率為40%,股東權益為1500萬元,資產負債率為50%,流動比率為2,現金比率為1.
2,交易性金融資產為100萬元,則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A.貨幣資金為600萬元
B.凈營運資本為500萬元
C.貨幣資金=凈營運資本
D.流動負債為500萬元
3.某企業的凈經營資產周轉次數為1.653次,預計本年銷售凈利率為4.5%,股利支付率30%,可以動用的金融資產為0,則該企業的內含增長率為()。
A.5.5%
B.6.3%
C.4.3%
D.8.7%
4.下列關于投資組合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如果存在無風險證券,則投資組合的有效邊界會發生變化,變為資本市場線
B.多種證券組合的有效集是一個平面
C.如果兩種證券組合的有效集與機會集重合,則說明相關系數較大
D.資本市場線的斜率代表風險的市場價格
5.甲股票目前的市價為16元/股,預計一年后的出售價格為20元/股,某投資者現在投資1000股,出售之前收到200元的股利,則投資于甲股票的資本利得收益率為()。
A.26.25%
B.1.25%
C.25%
D.16%
6.與權益籌資相比,債務籌資的特征不包括()。
A.債務籌資產生合同義務
B.歸還債權人本息的請求權優于優先股股東的股利
C.提供債務資金的投資者,沒有權利獲得高于合同規定利息之外的任何收益
D.債務籌資的成本比權益籌資的成本高
7.A公司年初投資資本1000萬元,預計今后每年可取得稅前經營利潤800萬元,所得稅稅率為25%,第一年的凈投資為100萬元,以后每年凈投資為零,加權平均資本成本8%,則企業實體價值為()萬元。
A.7407
B.7500
C.6407
D.8907
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收入乘數估價模型不能反映成本的變化
B.修正平均市盈率=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平均預期增長率×100)
C.在股價平均法下,直接根據可比企業的修正市盈率就可以估計目標企業的價值
D.利用相對價值法評估時,對于非上市目標企業的評估價值需要加上一筆額外的費用,以反映控股權的價值
9.某企業正在考慮賣掉現有設備,該設備于5年前購置,買價為5萬元,稅法規定的折舊年限為10年,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5000元;目前該設備可以2萬元的價格出售,該企業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0%,則出售該設備引起的現金流量為()元。
A.20000
B.17750
C.22250
D.5000
10.下列關于期權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實物期權中擴張期權屬于看漲期權而時機選擇期權和放棄期權屬于看跌期權
B.對于看漲期權來說,期權價格隨著股票價格的上漲而上漲,當股價足夠高時期權價格可能會等于股票價格
C.假設影響期權價值的其他因素不變,股票價格上升時以該股票為標的資產的歐式看跌期權價值下降,股票價格下降時以該股票為標的資產的美式看跌期權價值上升
D.對于未到期的看漲期權來說,當其標的資產的現行市價低于執行價格時,該期權處于虛值狀態,其當前價值為零
1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已知經營杠桿系數為4,每年的固定成本為9萬元,利息費用為1萬元,則利息保障倍數為3
B.某公司預計明年產生的自由現金流量均為200萬元,此后自由現金流量每年按照3%的比率增長。公司的股權資本成本為20%,債務稅前資本成本為6%,公司的所得稅稅率為25%。如果公司維持1.0的目標債務與股權比率,則債務利息抵稅的價值為162.16萬元
C.根據財務分析師對某公司的分析,該公司無負債企業的價值為2000萬元,利息抵稅可以為公司帶來100萬元的額外收益現值,財務困境成本現值為50萬元,債務的代理成本現值和代理收益現值分別為20萬元和30萬元,那么,根據資本結構的權衡理論,該公司有負債企業的價值為2060萬元
D.利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進行企業資本結構分析時,沒有考慮風險因素
12.A公司擬采用配股的方式進行融資。20×1年3月15日為配股除權登記日,以該公司20×0年12月31日總股數1000萬股為基數,每10股配2股。配股說明書公布之前20個交易日平均股價為5元/股,配股價格為4元/股。假定在分析中不考慮新募集投資的凈現值引起的企業價值的變化,該配股股權的價值為()元/股。
A.4.83
B.0.17
C.1.5
D.4
13.關于股票發行價格確定的市盈率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確定每股凈收益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完全攤薄法,二是加權平均法
B.計算每股凈收益時,分子是發行當年的預測凈利潤
C.計算每股凈收益時,分子是發行前一年的凈利潤
D.可以根據二級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擬定發行市盈率
14.某企業在生產經營的淡季占用300萬元的流動資產和500萬元的長期資產。在生產經營的高峰期,額外增加200萬元的季節性存貨需求。如果企業的權益資本為350萬元,長期負債為310萬元,自發性負債為40萬元。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企業實行的是激進型籌資政策
B.營業高峰易變現率為32%
C.該企業的營運資本籌資政策收益性和風險性均較高
D.長期性資產為800萬元
15.某公司生產甲產品,一季度至四季度的預計銷售量分別為1000件、800件、900件和850件,生產每件甲產品需要2千克A材料。公司的存貨政策是每一季度末的產成品存貨數量等于下一季度銷售量的10%,每一季度末的材料存量等于下一季度生產需要量的20%。該公司二季度的預計材料采購量為()千克。
