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2頁
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1)促進社會全面進步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2)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社會政治建設
(3)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
(4)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政治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最重要的是堅持好、發展好適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專政的國家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最鮮明的特點,是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們黨解決民族問題的一個重大創造,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
這個制度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體現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原則,體現了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民族區域自治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歷史因素與現實因素的統一。
基層
發展基層是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是社會主義最廣泛的實踐健全選舉、決策、管理、監督(四個)制度,堅持和完善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三個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保證基層群眾依法行使選舉權、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四個權利)等權利。
依法治國
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要進一步發展社會主義,健全社會主義法制。
政治體制改革
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政治,必須遵循有利于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有利于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原則。
尊重和保障
尊重和保障的根本途徑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對于發展中國家,生存權、發展權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我們尊重國際社會關于的普遍性原則,但普遍性原則必須與各國國情相結合。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具體要求
1.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和必然要求
2.在促進發展的同時,把維護社會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3.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4妥善處理矛盾,努力消除不和諧因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