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答案】
(1)確定最佳資本結構
債券票面利率=稅后資本成本/(1-25%)
債券市場價值為200萬元時,債券票面利率=3.75%/(1-25%)=5%
債券市場價值為400萬元時,債券票面利率=4.5/(1-25%)=6%
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200萬元時:
年利息=200×5%=10(萬元)
股票的市場價值=(500-10)×(1-25%)/15%=2450(萬元)
公司的市場價值=200+2450=2650(萬元)
當債券的市場價值為400萬元時:年利息=400×6%=24(萬元)
股票的市場價值=(500-24)×(1-25%)/16%=2231(萬元)
公司的市場價值=400+2231=2631(萬元)
通過計算可知,債務為200萬元時的公司市場價值最大,此時的資本結構為最佳資本結構,則: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200/2650×3.75%+2450/2650×15%=14.15%
(2)2011年需要增加的權益資金為600×2450/2650=554.72(萬元)
2010年的凈利潤=(500-10)×(1-25%)=367.5(萬元)
由此可知,即使367.5萬元全部留存,也不能滿足投資的需要,所以,2010年度不能分配股利。
(3)新發行的普通股的資本成本=1.5/[10×(1-5%)]+4%=19.79%
6.【答案】
(1)A債券每次收到的利息=1000×4%/2=20(元),
投資后共計可收到4次利息A債券的價值=20×(P/A,6%/2,4)+1000×(P/F,6%/2,4)=20×3.7171+1000×0.8885=962.84(元)
因為A債券的價值小于該債券目前的價格,因此A債券不應該投資。
(2)B債券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債券,投資三年后到期,在投資期間沒有利息收入,只能在投資兩年后獲得股票出售收入20×60=1200(元),所以,
1050=1200×(P/F,r,2)(P/F,r,2)=0.875
解得:r=6.90%
由于B債券的投資收益率高于要求的必要報酬率,所以B債券應該投資。
(3)C債券每年支付的利息=1000×4%=40(元)
購買半年后的價值=40×(P/A,6%,3)+40+1000×(P/F,6%,3)=40×2.6730+40+1000×0.8396=986.52(元)
目前的價值=986.52×(P/F,6%,1/2)=958.19(元)
【提示】(P/F,6%,1/2)的數值需要用計算器計算,即先對(1+6%)開方,然后取倒數
因為C債券的價值小于該債券目前的價格,因此C債券不應該投資。
四、綜合題
1.【答案】
(1)稅后經營凈利潤=3500×(1-32%)=2380(萬元)
稅后利息=600×(1-32%)=408(萬元)
稅后經營凈利率=2380/60000×100%=3.97%
(2) 稅后凈利潤=2380-408=1972 (萬元)
或:稅后凈利潤=(3500-600)×(1-32%)=1972(萬元)
(3)上年末的金融資產=120+60+82+10+90=362(萬元)
上年末的經營資產=9800-362=9438 (萬元)
上年末的金融負債=510+48+520+380+40+80=1578(萬元)
上年末的經營負債=4800-1578=3222(萬元)
上年末的凈經營資產=經營資產-經營負債-9438-3222=6216(萬元)
上年末的凈負債=金融負債-金融資產=1578 -362= 1216(萬元)
(4)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經營凈利潤/凈經營資產×100%=2380/6216×100%=38.29%
凈經營資產周轉次數=銷售收入/凈經營資產=60000/6216=9.65(次)
稅后利息率=稅后利息/凈負債×100%=408/1216×100%=33.55%
凈財務杠桿=凈負債/股東權益=1216/5000=0.24
經營差異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利息率=38.29%-33.55%=4.74%
杠桿貢獻率=經營差異率×凈財務杠桿=4.74%×0.24=1.14%
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杠桿貢獻率=38.29%+1.14%=39.43%
(5)由于稅后利息率高低主要由資本市場決定,而凈財務杠桿也不能提高了,因此,提高權益凈利率和杠桿貢獻率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凈經營資產凈利率。
(6)經營差異率(4.74%)為正數,表明借款產生的稅后經營凈利潤大于借款的稅后利息,增加借款增加的凈利潤為正數,會增加凈利潤,提高權益凈利率,所以可行。
【解釋】
經營差異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利息率=稅后經營凈利潤/凈經營資產-稅后利息費用/凈負債,“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會增加1元的經營資產和1元的金融負債,不會增加經營負債和金融資產。
由于凈經營資產增加=經營資產增加-經營負債增加,所以,“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會增加1元的凈經營資產,由于稅后經營凈利潤=凈經營資產×凈經營資產凈利率,所以:“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會增加的稅后經營凈利潤=“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增加的凈經營資產×凈經營資產凈利率=1×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
由于“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會增加1元的金融負債,但是不會增加金融資產,而凈負債增加=金融負債增加-金融資產增加,所以,“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會增加1元的凈負債。
由于稅后利息費用=凈負債×稅后利息率,所以:
“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增加的稅后利息費用=“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增加的凈負債×稅后利息率=1×稅后利息率=稅后利息率。
由于凈利潤=稅后經營凈利潤-稅后利息費用,所以,“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增加的凈利潤=“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增加的稅后經營凈利潤-“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增加的稅后利息費用=凈經營資產凈利率 -稅后利息率=經營差異率
由此可知:“經營差異率”表示的是“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增加的凈利潤,本題中的經營差異率大于0,表明“每借入1元債務資本投資于經營資產”增加的凈利潤大于0,也即表示增加借款投入經營資產會增加凈利潤,提高權益凈利率。
(7)本年的凈經營資產凈利率=38.29%-10%=28.29%(注意下降10個百分點的含義)本年的借款稅后利息率的上限為28.29%(不想減少股東報酬,必須保證經營差異率不能為負數,所以,借款的稅后利息率的上限一凈經營資產凈利率)
由于稅后利息率=稅后利息/凈負債(一定要注意分母不是金融負債,很容易出錯)所以,借款增加的稅后利息一借款增加的凈負債×稅后利息率
由于借款增加的凈負債=借款增加的金融負債-借款增加的金融資產=100-100×80%=20(萬元)
所以,借款增加的稅后利息的上限=20×28.29%=5.66(萬元)
借款增加的稅前利息的上限=5.66/(1-32%)=8.32(萬元)
借款的利息率的上限=8.32/100×100%=8.32%(注意此時的分母是金融負債)
(8)借款增加的凈利潤
=借款增加的稅后經營凈利潤-借款增加的稅后利息
=借款增加的稅后經營凈利潤-100×6%×(1-32%)=借款增加的稅后經營凈利潤-4.08
借款增加的稅后經營凈利潤
=借款增加的凈經營資產×凈經營資產凈利率
=(借款增加的凈負債+借款增加的股東權益)×凈經營資產凈利率=(20+O)×28.29%
=5.66(萬元)
借款增加的凈利潤=5.66-4.08=1.58(萬元)或:
借款的稅后利息率=4.08/20×100%=20.4%
借款的經營差異率=28.29%-20.4%=7.89%
借款增加的稅后凈利潤=借款增加的凈經營資產×經營差異率=20×7.89%=1.5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