A.1600
B.1620
C.1654
D.1668
1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減少固定成本可以提高安全邊際率
B.甲企業2005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產品變動成本1800萬元,銷售和管理變動成本100萬元,固定成本600萬元,則制造邊際貢獻為1200萬元
C.在一定產量范圍內總額保持穩定,超過特定產量則開始隨產量成比例增長的成本叫半變動成本
D.假設某企業只生產銷售一種產品,單價50元,邊際貢獻率40%,每年固定成本300萬元,預計下年產銷量20萬件,則價格對利潤影響的敏感系數為10
17.某公司本月生產產品400件,實際使用工時890小時,標準工時為2小時/件;實際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單價為0.55元/千克。每件產品的直接材料標準耗用量為6千克,標準價格為0.5元/千克;實際支付工資4539元,標準工資率為5元/小時;實際發生變動制造費用1958元,標準分配率為2元/小時;實際發生固定制造成本1424元,企業生產能量為500件,每件產品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為3元/件。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直接材料數量差異為50元
B.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為450元
C.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為178元
D.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為300元
18.某公司2007年稅前經營利潤為800萬元,利息費用為50萬元,平均所得稅稅率為20%。年末凈經營資產為1600萬元,股東權益為600萬元。假設涉及資產負債表的數據使用年末數計算,則杠桿貢獻率為()。
A.60.12%
B.63.54%
C.55.37%
D.58.16%
19.下列關于增值與非增值成本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執行增值作業發生的成本都是增值成本
B.執行非增值作業發生的成本都是非增值成本
C.一旦確認某項作業為非增值作業,就應當采取措施將其從價值鏈中削除,不能立即消除的也應采取措施逐步消除
D.增值成本=實際增值作業產出數量×(標準單位變動成本+標準單位固定成本)
20.下列關于市場增加值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市場增加值是總市值和總資本之間的差額
B.公司創建以來的累計市場增加值,可以根據當前的總市值減去當前投入資本的價值來計算
C.上市公司的股權價值,可以用每股價格和總股數估計
D.非上市公司也可以計算市場增加值
二、多項選擇題(本題型共20題,每題1.5分,共30分。每題均有多個正確答案,請從每題的備選答案中選出你認為正確的答案,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用2B鉛筆填涂相應的答案代碼。每題所有答案選擇正確的得分;不答、錯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寫在試題卷上無效。)
1.下列有關比較優勢原則的表述正確的有()。
A.要求企業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比較優勢上,而不是日常的運行上
B.“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比較優勢原則的一個應用
C.比較優勢原則的依據是分工理論
D.比較優勢原則是自利行為原則的延伸
2.下列有關市價比率的說法不正確的有()。
A.市盈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收益的比率,它反映普通股股東愿意為每股凈利潤支付的價格
B.每股收益=凈利潤/流通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C.市凈率反映普通股股東愿意為每1元凈利潤支付的價格
D.市銷率是指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銷售收入的比率,每股銷售收入=銷售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
3.A企業上年的銷售收入為5000萬元,銷售凈利率為10%,收益留存率為60%,年末的股東權益為800萬元,總資產為2000萬元。今年計劃銷售收入達到6000萬元,銷售凈利率為12%,資產周轉率為2.4次(按照年末資產數計算),收益留存率為80%,不增發新股或回購股票,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今年年末的權益乘數為1.82
B.今年的可持續增長率為72%
C.今年負債增加了
D.今年股東權益增長率為72%
4.已知目前無風險資產收益率為5%,市場組合的平均收益率為10%,市場組合平均收益率的標準差為12%。如果甲公司股票收益率與市場組合平均收益率之間的協方差為2.88%,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有()。
A.甲公司股票的β系數為2
B.甲公司股票的要求收益率為16%
C.如果該股票為零增長股票,股利固定為2,則股票價值為30
D.如果市場是完全有效的,則甲公司股票的預期收益率為10%
