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07 共2頁
(一)財政政策
1.財政政策的手段。
(1).國家預算。是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國家預算收支的規模和收支平衡狀態可以對社會供求的總量平衡發生影響,在一定時期當其他社會需求總量不變時,財政赤字具有擴張社會總需求的功能;財政采用結余政策和壓縮財政支出具有縮小社會總需求的功能。國家預算的支出方向可以調節社會總供求的結構平衡。財政投資主要運用于能源、交通及重要的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議,財政投資的多少和投資方向直接影響和制約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因而具有造就未來經濟結構框架的功能,也有矯正當期結構失衡狀態的功能。
(2)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特征。首先,稅制的設置可以調節和制約企業間的稅負水平。稅收還可以根據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不同對象設置稅種或同一稅種中實行差別稅率,以控制需求數量和調節供求結構。對出口產品的退稅政策可用來鼓勵出口,進口關稅的設置用來調節進口商品的品種和數量。
(3)國債。國債可以調節國民收入的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用于農業、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等國民經濟的薄弱部門和瓶頸產業的發展,調整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國債可以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流通量,主要通過擴大或減少國債發行,降低或提高國債利率和貼現率以及公開市場業務來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流通量。
(4)財政補貼。是國家為了某種特定需要,將一部分財政資金無償補助給企業和居民的一種再分配形式。我國財政補貼主要包括:價格補貼、企業虧損補貼、財政貼息、房租補貼、職工生活補貼和外貿補貼等。
(5)財政管理體制。是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政府之間以及國家與企事業單位之間資金管理權限和財力劃分的一種根本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調節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的財力分配。
(6)轉移支付制度。是中央財政將集中的一部分財政資金,按一定的標準撥付給地方財政的一項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調整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財政縱向不平衡,以及調整地區間的財政橫向不平衡。
2.財政政策的種類與經濟效應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財政政策分為: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發展,證券市場將走強,緊縮性財政政策將使得過熱的經濟受到控制,證券市場也將走弱。
積極財政政策,也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有:
(1)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擴大減免稅范圍。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增加收入直接引起證券市場價格上漲;增加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又會拉動社會總需求,從而促使股票價格上漲,債券價格也將上揚。
(2)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政策效應是:擴大社會總需求,從而刺激投資,擴大就業。證券市場價格上揚。但如過度使用此項政策,使財政收支出現巨額赤字時,有可能造成證券價格下跌。
(3)增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往往使財政支出擴大。其政策效應是,擴大社會總需求和刺激供給增加。從而使整個證券市場的總體價格水平趨于上漲。
緊縮財政政策的經濟效應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與上述分析相反。
(二)貨幣政策
1. 貨幣政策的作用。
貨幣政策對經濟的調控是總體上和全方位的,貨幣政策的調控作用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1)通過調控貨幣供應總量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
(2)通過調控利率和貨幣總量控制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總水平的穩定
(3)調節國民收入中消費與儲蓄的比例。
(4)引導儲蓄向投資的轉化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2.貨幣政策工具。
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選擇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經常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