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箱形整理形態一般在股價上升波完成或下跌波完成之后出現;
(2)成交量配合箱形整理的完成,起初大量而逐步萎縮,一直到股價突破箱形整理為止;
(3)股價最遲必須在三至四周內按預定的方向突破。向上突破初期時箱形向上平移;向下跌破時箱形向下平移,暴漲暴跌的情況除外。
若不符合上述特征,箱形整理有可能失敗而成為箱形反轉。
3.下降趨勢分析
(1)下跌趨勢線之形成:一個空頭行情是由原始,次級或短期下跌波動所構成,股價一波比一波低,每兩個反彈之高點即可連成一條下跌趨勢線,一般而言,原始下跌趨勢線較為平緩,經歷時間較長,而次級或短期下跌趨勢線較為陡峭,其經歷時間有時甚短。 (原始下跌趨勢線:一般空頭市場之原始下跌趨勢線經歷之時間較原始上升趨勢線為短,約為(一至二年),其下降之角度較為平緩約為300~450。 (短期下跌趨勢線:指空頭市場之次級波動,以各反彈頂點為基準點向下延伸,其經歷之時間甚短,一般為數日或數周之波動所建立,其下降之角度約為600左右。股價下跌,遠離股價下降趨勢線,負乖離太大,30日乖離率這-15~-30時,股價會反彈。
(2)空頭行情時,一般下降波段分為三波段,完成后方有二波段之反彈行情。在多頭市場時,下降一般為二波段之行情。
4.中心趨勢線。
(1)在股價趨勢線中,除上升、下跌、盤整等趨勢線外,有一種趨勢線,股價經常順著中心趨勢線,呈現上下對稱或不對稱的波動,這種股價圍繞趨勢線進行上下波動的走勢,最近被冠上流行新名詞,就是"X線"。
(2)中心趨勢線有三種:
A.上升中心線。股價可以是從低檔上揚,先將上升中心線當作是壓力線,在一次或多次上沖后,終于突破上升中心線而上揚,在股價上揚后,仍有一次或多次拉回的走勢,中心線此時由壓力線轉為支撐線(如圖6)。股價也可能是從高檔下跌,在下跌過程中,一次或多次因上升中心線的支撐而反彈,但最后跌破中心線,在跌破中心線后,股價向中心線拉回,但反彈至中心線后,而臨壓力再下跌。
B.下跌中心線,股價圍繞下跌中心線在波動,股價走勢為:由上而下,中心線由支撐線轉為壓力線;由下而上,中心線由墳力線為支撐線(如圖7)。
C.水平中心線,股價呈現箱形的上下整理,其中心線往往是水平線,股價可能在中心線下波動,然后突過中心線之上,或稱在中心線之上波動,然后跌破中心線而下(如圖8,圖9)。
(3)中心趨勢線的使用要領:
1.壓力:無論中心趨勢線是上升、下跌或水平,當股價由低點向上,常在接觸到中心線時,面臨壓力而下跌。
2.支撐:當股價由高點向下時,在股價接觸中心線時,會在臨支撐,股價通常在此反彈。
3.中心線的作用。長期高低點所連接的趨勢線,影響力最大,其次是中期高低點所繪的趨勢線,短期高低點所繪的趨勢線力量較小。因此,股價碰到短期趨勢線,僅短期回檔,若碰到中期趨勢線,則回檔在10%左右,若碰到長期趨勢線,通常會有一次中期回檔整理。
4.中心線也會出現扇形效果。有時趨勢線劃起來可能很多條,因此有時會在某個價位形成多條中心線交叉,這個點便會因力量交叉凝集,而成為一個較大的支撐或壓力點,甚至使行情產生反轉。
(4)趨勢理論注重長期趨勢,對中期趨勢,特別是在不知是牛還是熊的情況下,不能帶給投資者明確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