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下對采購與付款業務流程中編制付款憑單環節的控制活動陳述中,恰當的包括()。
A.獨立檢查付款憑單計算的正確性
B.確定供應商發票的內容與相關的驗收單、訂購單的一致性
C.付款憑單的連續編號與外購固定資產或存貨"計價和分攤"認定最相關
D.付款憑單必須由被授權人員簽字,否則不能執行付款
正確答案:ABD解題思路:選項C不恰當。付款憑單的連續編號與外購的固定資產、存貨的"完整性"認定,采購環節發生的管理費用或銷售費用的"完整性"認定最相關。
三、綜合題
1.A注冊會計師負責對甲公司2012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甲公司從事小型機電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主要原材料均在國內采購,產品主要自營出口到美國。
資料一: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甲公司情況及其環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2012年7月,由于發生重大施工安全事故,甲公司于2012年1月開工建設的X生產線被有關部門勒令停建整頓。2012年末,有關部門同意甲公司重新開工,但受宏觀經濟影響,X生產線擬生產產品的市場前景不佳,甲公司董事會決定暫不啟動X生產線的建設,并于2012年末按期向銀行歸還了1年期、年利率為7%的1000萬元專項借款。
(2)2012年12月,甲公司決定淘汰一批賬面價值為98萬元的舊檢驗設備,并與受讓方簽訂了不可撤銷的轉讓協議,轉讓價格為15萬元。2013年1月,甲公司向受讓方移交該批檢驗設備,并收訖轉讓款。
資料二: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獲取的甲公司財務數據,部分內容摘錄如下(金額單位:人民幣萬元):
資料三:A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擬實施的實質性程序,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獲取暫時閑置固定資產的相關證明文件,并觀察其實際狀況,檢查是否已按規定計提折舊。
(2)獲取持有待售固定資產的相關證明文件,檢查對其預計凈殘值的調整是否恰當、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3)查閱資本支出預算、公司相關會議決議等,檢查本年增加的在建工程是否全部得到記錄。
要求:
(1)針對資料一第(1)項、第(2)項,結合資料二,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逐項判斷資料一所列事項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錯報風險。如果認為存在,簡要說明理由,分別說明該風險屬于財務報表層次還是認定層次。如果認為屬于認定層次,指出相關事項主要與哪些賬戶(僅限于:存貨、在建工程、固定資產和資產減值損失)的哪些認定相關。
(2)針對資料一第(1)項、第(2)項,結合資料二,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逐項判斷資料三所列實質性程序對發現根據資料一識別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是否直接有效。如果直接有效,指出資料三所列實質性程序與資料一的第幾個事項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直接相關,并簡要說明理由。
正確答案:
針對要求(1):
針對要求(2):
四、簡答題(要求列出計算步驟,除非特別指定,每步驟運算得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1.注冊會計師在實施函證程序審計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時主要不同點是什么?
正確答案:
(1)必要性不同
一般情況下,應付賬款不需要函證,因為函證不能保證查出未入賬的應付賬款,況且注冊會計師能夠取得采購發票等外部憑證來證實應付賬款的余額。
應收賬款的函證程序是注冊會計師獲取可靠性較高審計證據的必要審計程序,除非有充分證據表明應收賬款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而言是不重要的,或者函證很可能是無效的,否則,注冊會計師應當對應收賬款進行函證。
(2)函證對象的選擇不同
應付賬款函證時,注冊會計師應選擇較大金額的債權人,以及那些在財務報表日金額不大甚至為零,但為被審計單位重要供貨人的債權人。應收賬款函證時,一般會選擇的項目包括:大額或賬齡較長的項目、與債務人發生糾紛的項目、重大關聯方項目、主要客戶(包括關系密切的客戶)項目、交易頻繁但期末余額較小的項目、可能產生重大錯報或舞弊的非正常項目等。
(3)函證方式不同
應付賬款函證最好采用積極式函證方式,并具體說明應付金額。
應收賬款函證,既可以采用積極式函證方式,也可以采用消極式函證方式,也可將兩種方式結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