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1-22 共4頁
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發展規劃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結合《“十一五”綜合交通體系發展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灣三區域沿海港口建設規劃(2004年~2010年)》等相關規劃,特編制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發展規劃。規劃旨在明確行業發展任務,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提出交通工作重點,指導“十一五”時期公路水路交通全行業的建設和發展,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規劃背景
1.“十五”時期公路水路交通發展的巨大成就
“十五”成為中國交通事業發展最快、成就最突出的5年。基礎設施建設成就巨大,運輸能力和運輸量迅速增長,有力地支持了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
但是當前公路水路交通仍然存在有效供給不足、發展不協調、可持續發展能力亟待提高等問題,需要在“十一五”交通規劃實施中得到切實和有效的緩解。
2.“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面臨的形勢與需求預測
“十一五”時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在不同層面呈現出不同特點,對公路水路交通產生了多樣化的需求。“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需求預測見表8-1(教材P218)。
(二)指導思想與原則
為適應“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公路水路交通必須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充分體現國家戰略、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和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努力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堅持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服務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服務于人民群眾便捷安全出行,以轉變增長方式為重點,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又快又好地提升公路水路交通生產力水平,提高交通持續綜合競爭力和國防安全保障能力,在總量、結構、質量等各個方面全面發展,做好與其他運輸方式的相互銜接,發揮組合效率和整體優勢,建設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運輸體系。
“十一五”公路水路交通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好中求快、全面協調、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三)發展目標
到2010年,
l公路水路基礎設施能力明顯增加、網絡結構基本合理、運行質量有較大改觀;
l基本形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服務能力和質量大幅提升;
l交通發展對資源的利用效率顯著提高;
l交通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職工隊伍素質明顯提高。
l
形成能力匹配、組織協調、運行有序、管理規范、服務優質、安全環保的公路水路運輸系統,與其他運輸方式及城市交通發展布局協調、銜接順暢,服務國防、經濟安全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l公路水路運輸緊張狀況得到總體緩解。
“十一五”公路水路建設目標見表8-2(教材P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