5.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是確定普通股資本成本的方法之一,在這個模型中,對于無風險利率的估計,正確的說法有()。
A.最常見的做法,是選用10年期的財政部債券利率作為無風險利率的代表
B.應當選擇上市交易的政府長期債券的到期收益率作為無風險利率的代表
C.實際現金流量=名義現金流量×(1+通貨膨脹率)n
D.實務中,一般情況無風險利率應使用實際利率
6.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有()。
A.利潤分配應該遵循的一個原則是多方及長短期利益兼顧,我國法律并不禁止支付財產股利和負債股利
B.如果發放股票股利后股票的市盈率增加,則原股東所持股票的市場價值增加
C.我國上市公司的除息日通常是股權登記日的下一個交易日
D.股票回購本質上是現金股利的一種替代選擇,但是兩者帶給股東的凈財富效應不同
7.下列關于資本結構理論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代理理論、權衡理論、有企業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都認為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有關
B.按照優序融資理論的觀點,考慮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的影響,管理者偏好首選留存收益籌資,然后是發行新股籌資,最后是債務籌資
C.權衡理論是對有企業所得稅條件下的MM理論的擴展
D.代理理論是對權衡理論的擴展
8.凈現值法與獲利指數法的共同之處在于()。
A.都是相對數指標,反映投資的效率
B.都必須按預定的貼現率折算現金流量的現值
C.都不能反映投資方案的實際投資收益率
D.都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因素
9.以下關于逐步結轉分步法的敘述,正確的有()。
A.能夠提供各個生產步驟的半成品成本資料
B.能為各生產步驟的在產品實物管理及資金管理提供資料
C.能夠全面地反映各步驟的生產耗費水平
D.不必進行成本還原,能夠簡化和加速成本計算工作
10.空頭對敲是同時出售一只股票的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它們的執行價格、到期日都相同,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有()。
A.空頭對敲的組合凈損益大于凈收入,二者的差額為期權出售收入
B.如果股票價格>執行價格,則組合的凈收入=執行價格-股票價格
C.如果股票價格<執行價格,則組合的凈收入=股票價格-執行價格
D.只有當股票價格偏離執行價格的差額小于期權出售收入時,才能給投資者帶來凈收益
11.甲公司以市值計算的債務與股權比率為2。假設當前的債務稅前資本成本為6%,股權資本成本為12%。還假設,公司發行股票并用所籌集的資金償還債務,公司的債務與股權比率降為1,同時企業的債務稅前資本成本下降到5.5%,假設不考慮所得稅,并且滿足MM定理的全部假設條件。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無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為8%
B.交易后有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為10.5%
C.交易后有負債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8%
D.交易前有負債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8%
12.以下關于股權再融資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采用股權再融資,會降低資產負債率
B.在企業運營及盈利狀況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提高凈資產收益率
C.可以改善企業資本結構
D.配股籌資方式下,不會改變控股股東的控制權
13.已知風險組合的期望報酬率和標準離差分別為15%和20%,無風險報酬率為8%,某投資者將自有資金100萬元中的20萬元投資于無風險資產,其余的80萬元資金全部投資于風險組合,則()。
A.總期望報酬率為13.6%
B.總標準差為16%
C.該組合位于M點的左側
D.資本市場線斜率為0.35
14.產品成本計算制度中的成本種類與財務會計體系結合的方式不是惟一的,從總體上看分為()。
A.實際成本計算制度和標準成本計算制度
B.全部成本計算制度和變動成本計算制度
C.固定成本計算制度和變動成本計算制度
D.產量基礎成本計算制度和作業基礎成本計算制度
15.G公司采用變動成本計算制度。該公司某車間本月實際發生的電費為1100元,應將其分別計入“固定制造費用”和“變動制造費用”賬戶。已知電力成本(y)與生產量(x)的彈性預算方程為:y=450+10x;月初在產品30件,本月投產60件,本月完工50件;在產品平均完工程度為50%。下列有關電力成本的各項中,正確的有()。
A.本月變動成本的預算金額為500元
B.本月總成本的預算金額為1000元
C.記入“固定制造費用”賬戶495元
D.記入“變動制造費用”賬戶550元
16.在進行流動資產籌資決策中,資金來源的有效期和資產的有效期做不到完全匹配。其原因是()。
A.企業不可能按每項資產單獨配置資金來源
B.所有者權益籌資和資產的期限不匹配
C.資產的有效期是不確定的
D.資產的數額并不固定
17.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在依據“5C”系統原理確定信用標準時,客戶“能力”指的是其流動資產的數量和質量以及與流動負債的比例,由此可知,現金流量債務比可以反映客戶的“能力”
B.有價證券的每次固定轉換成本上升,會導致現金最優返回線上升
