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18 共12頁
三、快速進展性牙周炎
(一)病因
本病60%~80%患者有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功能低下或自體混合淋巴細胞反應異常。齦下菌斑分離出主要細菌有牙齦卟啉單胞菌(牙齦類桿菌)、中間普氏菌(中間類桿菌)、侵蝕艾肯菌、具核梭桿菌、沃廉菌等。血清中高滴度的抗牙齦卟啉單胞菌和抗伴放線桿菌的特異性抗體IgG,表明有這些細菌的感染。
(二)臨床表現
1、發病年齡是在青春期至35歲之間。環球網校搜集整理100ksw.edu24ol.com
2、病損呈彌漫型,累及大多數牙。
3、某些病例,曾有過青少年牙周炎病史。
4、有嚴重及快速的骨破壞,然后破壞過程自然停止或顯著減慢。
5、活動期牙齦有急性炎癥并伴有齦緣區桑椹樣增殖,靜止期炎癥消失。
6、菌斑的沉積量在各病例間相差懸殊。
7、多數患者有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的功能缺陷。
8、本型有時伴有全身癥狀,包括體重減輕,抑郁及全身不適。
9、一般患者對治療如刮治和全身藥物治療有明顯的療效,但也有少數患者經任何治療效果都不佳,病情迅速加重直至牙齒喪失。
(三)治療
1、徹底的局部治療 包括潔治、根面平整和牙周手術等,使牙周組織破壞進程停止,病變轉入靜止期。
2、抗菌治療 口服甲硝唑或螺旋霉素、紅霉素、四環素等,連服7~14天,深牙周袋內局部放置抗菌藥物也有良好的效果。
3、支持治療 如服用維生素C,牙周寧,固齒丸等。
四、青春前期牙周炎
(一)臨床表現
病發生初起于乳牙萌出期,年齡可早至4歲左右或更早。本病罕見,病因不明。分兩型。
1、彌漫型
(1)牙齦有明顯的重度炎癥,并伴有增殖和齦緣退縮或齦裂。
(2)牙槽骨破壞的程度很快,牙齒松動,甚至自動脫落。
(3)外周血的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功能低下。有人報告患者牙齦中缺乏中性粒細胞,這是由于白細胞表面的糖蛋白異常,使白細胞不能貼壁和移出血管,喪失了對感染的防御功能。
(4)患兒常伴有中耳炎、皮膚及呼吸道反復感染的情況。
(5)對抗生素治療反應欠佳。環球網校搜集整理100ksw.edu24ol.com
(6)所有乳牙均可波及,恒牙可以受累,也可能不受影響。
2、局限型
(1)本型侵犯少數乳牙,部位不定。
(2)牙齦病較輕或為中等程度,但可有深牙周袋。
(3)骨破壞的速度比彌漫型者緩慢。
(4)可有中性粒細胞或是單核細胞的趨化功能障礙,但不是兩者同時出現。
(5)不常伴有中耳炎及其他感染。
(6)對治療反應尚佳。
(7)血清中有伴放線放線桿菌或嗜二氧化碳纖維菌的特異抗體。
(二)治療原則
本病的治療并無特殊,仍為徹底清除菌斑,但應考慮年齡特點及發病類型。要求對4歲左右的幼兒作嚴格的菌斑控制是很困難的,可用軟毛牙刷并有家長協助及督促。用抗菌藥物含漱或作牙周沖洗是有效的。在全身抗生素應用下進行潔治及齦下刮治可能阻止局限型的病情進展,但應進行間隔較短的長期隨訪。其中有一部分患兒日后可能發展為青少年牙周炎。
彌漫型的病例預后很差,即使在治療情況下,牙齦炎癥往往繼續增重,牙齦退縮,牙槽骨吸收迅速,病情不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