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4年注冊稅務師執業資格考試財務與會計-會計調整

發布時間:2014-04-17 共2頁

  三、計算題(每小題2分,每個題目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4題共用題干)
  甲公司經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批準,于2013年1月1日開始對有關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作如下變更:
  (1)對子公司(丙公司)投資的后續計量由權益法改為成本法。對丙公司的投資2013年年初賬面余額為4500萬元,其中,成本為4000萬元,損益調整為500萬元,未發生減值。變更日該投資的計稅基礎為其成本4000萬元。
  (2)對某棟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辦公樓的后續計量由成本模式改為公允價值模式。該辦公樓2013年年初賬面余額為6800萬元,未發生減值,變更日的公允價值為8800萬元。該辦公樓在變更日的計稅基礎與其原賬面余額相同。
  (3)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分類日資產賬面價值為560萬元,公允價值為580萬元。重分類日該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計稅基礎為560萬元。
  (4)管理用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由10年改為8年,折舊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為雙倍余額遞減法。甲公司管理用固定資產每年折舊額為230萬元(與稅法規定相同),按8年及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2013年計提的折舊額為350萬元。變更日該管理用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與其賬面價值相同。
  (5)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由后進先出法改為移動加權平均法。甲公司存貨2013年年初賬面余額為2000萬元,未發生跌價損失。
  (6)用于生產產品的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為產量法。甲公司生產用無形資產2013年年初賬面余額為7000萬元,原每年攤銷700萬元(與稅法規定相同),累計攤銷額為2100萬元,未發生減值;按產量法攤銷,每年攤銷800萬元。變更日該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與其賬面余額相同。
  (7)開發費用的處理由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改為有條件資本化。2013年發生符合資本化條件的開發費用為1200萬元。稅法規定,資本化的開發費用計稅基礎為其資本化金額的150%。
  (8)所得稅的稅率由2013年以前的15%變更為25%,預計在未來期間不會發生變化。
  上述涉及會計政策變更的均采用追溯調整法,不存在追溯調整不切實可行的狀況;甲公司預計未來期間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利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不考慮其他因素,回答下列1~4題。
  1.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政策變更的有()。
  A.管理用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由10年改為8年
  B.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由后進先出法改為移動加權平均法
  C.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由成本模式改為公允價值模式
  D.所得稅的稅率由15%變更為25%
  2.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估計變更的有()。
  A.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B.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為產量法
  C.開發費用的處理由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改為有條件資本化
  D.管理用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為雙倍余額遞減法
  3.下列關于甲公司就其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及后續的會計處理中,正確的有()。
  A.生產用無形資產于變更日的計稅基礎為7000萬元
  B.將2013年度生產用無形資產增加的100萬元攤銷額計入生產成本
  C.將2013年度管理用固定資產增加的折舊120萬元計入當年度損益
  D.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其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
  E.變更日對出租辦公樓調增其賬面價值2000萬元,并計入2013年度損益2000萬元
  4.下列關于甲公司就其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后有關所得稅會計處理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對出租辦公樓應于變更日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500萬元
  B.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增加資本公積12萬元
  C.對2013年度資本化開發費用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150萬元
  D.無形資產2013年多攤銷的100萬元,應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25萬元
  E.管理用固定資產2013年度多計提的120萬元折舊,應確認相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30萬元
 
  正確答案:1.BC;2.BD;3.ABCD;4.ADE解題思路:1.A選項屬于會計估計變更;BC選項屬于會計政策變更;選項D不屬于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
  2.A屬于日常事項;C屬于會計政策變更。
  3.E選項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模式的改變屬于會計政策變更,在變更日對出租辦公樓調增其賬面價值2000萬元,同時調整期初留存收益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不得計入當期損益。
  4.選項A正確,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8800-6800)×25%=500(萬元);選項B不正確,增加資本公積凈額=(580-560)×(1-25%)=15(萬元);選項C不正確,資本化的開發費用不作遞延所得稅資產認定;選項D正確,對無形資產多攤銷100萬元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100×25%=25萬元;選項E正確,管理用固定資產2013年度多計提折舊120萬元對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120×25%=30萬元。
 
  四、綜合分析題
 
  (1-3題共用題干)
  乙公司2007年11月銷售給丙企業一批產品,銷售價格25000萬元(不含應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額),銷售成本20000萬元,貨款于當年12月31日尚未收到。2007年12月25日接到丙企業通知,丙企業在驗收物資時,發現該批產品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需要退貨。乙公司希望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并與丙企業協商解決辦法。乙公司在12月31日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將該應收賬款29250萬元(包括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額)列示于資產負債表的"應收賬款"項目內,公司按應收賬款年末余額的5%計提壞賬準備。2008年1月10日雙方協商未成,乙公司收到丙公司通知,該批產品已經全部退回。乙公司于2008年1月15日收到退回的產品,以及退回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發票聯和稅款抵扣聯,"按凈利潤15%計提盈余公積"。(假如該物資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7%,乙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所得稅稅率為33%。不考慮其他稅費因素)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本題所發生的事項屬于()。
  A.會計政策變更
  B.前期差錯更正
  C.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中的調整事項
  D.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中的非調整事項
  2.本題中,應編制的涉及"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正確調整會計分錄有()。
  A.調整銷售收入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5000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2500000
  貸:應收賬款292500000
  B.調整壞賬準備余額
  借:壞賬準備14625000
  貸:資產減值損失14625000
  C.調整銷售成本
  借:庫存商品20000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00000000
  D.調整應繳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167375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11673750
  E.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余額轉入利潤分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2370125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23701250
  3.乙公司2008年度資產負債表中"上年數"欄,因丙公司的退貨導致"未分配利潤"項目的金額應()萬元。
  A.調減2014.6
  B.調減2370.125
  C.調減5000
  D.調增355.52
 