C.運用隨機模式和成本分析模式計算最佳現金持有量,均會涉及到現金的機會成本
D.某公司根據鮑曼模型確定的最佳現金持有量為10萬元,有價證券的年利率為10%。則在最佳現金持有量下,該公司與現金持有量相關的現金使用總成本為1萬元
18.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在分批法下,由于成本計算期與產品的生產周期基本一致,因而在計算月末產品成本時,不存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費用的問題
B.在分配主產品和副產品的加工成本時,通常先確定主產品的加工成本,然后確定副產品的加工成本
C.在間接成本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的情況下,產量基礎成本計算制度往往會夸大高產量產品的成本,而縮小低產量產品的成本
D.平行結轉分步法下,第二車間的在產品中包括第三車間正在加工的在產品但是不包括第一車間正在加工的在產品,不過該方法不便于通過“生產成本”明細賬分別考察各基本生產車間存貨占用資金情況
19.下列關于作業成本計算與管理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有()。
A.在作業動因中,業務動因的精確度最差,但其執行成本最低;持續動因的精確度最高,但其執行成本最昂貴;而強度動因的精確度和執行成本居中
B.納入同一個同質組的作業,對于不同產品來說,有著相同的消耗比率
C.作業動因是引起作業成本變動的因素
D.作業成本法的基本指導思想是“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
20.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A.某企業的輔助生產車間為基本生產車間提供專用零件。對輔助生產車間進行業績評價所采納的內部轉移價格可以是變動成本加固定費轉移價格
B.假設中間產品的外部市場不夠完善,公司內部各部門享有的與中間產品有關的信息資源基本相同,那么業績評價應采用的內部轉移價格是以市場為基礎的協商價格
C.如果某管理人員不直接決定某項成本,則無需對該成本承擔責任
D.某企業本年期初股東權益為500萬元,金融負債為400萬元,金融資產為100萬元,本年凈利潤為140萬元,利息費用80萬元,平均所得稅稅率為25%,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8%,則該企業的期初投資資本在本年創造的剩余收益為136萬元
三、計算分析題(本題型共4題,每題6分,共24分。要求列出計算步驟,除非特別指定,每步驟運算得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在答題卷上解答,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1.A公司是一個高成長公司,目前公司總價值為20000萬元,沒有長期負債,發行在外的普通股1000萬股,目前的股價為20元/股,該公司的資產(息稅前)利潤率12%,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現在急需籌集債務資金5000萬元,準備平價發行20年期限的公司債券,投資銀行認為,目前長期公司債的市場利率為10%,并建議該公司債券面值為1000元,期限20年,票面利率設定為7%,同時附送10張認股權證,認股權證在10年后到期,到期前每張認股權證可以按20元的價格購買1股普通股。預計行權后,公司總價值年增長率為8%。假設總資產的市價等于賬面價值。
要求:(1)計算每張認股權證的價值;
(2)計算發行公司債券后公司總價值、債務價值、認股權證價值;
(3)計算10年后行權前的每股市價和每股收益;
(4)計算10年后行權后的每股市價和每股收益;
(5)分析行權后對原有股東的影響;
(6)假設行權后按照市價出售股票,計算附帶認股權債券投資的內含報酬率,并說明這個債務資金籌集方案是否能夠被發行人和投資人同時接受。
已知:(P/A,10%,20)=8.5136,(P/F,10%,20)=0.1486,(F/P,8%,10)=2.1589(P/A,10%,10)=6.1446,(P/F,10%,10)=0.3855,(P/A,9%,20)=9.1285(P/F,9%,20)=0.1784,(P/F,9%,10)=0.4224,(P/A,8%,20)=9.8181(P/F,8%,20)=0.2145,(P/F,8%,10)=0.4632
2.甲公司擬投資A公司新發行的可轉換債券,該債券每張售價為1000元,期限20年,票面利率為10%,轉換比率為20,不可贖回期為10年,10年后的贖回價格為1100元,以后每年遞減5元,市場上等風險普通債券的市場利率為12%。
A公司目前的股價為35元/股,當前期望股利為3.5元/股,預計以后每年股利和股價的增長率均為6%。所得稅稅率為20%。
要求:(1)計算該債券第15年年末的底線價值;
(2)說明甲公司第15年年末的正確選擇應該是轉股還是被贖回;
(3)計算股權成本;
(4)如果想通過修改轉換比例的方法使得投資人在第15年末轉股情況下的內含報酬率達到雙方可以接受的預想水平,確定轉換比例的范圍。
已知:(P/A,12%,5)=3.6048,(P/F,12%,5)=0.5674,(F/P,6%,15)=2.3966(P/A,12%,15)=6.8109,(P/F,12%,15)=0.1827,(P/A,20%,15)=4.6755(P/F,20%,15)=0.0649,(P/A,16%,15)=5.5755,(P/F,16%,15)=0.1079
3.甲公司2008年初打算添置一條生產線,如果以租賃方式取得,租賃公司要求每年末支付租金80萬元,租期為5年,租賃期內不得退租,租賃期滿設備所有權以4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承租方,租賃的內含利息率為10%。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30%,稅前借款(有擔保)利率為10%,項目要求的必要報酬率為15%。
