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07 共2頁
第一節 證券投資分析的意義
證券投資:投資者(法人或自然人)購買股票、債券、基金券等有價證券以及這些有價證券的衍生品,以獲取紅利、利息及資本利得的投資行為和投資過程,是直接投資的重要形式。
證券投資分析:人們通過各種專業性分析方法對影響證券價值或價格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以判斷證券價值或價格及其變動的行為,是證券投資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證券投資的目的:
是證券投資的凈效用(即收益帶來的正效用減去風險帶來的負效用)的最大化。證券投資的兩大具體目標是在風險既定條件下追求投資收益率的最大化和在收益率既定的條件下風險最小化。
證券投資的特性,從總體上來說,是預期收益水平和風險之間存在一種正相關關系。
證券投資分析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
在投資決策時,投資者應當正確認識每一種證券在風險性、收益性、流動性和時間性方面的特點,借此選擇風險性、收益性、流動性和時間性同自己的要求相匹配的投資對象,并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
2、有利于正確評估證券的投資價值
只有當證券處于投資價值區域時,投資該證券才是有的放矢。證券投資分析通過對可能影響證券投資價值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來判斷這些因素及其變化可能會對證券投資價值帶來的影響,有利于投資者正確評估證券的投資價值。
3、有利于降低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投資者從事證券投資是為了獲得投資回報(預期收益),但這種回報是以承擔相應風險為代價的。預期收益水平和風險之間存在一種正相關關系。每一證券都有自己的風險―收益特性,而這種特性又會隨著各相關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4、科學的證券投資分析是投資者獲得投資成功的關鍵
證券投資的目的是證券投資凈效用(即收益帶來的正效用減去風險帶來的負效用)的最大化。在風險既定的條件下投資收益率最大化和在收益率既定的條件下風險最小化是證券投資的兩大具體目標。
價值發現型投資理念: 一種風險相對分散型市場的投資理念。前提是證券的市場價值是潛在、客觀的。所依靠的工具不是大量的市場資金,而是市場分析和證券基本面的研究,其投資理念確立的主要成本是研究費用。
價值培養型投資理念:一種投資風險共擔型的投資理念。在這種投資理念指導下的投資行為既有分享證券內在價值成長的快樂,也有共擔證券價值成長風險的義務。
價值培養型投資理念下的兩種投資方式:
投資者作為證券的戰略投資者,通過對證券母體注入戰略投資的方式,培養證券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價值(如各類產業集團的投資行為);
眾多投資者參與證券母體的融資行為,培養證券的內在價值和市場價值(如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的增發、配股及可轉債投資等)。
我國證券市場中的證券投資理念:(當前)坐莊式的價值挖掘型投資理念、價值發現型投資理念、價值培養型投資理念三者并存。隨著我國證券市場制度建設和監管的日益完善、機構投資者隊伍的迅速壯大,以價值發現型投資理念、價值培養型投資理念為主的理性價值投資將逐步成為主流投資理念。
三種投資理念在風險類型、風險度上的區別:
價值發現型投資理念是一種風險相對分散型市場的投資理念;
價值培養型投資理念是一種投資風險共擔型的投資理念。
相對于價值挖掘型的坐莊投資理念,價值發現投資理念的投資風險要小得多。
理由如下:
價值發現是一種投資于市場價值被低估的證券的過程,在證券價值未達到被高估的閥值時,投資獲利的機會總是大于風險;
由于某些證券的市場價值是直接或間接與其所在的行業成長、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相聯系的,在行業發展及國民經濟增長沒有出現停滯之前,證券的價值還會不斷增值,在這種增值過程中又相應地分享著國民經濟增長的益處;
對于某類具有價值發現投資理念的證券,隨著投資過程的進行,往往還有一個價值再發現的市場過程,這個過程也許還會將這類證券的市場價值推到一個相當高的價值平臺。
只要有國民經濟增長和行業發展的客觀前提,以價值發現投資理念指導投資能夠較大程度地規避市場投資風險。
證券投資策略的分類:
根據投資者對風險收益的不同偏好分類:
1、保守穩健型――投資者風險承受度最低,安全性是其最主要的考慮重點。
一般可選擇:
(1)投資無風險低收益證券(如國債和國債回購)。投資的信息需求主要包括各類無風險證券的特征、到期收益率和期限結構及與之相關的宏觀財政貨幣政策信息。
(2)投資低風險低收益證券(如企業債券、金融債券和可轉換債券)。
2、穩健成長型――投資者希望能透過投資的機會來獲利,并能確保足夠長的投資期間。
一般可選擇:投資中風險中收益證券(如穩健型、指數型投資基金、分紅穩定持續的藍籌股及高利率低等級企業債券等)。投資的信息需求更多地體現在所選擇投資品種的微觀層面。
3、積極成長型――投資者可以承受投資的短期波動,愿意承擔為了獲得高報酬而隨之而來的高風險。
一般可選擇:投資高風險高收益證券(主要包括市場相關性較小的股票)。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目前還屬于弱有效市場,信息公開化不足、虛假披露時有發生,因此這類投資的信息需求很難在理性上得到有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