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1頁
據市統計局一項調查顯示,自2003年以來,本市開始對整修后的舊住宅小區實施物業管理,截至2007年年底,全市已有670個舊小區、3411萬平方米整修后的舊樓區實施了專業化物業管理,占整個面積的77.5%,涉及居民近64萬戶。預計未來幾年,全市還將有816萬平方米的舊樓區將陸續完成整修。伴隨著準物業管理覆蓋越來越多的舊小區,準物業管理遇到的種種瓶頸也日益影響著物業服務水平和居民的生活質量。
調查顯示,主要有三大瓶頸影響著準物業管理的水平:
一是舊樓區的物業收費率低,使得一些物管企業降低服務標準,因此造|考試|大|成居民對物業管理公司的服務不滿意。目前,全市舊樓區物業費平均收繳率只有50%,最低的只有35%.舊小區的許多居民還沒有形成物業管理有償服務的消費觀念,部分公產房用戶對交完房租還要交物業費不認同,不愿意“認購”物業管理服務。
二是整修遺留下來的問題影響了準物業的后期管理。不少整修過的小區存在出入口太多、沒有門衛值班室、小區圍墻高度不夠等問題,雖然已|考試|大|經實施物業管理,但配套設施的缺乏使不少物管企業缺少了工作積極性。
三是舊樓區的物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舊樓區物業管理覆蓋面越來越大,導致物業管理人員工作量加大,但收入并未隨之增加,使得物業公司在用人上發生困難。例如河西區由于用人緊張,物管處員工掃保面積由最初的每人3300平方米增至5000平方米,人均負責的樓棟數由17.5個提高到26個,不斷擴大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物業的服務水平。與此同時,一些整修后的社區沒有建立起舊樓區物業管理服務考核機制和日常巡查制度,管理出現漏洞,有些小區門衛值勤人員形同虛設,小區衛生死角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