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型題
1.有關臨床面談技巧的描述,錯誤的是
A.注意觀察患者的言行、表情及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B.耐心傾聽患者的表述
C.有針對性的開放式和封閉式提問
D.對妄想患者的胡言亂語及時予以糾正,以免病情加重
E.尋找患者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點
正確答案:D解題思路:隨時打斷患者的言談很容易使其反感并進而不再暴露內心體驗,這樣會對我們獲取真實、全面的診斷信息帶來很大的困難。同時妄想不是可以用言語就可以糾正的,反而有可能使自己陷入患者的妄想對象之中。
2.對于精神科患者,詳細了解患者個人史的目的不包括哪一項
A.有利于縱向比較患者病前與病后的情況
B.有利于預測預后和確立治療的目標
C.有利于家庭治療的開展
D.有利于發現某些影響預后的因素或致病的原因
E.有利于發現患者的某些隱私
正確答案:E解題思路:詳細了解患者個人史的目的不一定要涉及隱私,同時,要保護患者的隱私。
3.有關分析并確定疾病分類學診斷的描述,不對的是
A.首先確定癥狀和癥狀學診斷
B.分析癥狀產生的可能病因
C.分析發病的基礎
D.分析病程特點
E.分析患者對癥狀的發生機制的解釋
正確答案:E解題思路:精神癥狀臨床診斷基本思路和分析方法包括兩個基本步驟:即癥狀學診斷和疾病分類學診斷。首先確定患者有哪些癥狀,建立癥狀學診斷,提出可能的診斷假說;然后通過縱向分析病程特點、發病基礎、病因學等,并將這些因素與橫斷面的癥狀學診斷聯系,逐漸排除不可能的診斷假說,從而確定最可能的診斷。患者對癥狀的發生機制的解釋不是建立診斷的必備要素,因為患者本人并不是醫師,不可能對癥狀的產生機制作出合理解釋。
4.目前被我國學者常用的精神障礙分類系統有哪些
A.疾病及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分類第五章(目前為ICD-10)
B.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目前為DSM-Ⅳ)
C.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目前為CCMD-3)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正確答案:D解題思路:目前常用的精神障礙分類系統有:①疾病及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分類,目前已出版到第10版,其中第五章是關于精神障礙的分類;②美國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目前為DSM-Ⅳ;③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目前為第3版。
5.關于精神疾病分類目的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找出具有相似臨床特征的患者群體
B.有利于相互交流
C.有助于合理的治療與預防
D.有助于預測疾病的轉歸
E.有利于形成不同文化特色的疾病分類體系
正確答案:E解題思路:疾病分類學的目的是把種類繁多的不同疾病按各自的特點和從屬關系,劃分為類、種、型,以便歸成系統。精神障礙的分類是將紛繁復雜的精神現象根據擬定的標準加以分門別類的過程,其目的在于:找出具有相似臨床特征的患者群體、促進相互交流、合理的治療與預防、以及預測疾病的轉歸。
二、B型題
(6-8題共用備選答案)
A.頭部X線片
B.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
C.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攝影(CT)
D.磁共振成像(MRI)
E.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影(SPECT)
6.懷疑有脊髓病變如脫髓鞘疾病、腦白質病變等時應首選
7.在急性顱腦外傷、懷疑顱骨骨折、顱內出血時首選
8.對腦梗死的早期診斷、腦膜瘤和血管豐富、惡性程度高的腦瘤檢出率高
正確答案:6.D,7.C,8.E解題思路:脊髓位于椎管內,平片與CT對脊髓病變的診斷價值有限,MRI由于多參數多方位成像,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懷疑有脊髓病變如脫髓鞘疾病、腦白質病變,首選MRI檢查。平片由于密度分辨率不如CT,MRI對于急性出血不敏感,而PET主要反映器官功能情況,在急性顱腦外傷、懷疑顱骨骨折、顱內出血時首選CT。SPECT密度分辨率高,同時可以反映器官血管情況,故對腦梗死的早期診斷、腦膜瘤和血管豐富、惡性程度高的腦瘤檢出率高。
(9-11題共用備選答案)
A.精神分裂癥
B.器質性精神障礙
C.應激所致精神障礙
D.精神病性抑郁
E.急性妄想發作
9.在意識清晰時出現被動體驗,如強制性思維、思維被控制感等多見于
10.急起出現的幻覺、妄想,內容片段且變化不定,前后復述常不一致,多見于
11.持續短暫,突然產生,突然消失的一個或多個妄想,且間歇期正常
正確答案:9.A,10.B,11.E解題思路:臨床觀察表明:在意識清晰狀態下出現被動體驗,如強制性思維、思維被控制感等多見于精神分裂癥;器質性精神障礙患者由于意識障礙,故可能急起出現幻覺、妄想,內容片段且變化不定,由于在意識障礙時常伴有記憶(主要是近記憶)障礙,所以前后復述的情況常不一致;持續短暫,突然產生,突然消失的一個或多個妄想,且間歇期正常,這是短暫性精神障礙急性妄想發作的典型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