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證券投資分析類術語及名詞(下)

發布時間:2011-10-07 共3頁

1. 總量分析法 
  總量是反映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狀態的經濟變量:一是個量的總和,二是平均量或比例量。總量分析法就是指對宏觀經濟運行總量指標的影響因素及其變動規律進行分析。總量分析主要是一種動態分析,因為它主要研究總量指標的變動規律。同時,也包括靜態分析,因為總量分析包括考察同一時期內各總量指標的相互關系,如投資額、消費額和國民生產總值得關系等。 
  2. 宏觀經濟分析 
  宏觀經濟分析主要探討各經濟指標和經濟政策對證券價格的影響。經濟指標又分為三類:先行性指標、同步指標、滯后指標。經濟政策主要有: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信貸政策、債務政策、稅收政策、利率與匯率政策、產業政策等。宏觀經濟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總量分析法和結構分析法兩種。 
  3. 行業與區域分析 
  行業與區域分析是介于經濟分析和公司分析之間的中觀層次的分析。前者主要分析產業所屬的不同市場類型、所處的不同生命周期以及產業的業績對于證券價格的影響;后者主要分析區域經濟因素對證券價格的影響。 
  4. 公司分析 
  公司分析側重對公司的競爭能力、盈利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發展潛力、財務狀況、經營業績以及潛在風險等進行分析,藉此評估和預測證券的投資價值、價格及其未來變化的趨勢。 
  5. 結構分析法 
  結構分析法是指對經濟系統中各組成部分及其對比關系變動規律的分析。如國民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的結構及消費和投資的結構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的結構分析等。結構分析主要是一種靜態分析,即對一定時間內經濟系統中各組成部分變動規律的分析。如果對不同時期內經濟結構變動進行分析,則屬動態分析。 
  6. 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定時期內(一般按年統計)在一國國內所新創造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額。區分國內生產和國外生產一般以“常住居民”為標準,只有常住居民在一年內生產的產品和提供勞務所得到的收入才計算在本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之內。其中,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國的公民、暫居外國的本國公民和長期居住在本國但未加入本國國籍的居民。因此,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國的領土范圍內,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以市場價格表示的產品和勞務的總值。也就是在一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中減去“國外要素收入凈額”后的社會最終產值(或增加值)以及勞務價值的總和。 
  7. 常住居民 
  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國的公民、暫居外國的本國公民和長期居住在本國但未加入本國國籍的居民。 
  8. 經濟增長率 
  經濟增長率也稱經濟增長速度,是反映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程度的動態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標。 
  9. 貨幣供應量 
  貨幣供應量是單位和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存款和手持現金之和,其變化反映著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生產經營、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的運行和居民個人的投資行為有重大的影響。我國現行貨幣統計制度將貨幣供應量劃分為三個層次:(1)流通中現金(用符合M0表示),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2)狹義貨幣供應量(用符號M1表示),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3)廣義貨幣供應量(用符號M2表示),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其中,M2與M1的差額,即單位的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之和,通常稱為準貨幣。 
  10. 失業率 
  失業率是指勞動力中失業人數所占地百分比,勞動力是指年齡在16歲以上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的全體。 
  11.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用某種價格指數衡量的一般價格水平的持續上漲。通貨膨脹有預期和未被預期之分,從程度上則有溫和的、嚴重的和惡性的三種。溫和的通貨膨脹是指年通脹率低于10%的通貨膨脹,嚴重的通貨膨脹是指兩位數的通貨膨脹,惡性的通貨膨脹則是指三位數以上的通貨膨脹。 
  12. 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率是指物價指數總水平與國民生產總值實際增長率之差,即通貨膨脹率=物價指數總水平-國民生產總值實際增長率。 
  13. 利率 
  利率又稱利息率,是指在借貸期內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資金額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關系中債務人使用資金的代價,也是債權人出讓資金使用權的報酬。 
  14. 匯率 
  匯率是指外匯市場上一國貨幣與他國貨幣相互交換的比率,即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 
  15. 財政收支 
  財政收支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方面。財政收入是國家為了保證實現政府職能的需要,通過稅收等渠道集中的公共性資金收入;財政支出則是為滿足政府執行職能需要而使用的財政資金。 
  16. 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一般是指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與非居民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其他往來中所產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統記錄。這里的居民是指在國內居住一年以上自然人和法人。國際收支包括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經常項目主要反映一國的貿易和勞務往來狀況;資本項目則集中反映一國同國外資金往來的情況,反映著一國利用外資和償還本金的執行情況。 
  17.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固定資產再生產中投入資金的數量。投資規模是否適度,是影響經濟穩定與增長的一個決定因素。 
  18. 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政府依據客觀經濟規律制定的指導財政工作和處理財政關系的一系列方針、準則和措施的總稱。 
  19. 財政政策手段 
  財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轉移支付制度等。 
  20. 國家預算 
  國家預算是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作為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國家預算能夠全面反映國家財力規模和平衡狀態,并且是各種財政政策手段綜合運用結果的反映,因而在宏觀調控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