要求:(1)根據稅法規定,判別租賃的稅務性質;
(2)計算資產成本(以萬元為單位);
(3)計算每期歸還的本金和支付的利息;
(4)用差量現金流量法計算租賃方案相對于自購方案的凈現值,為甲公司作出正確的選擇;
(5)如果甲公司由于虧損,未來五年不需要交納所得稅,計算租賃方案相對于自購方案的凈現值;
(6)如果租賃期滿設備所有權不轉移給承租方,并且根據稅法的規定,租金可以在稅前扣除;自行購置時,稅法規定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折舊年限為6年,法定凈殘值為28.1萬元,預計該生產線5年后的變現價值為48.1萬元。未來5年甲公司和租賃公司均需要繳納所得稅,租賃公司的所得稅稅率為20%,計算承租人和出租人的損益平衡租金,根據計算結果判斷該租賃合同能否簽訂,并計算承租人和出租人的凈現值。
已知:
(P/A,10%,5)=3.7908,(P/S,10%,5)=0.6209,(P/S,7%,1)=0.9346(P/S,7%,2)=0.8734,(P/S,7%,3)=0.8163,(P/S,7%,4)=0.7629(P/S,7%,5)=0.7130,(P/S,15%,5)=0.4972,(P/A,7%,5)=4.1002(P/A,8%,5)=3.9927
4.某公司每件產成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為180元,本月發生的直接人工為5萬元,變動制造費用為6萬元,固定制造費用為4萬元。原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本月完工入庫5000件產成品,本月銷售4000件(全部為本月生產)。每件產成品的銷售價格為302元,本月發生的變動銷售和管理費用為8萬元,固定銷售和管理費用為20萬元。
要求:(1)計算本月生產的每件產成品的成本(按照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分別計算)以及單位變動成本、邊際貢獻率、變動成本率;
(2)按照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分別計算本月的利潤以及盈虧臨界點銷售量(四舍五入保留整數),并分析利潤存在差異的原因;
(3)選出您認為比較合理的結果計算本月的安全邊際率和銷售利潤率,并判斷安全等級。
四、綜合題(本題型共2題,每題13分,共26分。要求列出步驟,除非特別指明,每步驟運算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在答題卷上解答,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1.A公司計劃建立兩條生產線,分兩期進行,第一條生產線2007年1月1日投資,投資合計為1000萬元,經營期限為10年,預計每年的稅后經營現金流量為120萬元;第二期項目計劃于2010年1月1日投資,投資合計為1500萬元,經營期限為8年,預計每年的稅后經營現金流量為300萬元。無風險的報酬率為4%,項目現金流量的標準差為20%。
新項目的系統風險與企業整體其他項目的系統風險不同,現有兩家可比企業與A公司的新項目具有可比性。有關資料如下表:假設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新項目的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的籌資比例為1:2,預計借款成本為5%。
要求:(1)確定新項目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保留到百分之一);
(2)計算不考慮期權的第一期項目的凈現值;
(3)計算不考慮期權的第二期項目在2010年1月1日和2007年1月1日的凈現值;
(4)如果考慮期權,判斷屬于看漲期權還是看跌期權;確定標的資產在2010年1月1日的價格和執行價格,并判斷是否應該執行該期權;
(5)采用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計算考慮期權的第一期項目的凈現值,并評價投資第一期項目是否有利。
已知:(P/A,10%,10)=6.1446,(P/A,10%,8)=5.3349,(P/F,10%,3)=0.7513(P/F,4%,3)=0.8890,N(0.12)=0.5478,N(0.13)=0.5517,N(0.47)=0.6808N(0.48)=0.6844
2.東寶鋼鐵公司現有兩個投資機會,分別是項目A和項目B,讓您幫著選擇一個最佳的。
〔資料1〕項目A的有關資料如下(見表):(1)項目A是利用東方公司的技術生產汽車零件,并將零件出售給東方公司(東方公司是一個有代表性的汽車零件生產企業),預計該項目需固定資產投資750萬元,可以持續五年。會計部門估計每年固定成本為(不含折舊)40萬元,變動成本是每件180元。按照稅法規定,固定資產折舊采用直線法,折舊年限為5年,估計凈殘值為50萬元。會計部門估計五年后該項目所需的固定資產變現凈收入為8萬元。營銷部門估計各年銷售量均為4萬件,東方公司可以接受250元/件的價格。生產部門估計需要20萬元的凈營運資本投資;
(2)東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50%,東方公司的β系數為1.1,資產負債率為30%;
(3)東寶公司不打算改變當前的資本結構,稅后債務資本成本為8%;
(4)無風險資產報酬率為3.3%,市場組合的必要報酬率為9.3%,所得稅稅率為25%;〔資料2〕項目B的計算期為6年,使用的折現率為12%,期望凈現值為300萬元,凈現值的變化系數為1.5。
要求:(1)計算評價A項目使用的折現率;
(2)計算A項目的凈現值;
(3)假如預計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資產變現凈收入和單價只在±10%以內是準確的,計算A項目最好和最差情景下的凈現值是多少?
