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進行維修體制改革,創新設備維修模式
現在全礦許多進口設備運行時間已經超過或接近1000h,設備故障頻繁而集中,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設備運行時間延續,傳統的設備維修方式越來越不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所以設備維修體制和維修模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適應企業改革發展的需要。
1.應用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
利用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可以通過對設備的運行數據采集和在線(離線)檢測,及時掌握設備的技術狀態并進行故障診斷,以作出科學決策,實現狀態維修。
對不同的工程設備,應合理確定其狀態受控點,并對設備進行定期性能項目的檢測(如日立EX1800-2挖掘機:發動機速度檢測、操作手柄受力檢測、操作手柄行程檢測、履帶張緊檢測、回轉漂移量檢測、閥壓力檢測、油缸內泄檢測等),通過對監測情況和檢測數據的分析研究,及時掌握設備技術狀況,找出設備故障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變“被動維修”為“主動維修”。
2.積極推行總成件互換,合理安排設備大修
企業應把提高設備的效能作為搞好設備管理的最終目的。由于生產任務的不斷增加,穿孔和鏟裝設備生產能力不足,如果D50K4L牙輪鉆、EX1800-2液壓鏟和WA800-2裝載機發生故障,短時間內不能修好,將嚴重影響生產任務的完成。為了保證設備維修質量,縮短維修時間,推行了總成件互換的修理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工程設備在大修前一般需進行技術鑒定,對機械的各部位進行未解體前的壓力、流量、溫度和扭矩等性能檢測,以確定是否大修。通過多年來對設備技術性能變化規律的摸索和總結,該礦提出對運行達10000h的設備,進行發動機、液壓泵、液壓馬達、控制閥等主要總成件的大修和檢測,并合理編排各設備的大修日程,始終把設備技術狀況是否得到持續保持或改善,設備運行是否步入良性循環作為設備管理的標準。
3.走設備維修專業化、社會化的道路
由于進口工程設備十分注重機、電、液等先進技術的綜合應用,以及發動機匹配技術、結構件優化設計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應用,對設備維修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該礦積極尋求設備維修專業化、社會化的路子,擺脫因本企業維修技術有限造成的維修質量低下與維修工作滯后的困境。同信譽良好、技術力量雄厚的外委維修單位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制定可具操作性的外委維修管理制度,以規范外委維修管理程序,確保外委維修質量,同時建立完整的外委維修技術檔案(其中包括外委維修件的驗收檢測情況、出現維修質量問題的雙方協議、使用后的質量跟蹤記錄等內容)來長期跟蹤檢驗外委維修工作。
4.建立維修質量保證體系,提高設備維修質量,降低檢修成本
進口工程設備都隨機配有《設備維修手冊》,對設備各系統各部件的拆卸、清洗、安裝等都有詳細說明,并制定有嚴格的維修質量標準,在設備檢修時應嚴格執行《設備維修手冊》上的檢修技術標準,并設立質量檢驗機構,配備質量檢驗人員,健全自檢、互檢和專職檢驗相結合的檢驗制度,努力提高修理質量,延長設備檢修周期,維修質量不合格的設備一律不準啟用。在經濟技術合理的情況下,盡量修復和利用舊件,不斷擴大修舊范圍,保證修舊質量,降低檢修成本。
四、加強進口設備備品配件管理,優化配件庫存
由于全礦的采、裝、運設備是從不同國家或不同的公司進口,在配件方面加大了管理工作難度。為了做好設備備品配件管理工作,全礦集思廣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規范配件倉儲管理
由于全礦進口設備隨機配件儲量較大,先后投入大量的人力,花費了較長的時間,建立了倉儲配件數據庫管理系統,同時制定出嚴格的倉儲管理制度來規范倉儲基礎工作。2004年5月總公司完善了內部網絡系統,把《倉儲配件數據庫》直接上網,并及時刷新,在辦公室就能準確、及時地掌握備件材料動態庫存情況,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提高配件計劃準確率
月度配件采購計劃是根據設備巡檢人員所提供的設備技術狀況、通常的設備故障周期變化規律,維修人員所提供的配件短缺信息、月度庫存配件結存情況,再結合配件采購信息以及各類配件正常的采購周期來確定的。配件計劃員根據所收集的各類信息,認真查閱《設備零件手冊》,準確地作出當月《設備配件采購計劃》,力求配件件號準確、采購數量合理,備注說明清楚。按時上報《月度配件采購計劃》后,配件計劃員應及時掌握《設備配件計劃》執行情況、配件到位信息,以及了解《倉儲配件數據庫》是否及時刷新,建立使用、采購、倉儲之間快捷的信息反饋,保證檢修配件的正常供應。
3.改進配件供應管理?不斷改進配件供應管理,提高備件質量、減少流通環節,縮短供應周期。根據多年的合作經驗,對供應商的實力和信譽進行考評,有選擇地同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借鑒國外先進的“供給連鎖管理”模式(SCM管理模式),力求部門間信息資源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在大幅度縮短配件供給周期、確保及時向用戶提供配件的同時,將配件的庫存降至最低,以避免不必要的資金占用。對某些設備的常用配件(如3311E自卸車發動機保養配件、發動機大修配件),積極推行寄賣制(即供應商在用戶方建立配件庫,用戶根據實際使用數同供應商按月或按季結算配件消耗費用),既保證了配件的正常供應,又降低自己的庫存。
為了加強配件管理信息交流,同相關企業建立聯系,積極開展進口設備地區協作組或行業協作組活動,進行配件余缺調劑和經驗交流等,實現企業備品配件資源共享,降低企業備件儲備資金。同時考慮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使備品配件供應逐步向代理制、連鎖制、網絡化發展。
4.加快配件國產化進程
進口配件價格過高、采購周期過長,為緩解維修壓力、降低檢修成本,應加快配件國產化進程。
首先,要結合實際,進行進口配件國產化可行性分析。根據積累的設備資料以及配件消耗記錄、統計,掌握哪些是常用易損件,哪些是復雜專用件(進口配件國產化一般是先針對常用易損件),再根據配件的結構、材質、性能參數,在綜合價格、質量、交貨|考試|大|期、使用壽命,以及研制方的技術勢力、信譽、服務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作出配件是否國產化的決定。
進口配件國產化工作技術難度大、風險高、工作復雜,應同制造方密切配合,盡量提高研制質量,做到數據準確可靠、結構完整合理。同時要敢于利用新技術,自主開發創新,以提升進口設備的內在質量。制訂《進口配件國產化管理辦法》,作出配件國產化的途徑、風險及對策等的預測或計劃,規范進口配件國產化的各項工作。建立《進口配件國產化檔案》,對國產化配件質量進行長期跟蹤,從而確定那些配件已經國產化成功,哪些配件還處于試用期,哪些配件還存在缺陷。對開發成功的國產配件,同制造供應方建立互惠互利的長期合作關系,要求配件質量和供應周期穩定可靠;對試用期的配件應加強監控,掌握使用情況;對存在缺陷的配件,立即同制造供應方聯系,反饋情況,共同研究缺陷機理,商討解決辦法。
五、結語
進口工程設備對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起著重要作用,讓進口設備發揮其最大效能,同時使運行成本、管理成本、維修成本又最經濟,是每一個設備工作者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