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醫學心理學第二節 醫學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3頁

  三、研究人的個性心理特征在疾病發生和康復中的作用

  從普通心理學的學習中得知: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心理特點。它是以某種機能系統或結構的形式在個體身上固定下來,而帶有經常、穩定的性質,對人對事經常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和習慣的行為方式。這種在個體身上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稱為個性心理特征。

  一個人的性格、氣質和能力是最能說明他本人的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由于個性心理特征存在許多差異,就產生了將人格(即個性)分型的概念。如榮格(C.C.Jung)把人格分為“內傾”和“外傾”兩類。在醫學上,常用人格異常或人格變態這樣的術語來標志其個性心理特征已超出常態分布的范圍。在許多精神病中可以看到不少病人的個性心理特征有其獨特之處,不能不使人考慮在發病前他們的個性心理特征就與正常人的不一樣。例如典型的精神分裂癥病人,在病前幾乎無一例外地呈現分裂樣人格(schizoid personality)。雖然具有分裂樣人格的人并不定非患精神分裂癥不可,但在心理應激下,具有分裂樣人格的人確比沒有分裂樣人格者易患精神分裂癥。除精神病外,在臨床各科的心身疾病中,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也體現在病人的氣質和性格特征上。當生活中應激事件造成過強的、過久的心理應激時,為什么有的人患冠心病、有的人會患消化性潰瘍,有的人則患支氣管哮喘?有研究表明:這是不同氣質和性格的個體對不同就激原(stressor)產生各異的相對固定的生理、心理反應形式。這種固定化了的、反復出現的心理反應形式,實際上就是他的個性心理特征的表現。美國M.Friedman(1950)在研究心血管病人的心身反應時,發現對那些反復出現的緊張刺激,有些人形成一套特定的反應模式:一類病人表現為雄心勃勃,做事認真,爭強好勝,易激動,缺乏耐心,常感時間緊迫,醉心于工作,力爭盡善盡美,行動匆忙等性格或行為特征,稱之為“A型行為類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TABP)或A型人。另一類病人的性格相反,表現為悠閑自得,不好爭強,從容不迫,生活工作有節奏,不計較事業上有無成就,稱之為“B型行為類型”或B型人。研究發現:A型人組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去甲腎上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水平高于B型人組,患冠心病的比率和心肌梗塞復發率明顯高于B型人組。由于這種分型方法不夠精確或規范化,關于A型行為與冠心病之間的聯系還存在爭論。

  同樣,病人不同的氣質、性格特點也影響著疾病的康復過程。例如一個腦血管意外(俗稱中風)的病人,急性期過后遺有不同程度的偏癱。為了能早日坐起、下地行走和自己獨立料理日常生活,需要對他進行一系列逐步加強的鍛煉。癱瘓肢體機能康復的速度和效果取決于很多因素,其中一個因素是病人對疾病所采取的態度,如是否有信心,能否克服消極、畏難情緒并有堅持不懈的意志,循醫囑,在醫護人員和家庭成員的指導和幫助下積極地鍛煉。如何使病人的個性心理特點在各類疾病的康復中起促進作用,是醫學心理學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四、研究如何通過人的高級心理機能,認知、支配或調節自身的生理機能,以達到治病、防病和養生保健的目的

  人的心理活動不僅伴有生理機能的變化,而且還能調節后者使之受控于自己的意識。人在憤怒時,交感神經系統高度興奮,出現心率增速、血壓升高、呼吸加快、面部發白等現象。如果能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就會使其植物性神經系統(即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所支配的臟器的機能不至于受到損害。如果有意識地去控制消極的情緒,采用調節呼吸的辦法(如使呼吸由原來每分鐘10-20次減慢至4-6次),同時將注意力集中于軀體某些器官,想象這些器官處于放松的狀態,通過學習和訓練,就能進一步使軀體內的某些生理機能按自己的意志去活動,焦慮緊張的負性情緒則往往隨著想象中全身各部分的放松而逐漸消失。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和想象力于自身某器官的活動,使腦內不出現其他任何的思想活動(即排除一切雜念);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腦力活動。

  然而,它的表現形式卻是一種靜默狀態,主觀的體驗只是局限的字、詞(如“松”)或單調的視、聽形象而無起伏的情緒。反復地練習或鍛煉就會愈來愈自然地、習慣地控制全身各部分、各器官的活動。這種用精神控制軀體生理活動的方法,在祖國醫學中是很受重視的。作為一種祛病、強身、養生、益壽的方法加以運用。例如“氣功”便是一個突出的例子。氣功是采用一定的姿勢和調節呼吸等輔助方法來使一個人的整個機體進入一種寧神入靜的狀態,在這樣一種心理狀態下能促使機體內各部分的生理機能得到最佳的調整。國外也有類似氣功的方法,例如瑜珈、禪宗、靜默、漸進性放松和生物反饋等方法。這類方法的特點是以沒有意識到任何心理活動,即沒有什么主觀情緒體驗的“心理狀態”來調節自身的生理機能。如果代之以積極的認知活動,集中注意力想象或思考一些能引起高度興趣的事情,并伴以視、聽感官刺激(影象、圖畫、音樂)引起輕松、愉快的情緒,是否也可能更好地促使全身各部分的生理機能得到最佳的調整,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