(4)假設最好和最差的概率分別為50%和10%,計算A項目凈現值的方差和變化系數;
(5)按照共同年限法作出合理的選擇;
(6)按照等額年金法作出合理的選擇。
已知:(P/A,10%,5)=3.7908,(P/F,10%,5)=0.6209,(P/F,10%,10)=0.3855(P/F,10%,15)=0.2394,(P/F,10%,20)=0.1486,(P/F,10%,25)=0.0923(P/F,10%,30)=0.0573,(P/F,12%,6)=0.5066,(P/F,12%,12)=0.2567(P/F,12%,18)=0.1300,(P/F,12%,24)=0.0659,(P/F,12%,30)=0.0334(P/A,12%,6)=4.1114
《財務成本管理》模擬試題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D
2.A
3.A
4.B
5.C
6.D
7.A
8.C
9.C
10.C
11.C
12.B
13.C
14.B
15.C
16.C
17.D
18.A
19.A
20.D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2.ABCD
3.ABD
4.BCD
5.AB
6.ABCD
7.ACD
8.BC
9.ABC
10.ABCD
11.ABCD
12.AC
13.ABCD
14.ABD
15.BC
16.ABC
17.BCD
18.CD
19.ABC
20.ABD
三、計算分析題
1.【答案及解析】
(1)每張債券的價值=1000×7%×(P/A,10%,20)+1000×(P/F,10%,20)=70×8.5136+1000×0.1486=744.55(元)每張認股權證價值=(1000-744.55)/10=25.55(元)
(2)發行公司債券后,公司總價值= 20000+5000=25000(萬元)
發行債券數額=5000/1000=5(萬張)債務價值=744.55×5=3722.75(萬元)
認股權證價值=25.55×10×5=1277.5(萬元)或:認股權證價值=5000-3722.75=1277.25(萬元)
(3)10年后認股權證行權前公司的總價值=25000×(F/P,8%,10)=53973.12(萬元)
每張債券的價值=1000×7%×(P/A,10%,10)+1000×(P/F,10%,10)=815.62(元)
債務價值=815.62×5=4078.1(萬元)
權益總價值=53973.12-4078.1=49895.02(萬元)
每股市價=49895.02/1000=49.9(元)
公司總資產=公司的總價值=53973.12(萬元)
息稅前利潤=53973.12×12%=6476.77(萬元)
凈利潤=(6476.77-5000×7%) ×(1-25%)=4595.08(萬元)
每股收益=4595.08/1000=4.60(元)
(4)10年后認股權證行權收入=20×10×5=1000(萬元)
公司總價值=53973.12+1000=54973.12(萬元)
權益總價值=54973.12-4078.1=50895.02(萬元)
認股權證行權后普通股股數=1000+5×10=1050(萬股)
每股市價=50895.02/1050=48.47(元)
公司總資產=公司的總價值=54973.12(萬元)
息稅前利潤=54973.12×12%=6596.77(萬元)
凈利潤=(6596.77-5000×7%)×(1-25%)=4685.08(萬元)
每股收益=4685.08/1050=4.46(元)
(5)由于認股權證的稀釋作用,導致該公司每股市價和每股收益均下降,原股東的財富減少,但公司債券利率卻從10%下降到了7%,公司財務風險減少了。
(6)假設附帶認股權債券投資的內 含報酬率為k,則:1000×7%×(P/A,k,20)+1000×(P/F,k,20)+10×(48.47-20)×(P/F,k,10)-1000=070×(P/A,k,20)+1000×(P/F,k,20)+284.7×(P/F,k,10)=1000
當k=9%時,70×(P/A,k,20)+1000×(P/F,k,20)+284.7×(P/F,k,10)=70×(P/A,9%,20)+1000×(P/F,9%,20)+284.7×(P/F,9%,10)=70×9.1285+1000×0.1784+284.7×0.4224=937.65
當k=8%時,70×(P/A,k,20)+1000×(P/F,k,20)+284.7×(P/F,k,10)=70×(P/A,8%,20)+1000×(P/F,8%,20)+284.7×(P/F,8%,10)=70×9.8181+1000×0.2145+284.7×0.4632=1033.64
利用內插法計算得:(9%-k)/(9%-8%)=(937.65-1000)/(937.65-1033.64)K=8.35% 由于計算出的內含報酬率低于債務的市場利率,所以,這個債務資金籌集方案不能被投資人接受。
2.【答案及解析】
(1)純債券價值=1000×10%×(P/A,12%,5)+1000×(P/F,12%,5)=100×3.6048+1000×0.5674=927.88(元)
轉換價值=35×20×(F/P,6%,15)=1677.62(元)底線價值為1677.62元
(2)贖回價格=1100-5×5=1075元,由于轉換價值1677.62元高于此時的贖回價格,所以,甲公司此時的正確選擇應該是轉股。
(3)股權成本=3.5/35+6%=16%(4)股權的稅前成本=16%/(1-20%)=20%
修改的目標是使得籌資成本(即投資人的內含報酬率)處于12%和20%之間。
當內含報酬率為12%時:1000=1000×10%×(P/A,12%,15)+轉換價值×(P/F,12%,15)1000=681.09+轉換價值×0.1827解得:轉換價值=1745.54轉換比例=1745.54/[35×(F/P,6%,15)]=1745.54/(35×2.3966)=20.81