  正確答案:1.C;2.ACDE;3.A
 
  五、計算題
 
  1.甲公司的財務經理在復核2013年度財務報表時,對以下交易或事項會計處理的正確性難以作出判斷:
  (1)2013年4月20日,甲公司收到當地稅務部門返還其2012年度已交所得稅款的通知,4月30日收到稅務部門返還的所得稅款項720萬元。甲公司在對外提供2012年度財務報表時,因無法預計是否符合有關的稅收優惠政策,故全額計算交納了所得稅并確認了相關的所得稅費用。稅務部門提供的稅收返還款憑證中注明上述返還款項為2012年的所得稅款項,為此,甲公司追溯調整了已對外報出的2012年度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金額。
  (2)2013年10月1日,甲公司董事會決定將某管理用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由10年調整為20年,該項變更自2013年1月1日起執行。董事會會議紀要中對該事項的說明為:考慮到公司對某管理用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情況發生變化,將該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調整為20年,這更符合其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情況。
  上述管理用固定資產系甲公司于2010年12月購入,原值為3600萬元,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為零。稅法規定該固定資產的計稅年限最低為15年,甲公司在計稅時按照15年計算確定的折舊在所得稅前扣除。在2013年度財務報表中,甲公司對該固定資產按照調整后的折舊年限計算的年折舊額為160萬元,與該固定資產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為40萬元。
  (3)為減少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對公司利潤的影響,從2013年1月1日起,甲公司將出租廠房的后續計量由公允價值模式變更為成本模式,并將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采用追溯調整法進行會計處理。甲公司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系一棟專門用于出租的廠房,于2010年12月31日建造完成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并用于出租,成本為8500萬元。
  2013年度,甲公司對出租廠房按照成本模式計提了折舊,并將其計入當期損益。
  在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采用成本模式的情況下,甲公司對出租廠房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出租廠房自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的次月起計提折舊,預計使用25年,預計凈殘值為零。在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采用公允價值模式的情況下,甲公司出租廠房各年末的公允價值如下:2010年12月31日為8500萬元;2011年12月31日為8000萬元;2012年12月31日為7300萬元;2013年12月31日為6500萬元。
  (4)2013年1月1日,甲公司按面值購入丙公司發行的分期付息、到期還本債券35萬張,支付價款3500萬元。該債券每張面值100元,期限為3年,票面年利率為6%,利息于每年末支付。甲公司將購入的丙公司債券分類為持有至到期投資,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將所持有丙公司債券的50%予以出售,并將剩余債券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重分類日剩余債券的公允價值為1850萬元。除丙公司債券投資外,甲公司未持有其他公司的債券。甲公司按照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
  本題不考慮所得稅及其他因素。
  要求:根據資料(1)至(4),逐項說明甲公司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對于不正確的會計處理,編制更正的會計分錄。
 
  正確答案:
  1.(1)甲公司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企業收到的所得稅返還屬于政府補助,應按《政府補助》準則的規定處理。在實際收到所得稅返還時,直接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不應追溯調整已對外報出的2012年度財務報表相關項目。
  更正會計分錄如下:
  借:盈余公積72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648
  貸:營業外收入720
  (2)甲公司的會計處理不正確。
  理由: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改變,屬于會計估計變更,應自變更日開始在未來期間適用,甲公司不能根據董事會決議的規定將該項變更應用于批準變更日之前的期間。
  2013年應計折舊額:
  2013年1~9月折舊額=3600/10/12×9=270(萬元)
  2013年10~12月折舊額=(3600-3600/10×2-270)/(20×12-2×12-9)×3=2610/207×3=37.83(萬元)
  2013年1~12月應計折舊額=270+37.83=307.83(萬元)
  2013年應補提折舊額=307.83-160=147.83(萬元)
  2013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3600-3600/10×2-307.83=2572.17(萬元)
  2013年12月31日固定資產計稅基礎=3600-3600/15×3=288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2880-2572.17=307.83(萬元)
  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307.83×25%=76.96(萬元)
  更正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147.83
  貸:累計折舊147.83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36.96(76.96-40)
  貸:所得稅費用36.96
  借:盈余公積159.09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59.09
  注:因上述更正分錄對2013年凈利潤的影響額=-7200+5600-800+200+720-147.83+36.96=1590.87(萬元),則對2013年盈余公積的影響額=1590.87×10%=159.09(萬元)。
  (3)甲公司變更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模式并進行追溯調整的會計處理是不正確的。
  理由:投資性房地產后續計量不可以從公允價值模式變更為成本模式。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85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680(8500÷25×2)
  盈余公積52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468
  貸:投資性房地產8500
  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1200(8500-7300)
  借: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8500/25)340
  貸:其他業務成本34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800(7300-6500)
  貸: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800
  (4)甲公司將剩余丙公司債券重分類為可供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是正確的。
  理由:甲公司因持有至到期投資處置部分的金額較大,且不屬于企業會計準則中所允許的例外情況,使該投資的剩余部分不再適合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應當將該投資的剩余部分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并以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重分類的會計處理為: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185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1750(3500×5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100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