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11-22 共3頁
鐵路"十一五"規劃
第三節鐵路“十一五”規劃
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編制,主要闡明鐵路行業發展基本思路、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是指導鐵路行業發展、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決策重大鐵路項目、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依據。
一、“十五’’回顧
“十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關懷下,鐵路行業職工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從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出發,推進鐵路跨越式發展,全面完成了鐵路“十五”計劃確定的各項任務。鐵路運輸取得顯著成績。路網建設進入新階段,路網布局趨于合理,路網質量有所提高。科技進步邁出堅實步伐。鐵路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法規體系建設逐步完善。鐵路多元經營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精神文明建設成效明顯。
“十五”期間,鐵路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國民經濟發展要求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是運輸能力嚴重不足,路網規模和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瓶頸”制約依然嚴重;技術裝備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運輸需要;投融資市場化程度仍然較低。
二、面臨的形勢
“十一五”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全面實施《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推進鐵路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鐵路既面臨運輸需求迅速增長和質量要求不斷提高的嚴峻考驗,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鐵路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
“十一五”期間鐵路運輸需求增長空間很大,特別是大運量、中長途跨區域旅客運輸需求大幅增長,城際客運市場需求潛力巨大,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貨物運輸需求保持快速增長。
三、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根本要求出發,立足于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統籌兼顧,全面推進鐵路跨越式發展,加快實施《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盡快提高運輸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穩步推進鐵路改革,加強鐵路經營管理,不斷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注重與其他運輸方式的有機銜接,共同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綜合運輸體系,為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提供可靠的運力支持。
(二)主要目標
建設新線17000公里,其中客運專線7000公里;建設既有線復線8000公里;既有線電氣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9萬公里以上,復線、電化率均達到45%以上,快速客運網總規模達到20000公里以上,煤炭通道總能力達到18億噸,西部路網總規模達到35000公里,形成覆蓋全國的集裝箱運輸系統。基本實現技術裝備現代化,運輸安全持續穩定,經濟效益不斷提升。鐵路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投資主體多元化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鐵路管理新體制。
四、鐵路發展重點任務
(一)加快建設發達鐵路網
1.建設快速客運網絡
通過建設客運專線、發展城際客運軌道交通和既有線提速改造,初步形成以客運專線為骨干,連接全國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