當內含報酬率為20%時:1000=1000×10%×(P/A,20%,15)+轉換價值×(P/F,20%,15)1000=467.55+轉換價值×0.0649解得:轉換價值=8204.16轉換比例=8204.16/[35×(F/P,6%,15)]=8204.16/(35×2.3966)=97.81所以,轉換比例的范圍為20.81-97.81。
3.【答案】
(1)根據租賃期滿時,租賃資產的所有權轉讓給承租方可知,該項租賃屬于稅法規定的融資租賃,因此,該租賃合同的租金不可以直接抵稅,而需要分別按照折舊和利息抵稅。
(2)資產成本=80×(P/A,10%,5)+40×(P/S,10%,5)=80×3.7908+40×0.6209=328.1(萬元)
(3)每期歸還的本金和支付的利息(見表)
(4)租賃現金流量的折現率=10%×(1-30%)=7%,期末資產現金流量折現率為15%租賃方案相對于自購方案的凈現值=328.1-(80-32.81×30%)×(P/S,7%,1)-(80-28.09×30%)×(P/S,7%,2)-(80-22.9×30%)×(P/S,7%,3)-(80-17.19×30%)×(P/S,7%,4)-(80-10.91×30%)×(P/S,7%,5)-40×(P/S,15%,5)=328.1-65.569-62.512-59.696-57.098-54.706-19.888=8.63(萬元)大于0所以,甲公司應該選擇租賃方案。
(5)此時,承租人不需要交納所得稅,不能享受抵稅的好處,應該用稅前借款(有擔保)利率10%作為折現率計算租賃現金流量現值。
租賃方案相對于自購方案的凈現值=328.1-80×(P/A,10%,5)-40×(P/S,15%,5)=328.1-303.264-19.888=4.95(萬元)
(6)年折舊額=(328.1-28.1)/6=50(萬元)自行購置時,5年后的賬面余值=328.1-5×50=78.1(萬元)
變現損失=78.1-48.1=30(萬元)
承租人的損益平衡租金=[(資產購置成本-資產余值現值)/普通年金現值系數-折舊抵稅]/(1-所得稅稅率)={[(328.1-(48.1+30×30%)×(P/S,15%,5)]/(P/A,7%,5)-50×30%}/(1-30%)=[(328.1-57.1×0.4972)/4.1002-15]/0.7=82.99(萬元)
出租人的損益平衡租金=[(資產購置成本-資產余值現值)/普通年金現值系數-折舊抵稅]/(1-所得稅稅率)={[(328.1-(48.1+30×20%)×(P/S,15%,5)]/(P/A,8%,5)-50×20%}/(1-20%)=[(328.1-54.1×0.4972)/3.9927-10]/0.8=81.80(萬元)
根據計算結果可知,承租人可以接受的最高租金是82.99萬元,而出租人可以接受的最低租金是81.80萬元,所 以,租金為80萬元時,租賃合同不可能簽訂。
承租人的凈現值=328.1-[80×(1-30%)+50×30%]×(P/A,7%,5)-(48.1+30×30%)×(P/S,15%,5)=328.1-71×4.1002-57.1×0.4972=8.60(萬元)
出租人的凈現值=[80×(1-20%)+50×20%]×(P/A,8%,5)+(48.1+30×20%)×(P/S,15%,5)-328.1=74×3.9927+54.1×0.4972-328.1=-5.74(萬元)
4.【答案】(1)由于原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并且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因此,在產品成本應該按其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本月的其他費用都由完工產品負擔。
在變動成本法下,B中心每件產成品的成本=180+(50000+60000)/5000=202(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B中心每件產成品的成本=180+(50000+60000+40000)/5000=210(元)
單位變動銷售和管理費用=80000/4000=20(元)
單位變動成本=單位變動產品成本+單位變動銷售和管理費用=202+20=222(元)邊際貢獻率=(302-222)/302×100%=26.49%
變動成本率=222/302×100%=73.51%
(2)按照變動成本法計算的利潤=4000×(302-222)-40000-200000=80000(元)
盈虧臨界點銷售量=(40000+200000)/(302-222)=3000(件)
按照完全成本法計算的利潤=4000×(302-210-20)-200000=88000(元)設盈虧臨界點銷售量為W件,則:W×(302-210-20)-200000=0W=200000/72=2778(件)
兩種方法計算的利潤存在差異的原因是計入利潤的固定制造費用不同,在變動成本法下,計入利潤的固定制造費用為40000元,在完全成本法下,計入利潤的固定制造費用=40000/5000×4000=32000(元)比變動成本法少8000元,導致利潤比變動成本法多8000元。
(3)按照變動成本法計算的盈虧臨界點銷售量不受產量的影響,因此比較合理。
安全邊際率=(4000-3000)/4000×100%=25%
銷售利潤率=80000/(4000×302)=6.62%
或:銷售利潤率=26.49%×25%=6.62%
由于25%的安全邊際率介于“20%-30%”,因此,較安全。
四、綜合題
1.【答案】(1)可比企業1無負債資本成本=11.8%×5/7+6%×2/7=10.14%
可比企業2無負債資本成本=12%×2/3+8%×1/3=10.67%
新項目的無負債資本成本=(10.14%+10.67%)/2=10.41%
新項目的權益資本成本=10.41%+1/2×(10.41%-5%)=13.12%
新項目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13.12%×2/3+5%×(1-25%)×1/3=10%
