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寄生蟲學第二節 剛地弓形蟲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3頁

  前沿分裂成2個突起物,逐漸伸展形成2個子核,恢復所有細胞器,蟲體分裂成2個蟲體(圖12-7)。

圖12-7 弓形蟲速殖子內二芽殖分裂過程模式圖

  包囊圓形或橢圓形,直徑自5μm至100μm,具有一層富有彈性的堅韌囊壁。囊內滋養體稱緩殖子(bradyzoite)可不斷增殖,內含數個至數百個蟲體,在一定條件下可破裂,緩殖子重新進入新的細胞形成新的包囊,可長期在組織內生存。

  裂殖體 在貓科動物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發育增殖,成熟的裂殖體為長橢圓形,內含4~29個裂殖子,以10~15個居多,呈扇狀排列,裂殖子形如新月狀,前尖后鈍,較滋養體為小。

  配子體 由游離的裂殖子侵入另一個腸上皮細胞發育形成配子母細胞,進而發育為配子體,有雌雄之分。雌配子體呈圓形,成熟后發育為雌配子,其體積可不斷增大達10~20μm,核染成深紅色,較大,胞質深藍色;雄配子體量較少,成熟后形成12~32個雄配子,其兩端尖細,長約3μm,電鏡下可見前端部有2根鞭毛。雌雄配子受精結合發育為合子(zygote),而后發育成卵囊。

  卵囊 剛從貓糞排出的卵囊為圓形或橢圓形,大小為10~12μm;具兩層光滑透明的囊壁,內充滿均勻小顆粒。成熟卵囊含2個孢子囊,每個分別由4個子孢子組成,相互交錯在一起,呈新月形。

  生活史

  弓形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階段,全過程需兩種宿主,在貓科動物體內完成有性世代,同時也進行無性增殖,故貓是弓形蟲的終宿主兼中間宿主。在其它動物或人體內只能完成無性生殖,最為中間宿主。有性生殖只限于在貓科動物小腸上皮細胞內進行,稱腸內期發育。無性生殖階段可在腸外其它組織、細胞內進行,稱腸外期發育。弓形蟲對中間宿主的選擇極不嚴格,除哺乳動物外,鳥類、魚類和人都可寄生,對寄生組織的選擇也無特異親嗜性,除紅細胞外的有核細胞均可寄生(圖12-8)。

圖12-8 剛地弓形蟲生活史

  1.中間宿主內的發育 當貓糞內的卵囊或動物肉類中的包囊或假包囊被中間宿主如人、羊、豬、牛等吞食后,在腸內逸出子孢子、緩殖子或速殖子,隨即侵入腸壁經血或淋巴進入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寄生,并擴散至全身各器官組織,如腦、淋巴結、肝、心、肺、肌肉等進入細胞內發育繁殖,直至細胞破裂,速殖子重行侵入新的組織、細胞,反復繁殖。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機體,部分速殖子侵入宿主細胞后,特別是腦、眼、骨骼肌的蟲體繁殖速度減慢,并形成包囊,包囊在宿主體內可存活數月、數年,甚至終身不等。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或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時,組織內的包囊可破裂,釋出緩殖子,進入血流和其他新的組織細胞繼續發育繁殖。包囊亦中間宿主之間或終宿之間互相傳播的主要形成。

  2.終宿主內的發育 貓或貓科動物捕食動物內臟或肉類組織時,將帶有弓形蟲包囊或假包囊吞入消化道而感染。此外食入或飲入外界被成熟卵囊污染的食物或水也可得到感染。卵囊內子孢子在小腸腔逸出,主要在回腸部侵入小腸上皮細胞發育繁殖,經3~7天,上皮細胞內的蟲體形成多個核的裂殖體,成熟后釋出裂殖子,侵入新的腸上皮細胞形成第二、三代裂殖體,經數代增殖后,部分裂殖子發育為配子母細胞,繼續發育為雌雄配子體,雌雄配子受精成為合子,最近形成卵囊,破出上皮細胞進入腸腔,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溫、濕度環境中經2~4天即發育為具感染性的成熟卵囊,貓吞食不同發育期蟲體后排入卵囊的時間不同,通常吞食包囊后約3~10天就能排出卵囊,而吞食假包囊或卵囊后約需20天以上。受染的貓,一般可排出1000萬/日卵囊,排囊可持續約10~20天,其間排出卵囊數量的高峰時間為5~8天,是傳播的重要階段,卵囊具雙層囊壁,對外界抵抗力較大,對酸、堿、消毒劑均有相當強的抵抗力,在室溫可生存3~18個月,貓糞內可存活1年,對干燥和熱的抗力較差,80℃1分鐘即可殺死,因此加熱是防止卵囊傳播最有效的方法。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