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醫學心理學第二章醫學心理學簡史――第一節西方框圖醫學心理學的形成過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3頁

  醫學心理學是本世紀50年代以后逐漸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醫學心理學”一詞最早是由德國哥頓挺學哲學教授洛采(B.H.Lotze)提出的。他在1852年出版了一本命名為《醫學心理學》的著作,全書共有三篇。第一篇的標題為“生理的一般的基本概念”,明確地采用了心理生理學一詞,討論了心身問題、顱相學和靈魂的位置;第二篇的標題為“精神生活的元素與生活的機制”,論述了感覺、感情、運動和本能、空間知覺;第三篇的為“健康與疾病的心理生活的發展”,分章論述了意識的狀態、精神生活發展的條件和精神生活的擾亂(即心理病理學)。洛采在書中雖然列舉了較多的生理學事實,但他的哲學觀點是形而上學的,因而他的心理學也是形而上學的心理學,在理論上影響不。

  德國學者威廉。馮特(William Wundt 1832-1920)于1879年在萊比錫學創立了世界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用客觀的實驗方法說明人的高級心理現象,使心理學脫離了哲學的范疇,進入了科學的行列。他被公認為現代心理學的開創人,科學心理學歷史應從他寫起。馮特和洛采一樣,從一名醫生轉向生理學,而后又轉向心理學,被稱為第一位心理學家。在他以前,只有心理學而沒有心理學家。馮特在1867年出版了《醫學物理學手冊》一書,論述了用實驗方法研究人在醫療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為醫學心理學發展開拓了道路。但真正應用心理學于醫學臨床實際,解決臨床問題,推動醫學心理學發展的,應首推美國的魏特曼(L.Witmer)。他是馮特的學生,1892年獲得了馮特的博士學位。他學成回美國后于1896年在賓夕法尼亞學建立了第一個臨床心理診治所(或稱臨床心理門診,psychological clinic)專門診斷治療有情緒問題或學習困難的兒童。他在美國心理學會講授心理學中的“臨床方法”,首次創造了“臨床心理學”這一術語。他認為“心理治療所”這一結構的使命應該是開展基礎研究和培訓人才,為社會服務。這位用心理學的知識為醫學臨床服務的心理學家被后人尊稱為美國的“臨床心理學之父”。由于醫學心理學在美國發展較為迅速,以下重點介紹美國醫學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在美國,醫學心理學的工作是由心理學家而不像德國是由醫學家發起推動的,并且一開始就使用了臨床心理學這一術語,所以醫學心理學的工作是在臨床心理學的概念下進行的。它的發展致可分為下述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師于馮特的美國心理學的先驅者霍爾(G.S.Hall)、卡特爾(J.M.Cattell)、魏特曼等回到美國,在他們的推動下,美國心理學得到迅速的發展。霍爾是馮特的第一個美國學生(1879-1880),回美后于1881年到約翰斯。霍普金斯學教授心理學,并于1883年在該校創立了美國第一個供研究用的實驗室。他的興趣是對兒童心理的研究,規模地使用問卷方法研究兒童的認識范圍。美國的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由于他的推動而得到發展,他是美國心理學會的奠基人和首任主席。1887年創辦了《美國心理學雜志》。1909年為慶祝克拉克(Clark)學20周年校慶,霍爾邀請弗洛伊德和幾位早期的精神分析專家到美國開會講學。他們首次將心理分析介紹到美國,對美國的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心理分析在美國流行與霍爾的介紹和支持是分不開的,他們組織出版了具有心理分析內容的《變態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他本人還勉勵自己的學生從事臨床醫學和研究工作,同時促進心理測驗的發展。

  卡特爾(1860-1944),曾是霍爾在約翰。霍普金斯學的學生,1883年到德國萊比錫學從師馮特并兼做馮特的助手。他是獲得心理學博士的第一位美國人。1888年學成回國,到賓夕法尼亞學任教時,正好魏特曼學畢業。卡特爾的學位論文是《反應時與個別差異》。他于1890年首先提出了“心理測試”(mental test)這一術語,用以探查個人間的差異。他所謂的心理測驗不僅指智力測驗,而且還包括自感覺敏銳度到解決難題的一切能力的測驗,測定人的能力的廣度和變異,并訂出第一套標準化了的測驗方法。與此同時,法國的比奈(A.Binet,1857-1911)也于1889年在巴黎學創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905年他和西蒙(T.Simon)根據當時法國教育部的要求編出了一份測定智力年齡(mental age)的測驗量表,用來檢查小學生留級的原因是由于先天智力不足,還是后天習慣不良。這一測驗立即廣泛流傳,英國心理學家H.Goddard于1908年將此量表引進美國,并加以修訂和推廣。1916年斯坦福學的同事們將比奈―西蒙量表修訂成為斯坦福―比奈量表。這一方法是當時公認的最佳心理測驗。它第一次應用智商(IQ),即心理年齡與時序年齡的比率這一概念,它能反映出一個兒童的智力發展比其他兒童先進或落后的程度,在臨床上有使用價值。

  此外,在本世紀初,由于精神病人的悲慘遭遇和不公正對待,美國開展了全國范圍的心理衛生運動。事情的起因是當時耶魯學商科學生皮爾司(C.W.Beers)的哥哥患有癲癇病,皮爾司擔心兄弟間遺傳因子相同,自己也會患同樣的病。他由于過份緊張而企圖跳樓自殺,以精神失常被送進精神病院住了三年。病愈后,他以生動的文筆于1908年發表名著《一顆失而復得的心》潮a mind that found itself),敘述了他住院間的經歷,揭露精神病人所遭受的粗暴而又殘酷的痛苦折磨和過的非人生活,呼吁改善對精神病人的待遇。此書一出版,立即受到社會輿論的重視。當時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W.James,1812-1910)和著名的精神病學家阿道夫邁耶(Adolf Meyer)給予了贊助和支持,并認為這本書所敘述的即是心理衛生。同年在康涅狄克州成立的世界上第一個心理衛生協會推動了這一運動,接著許多州紛紛成立心理衛生協會,并于第二年(1909)成立了美國心理衛生委員會。后者領導著這一運動,改變了社會人士對精神病人的看法。

  隨著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童工不斷增多。因教育上的失誤,使兒童問題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由此,對兒童問題的研究和指導,在早期臨床心理學中即占有重要地位。1909年,芝加哥成立了第一個兒童行為指導診療所(child guidance clinic),治療兒童的異常行為并尋找病因。所長W.Healy是精神病學家,對鑒定兒童的心理能力感興趣,他聘用心理學家G.Fernald從事心理測驗工作,開創了心理學家到臨床診療所工作的模式。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