(2)不考慮期權的第一期項目的凈現值=120×(P/A,10%,10)-1000=-262.65(萬元)
(3)不考慮期權的第二期項目在2010年1月1日的凈現值=300×(P/A,10%,8)-1500=300×5.3349-1500=100.47(萬元)
不考慮期權的第二期項目在2007年1月1日的凈現值=300×5.3349×(P/F,10%,3)-1500×(P/F,4%,3)=1202.43-1333.5=-131.07(萬元)
(4)這是一項到期時間為3年的看漲期權,如果標的資產在2010年1月1日的價格高于執行價格,則會選擇執行期權。標的資產在2010年1月1日的價格=300×5.3349=1600.47(萬元),標的資產在2010年1月1日的執行價格=投資額=1500(萬元),由于1600.47大于1500,因此,會選擇執行該期權。
(5)S0=300×5.3349×(P/F,10%,3)=1202.43(萬元)
PV(X)=1500×(P/F,4%,3)=1333.5(萬元)
d1=ln(1202.43/1333.5)/(0.20×3開方)+(0.20×3開方)/2=-0.1035/0.3464+0.1732=-0.1256d2=-0.1256-0.3464=-0.472N(d1)=1-N(0.1256)=1-[0.5478+(0.5517-0.5478)/(0.13-0.12)×(0.1256-0.12)]=0.45N(d2)=1-N(0.472)=1-[0.6808+(0.6844-0.6808)/(0.48-0.47)×(0.472-0.47)]=0.32C=1202.43×0.45-1333.5×0.32=541.09-426.72=114.37(萬元)
考慮期權的第一期項目凈現值=114.37-262.65=-148.28(萬元),因此,投資第一期項目是不利的。
2.【答案】(1)β資產=1.1/[1+(1-25%)×30%/70%]=0.83
東寶公司目標結構β權益=0.83×[1+(1-25%)×50%/50%]=1.45
東寶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3.3%+1.45×(9.3%-3.3%)=12%
評價該項目使用的折現率=8%×0.5+12%×0.5=10%
(2)項目的凈現值:年折舊抵稅=(750-50)/5×25%=35(萬元)
殘值變現凈損失抵稅=(50-8)×25%=10.5(萬元)凈現值=[(4×250-4×180-40)×(1-25%)+35]×(P/A,10%,5)+(20+8+10.5)×(P/F,10%,5)-(750+20)=215×3.7908+38.5×0.6209-770=68.93(萬元)
(3)最好情境下的凈現值年折舊抵稅=(750-50)/5×25%=35(萬元)殘值變現凈損失抵稅=[50-8×(1+10%)]×25%=10.3(萬元)
凈現值={[4×250×(1+10%)-4×180×(1-10%)-40×(1-10%)]×(1-25%)+35}×(P/A,10%,5)+[20+8×(1+10%)+10.3]×(P/F,10%,5)-(750+20)=347×3.7908+39.1×0.6209-770=569.68(萬元)
最差情景下的凈現值:年折舊抵稅=(750-50)/5×25%=35(萬元)
殘值變現凈損失抵稅=[50-8×(1-10%)]×25%=10.7(萬元)凈現值={[4×250×(1-10%)-4×180×(1+10%)-40×(1+10%)]×(1-25%)+35}×(P/A,10%,5)+[20+8×(1-10%)+10.7]×(P/F,10%,5)-(750+20)=83×3.7908+37.9×0.6209-770=-431.83(萬元)
(4)期望凈現值=569.68×50%+68.93×(1-50%-10%)-431.83×10% =269.23(萬元)
凈現值的方差=(569.68-269.23)×(569.68-269.23)×50%+(68.93-269.23)×(68.93-269.23)×40%+(-431.83-269.23)×(-431.83-269.23)×10%=45135.10+16048.04+49148.51=110331.65
凈現值的標準差=110331.65開方=332.16(萬元)變化系數=332.16/269.23=1.23
(5)項目A(計算期為5年)和項目B(計算期為6年)的共同年限為30年。
調整后的A項目的期望凈現值=269.23+269.23×(P/F,10%,5)+269.23×(P/F,10%,10)+269.23×(P/F,10%,15)+269.23×(P/F,10%,20)+269.23×(P/F,10%,25)=269.23+269.23×0.6209+269.23×0.3855+269.23×0.2394+269.23×0.1486+269.23×0.0923=669.49(萬元)
調整后的B項目的期望凈現值=300+300×(P/F,12%,6)+300×(P/F,12%,12)+300×(P/F,12%,18)+300×(P/F,12%,24)=300+300×0.5066+300×0.2567+300×0.1300+300×0.0659=587.76(萬元)
由于調整后的A項目的期望凈現值大于B項目,并且A項目的凈現值的變化系數小于B項目,所以,應該選擇A項目。
(6)A項目期望凈現值的等額年金=269.23/(P/A,10%,5)=269.23/3.7908=71.02(萬元)A項目的永續凈現值=71.02/10%=710.2(萬元)B項目期望凈現值的等額年金=300/(P/A,12%,6)=300/4.1114=72.97(萬元)
B項目的永續凈現值=72.97/12%=608.08(萬元)由于A項目的永續凈現值大于B項目,并且A項目的凈現值的變化系數小于B項目,所以,應該選擇A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