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3頁
我國的醫學心理學工作者經過三十年來的工作實踐和科學研究,并引進最新自然科學的思想和概念,已經對人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心理和生理的關系、心理和環境關系、心理刺激的致病和治病作用、心理的適應和調節能力等問題建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概括起來,致有四個基本觀點:
一、心身統一的觀點
一個完整的個體應包括心、身兩個部分,兩者互相影響,以“心”為主要方面。對外界環境的刺激,心、身是作為一個整體來反應的。在考慮個體的健康和疾病時,要注意心、身兩個方面的反應,不能只注意這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
二、社會對個體影響的觀點
一個完整的個體不僅是生物的人,而且也是一個社會的人。他生活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之內,沐浴在不同層次的人際關系網中。從夫婦、子女構成的核心的家庭關系,到家人、親人、繼而再擴到同事、鄰居、集體的關系。這些人際關系也同樣對他個體的心、身健康產生影響,另外,還有周圍自然環境對個體的影響。因此當研究每個個體的心、身健康和疾病時,要考慮各個國家的文化背景、教育修養、經濟狀況、社會職業地位等因素的作用(圖3-2)。
圖3-2 人的健康受社會和自然(生物)因素的影響
這一觀點和醫學中的系統思想是類似的,即把人當作系統中一個部分對待。個體的人既是整體,也是部分[見專欄3-1].
根據醫學系統思想設計的生物心理社會模式,人是一個多層次的等級系統(圖3-3)。各層次之間既有縱向的相互作用,又有橫向的相互作用。
圖3-3 人是多層次的等級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