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衣、食、住、行是百姓生活的四要素,住是其中很重要的要素之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不再僅僅滿足于"有屋住",而是要住著舒適、住的方便、住著安全。物業管理隨之得以快速發展。物業管理是一門新興的管理科學,它理學是指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各類房屋及其與之相配套的設備、設施和相關場地的綜合管理。物業管理的目的就是服務千家萬戶,滿足多層次需求,讓廣大老百姓滿意。據統計,全國物業管理的覆蓋面僅占物業總量的15%,經濟發達城市僅有35%.物業管理未來的市場空間十分巨大。據有關權威部門統計,在21世紀"熱門"職業的最新走勢中,物業管理人才需求排行第三。
物業管理企業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首先要重視人力資源的發展與管理。商界有名言"企業的競爭其實就是人力競爭",道理誰都懂。但要做起來,難度很高,由于物業管理行業在我國剛起步,物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需要培養一支專業化、復全型的物業經營管理隊伍。房地產不但開發規模增大,智能化、生態化、人文社區化程度也大幅提高,配套服務項目增多、主題開發、綜合利用等方面都對物業管理企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具備全面經營管理水平和實力,能夠滿足業主多方面需求的物業公司才會在未來的市場中得到發展。
面對綠色的、智能化的物業管理趨勢,必須及早進行技術創新和意識創新,從人才、技術等各方面做好準備。21世紀物業管理市場競爭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對高水平高素質專業人才的爭奪上。市場競爭中,誰擁了高水平的物業管理人才,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
從近年勞動力市場的招聘情況盾,物業管理人員的需求量一直很大,可惜能滿足招聘單位要求者不多。目前此類單位求賢若渴,也說明物業管理專業人員匱乏。
那么,要成為一個好的物來管理人才到底需要具備哪些知識與能力呢?好的物業管理人才應是多面手,至少具備以下幾項知識:
1、公共秩序、安全知識,例如小區內的車輛交通維護,保安崗哨、安全設備設置等,以及園林綠化、水暖施工、通氣通電等。
2、房層的維修、養護、鑒定完損等級知識。
3、工程知識。這其中又包抱建設設備上的知識,如通風、排氣、消防、排污、排煙等;還有電哭設備方面的知識,如電梯、中央空調、高低壓配電等。
4、物業的保潔知識,如清潔、殺毒、滅"四害"等。
5、小區內的精神文明建設,|考試|大|營造社區文化。如文藝宣傳、推廣、公關策劃等。
6、人事及人際交往能力。如與小區當地的城市管理部門、公安局、派出所、居委會等的協調、溝通能力;與小區內的幼兒園、醫藥、會所等的管理溝通藝術等。
這樣的物業管理人才需要大量的學校通過專門教育培養,而且前我國設置物業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屈指可數。
為適應勞動市場對物業管理人員的需求,規范從業人員的職業行業,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下發《關于開展物業管理員和電子商務師職業資格全國統一鑒定試點工作的通知》(勞社培就司函[2001]75號),決定在全國展開物業管理員職業資格國家統一鑒定工作。2002年3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下發《關于物業管理人員職業資格全國統一鑒定試點工作的實施辦法》(勞社鑒發[2002]3號),對物業管理人員統一鑒定作了詳細規定。
2002年上半年在全國開展了首次物業管理人員統一鑒定,社會反映熱烈,近1.3萬人參加了考試,其中0.8萬人通過了考試。2002年11月24日舉行了第二次全國統一鑒定,1.7萬人報告參加了考試,比上半年增長了41%,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反映出社會各界對高質量、高水平的物業管理人才的廣泛需要。
從以上事實可以清楚地看出,我校開設高職物業管理專業,順應了社會潮流,符合社會對緊缺人才的需求,通過我們的努力,培養出合格的物業管理專業人才,一定可以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