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醫學心理學第一章 概論--第一節 醫學心理學的概念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4頁

  這樣,如使病人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現代醫學特別是臨床醫學必須從原先固有的醫學概念模式中解脫出來。舊有的概念模式稱為生物醫學模式,是由生物科學為基礎的醫學教育所賦予的。它通過教師和教科書、臨床實踐以及醫療機構和衛生行政組織的各種設施和制度,使醫務人員對待病人形成了特有的一套思想和行為方式。這一模式認為“每一種疾病都必須并且也可以在器官、細胞或生物分子上找到可測量的形態或化學的變化,都可以確定出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原因,都應找到特異的治療手段”,“疾病完全可以用偏離正常的可測量的生物學(軀體)變量來說明”,因此“化學和物理的語言最終足以解釋生物現象”(引自G.L.恩格爾)。特別是隨著生物科學進入到分子生物學水平,對疾病的認識愈來愈深入,已查明有三千多種疾病可在染色體或基因水平上找到其病因。各種特異性的化學療法以及高度特異性的器官移植、人工器官置換和人工受孕的成功,一方面說明了生物科學對醫學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促使臨床分科愈來愈細。各種專科的建立也導致了過分注意局部而忽略整體的現象的發生。醫務人員常忽視病人的陳述而習慣于依靠各種數據來診斷疾病。專科檢查的項目也似乎收集的數據愈多愈好。在治療中,只重視藥物的作用,頻繁地更換或羅列使用各種特效藥物,而較少考慮病人對治療的感覺和反應。

  為了擺脫生物醫學模式所產生的弊端,必須建立另一新的概念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它把曾對疾病產生巨醫療效果的生物學成果和心理學、社會學的成果結合起來,不僅從人的個體局部,也從整體以及群體、生態系統諸方面來綜合考慮健康和疾病的問題。這一概念模式認為:外界的社會因素或個體的生物因素都須通過個體的心理反映才能主動調節人際關系和自身的心身關系,而這兩個關系的和諧程度在健康和疾病的問題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專欄1-1 心理學的歷史與現狀(簡介)

  心理學是以心理現象和心理活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它的任務是揭示人的各類心理現象的本質,闡明其特點和規律,從而使人類對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充分的科學認識。為完善、改造和發展人的精神世界提供科學依據。就這層意義上來說,這門科學又是人類自我認識的組成部分。

  闡述和解釋人類精神現象的途徑是各種各樣的,有文學和藝術的描寫和塑造,也有科學的觀察與分析。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它在觀察和判斷人的心理活動時所采用的方法只能是后者。一般來說,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是由研究目的決定的。目的不同,方法各異。但是,無論哪種方法,其本身必須能夠揭示出心理活動的質與量兩方面的特點,也就是說,通過某種方法進行研究的結果既能做一般性概括又能做定量分析。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科學的方法。心理學在自身的發展中,至今已經產生了以下幾類方法,即:觀察法、實驗法、談話法、問卷法、產品分析法、心理測驗和摸擬法等等。

  以上各種方法對于采集種種資料是絕對需要的。但是,在心理學研究工作中,還有基于上述方法而又高于它們的東西,那就是研究者的正確思維方法。所謂正確的思維方法,其含義甚廣。它要求研究者在分析、批判,吸收以往的經驗資料時,在設計實驗和分析實驗結果時,都不能有絲毫的主觀隨意性。要力爭避免片面性,要使自己的思維活動,自覺地沿著清晰的邏輯軌道發展。如果說正確的思維方法對任何科學都是必要的,那么對心理學來說,它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這是由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所決定的。

  心理學和其它科學一樣,也有自己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它的早期歷史上,也曾記載著人們對心理活動的種種猜測和解釋。各種各樣關于靈魂的描述,在歷史上表現了人類對自身的精神現象曾有過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恰似煉金術對于現代化學一樣。這樣一些猜測為后來心理學的發生奠定了基礎。

  心理學雖然是一門較年輕的科學,但就其基本概念的形成而言,卻可以追朔到遠古時期。“心理”這一概念早在公元前的古希臘哲學中就已經出現了。集其成者是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的心理學專著《靈魂論》。在《靈魂論》中,亞里斯多德把“心理”這種東西理解為有機過程,并把它分為“植物的”、“動物的”和“理性的”三種。在中國提出與“心理”有關的思想比古希臘還早,孔子(公元前551~479)在《論語》中已經廣泛地論述到教育心理學的某些問題。然而,數千年的人類認識史證明,認識心理活動及其本質絕非容易之事。人類為了認識自身的精神活動,曾經歷過多次反復和走過許多彎路,這樣的經歷至今被記載在哲學史中,因為心理學的思想一直是寄生在哲學之中。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