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療原則
本病對常規的牙周治療效果不佳,患牙的病情繼續加重,直至全口拔牙。近年來有人報告對幼兒可將其全部乳牙拔除,當恒切牙和第一恒磨牙萌出時,再口服10~14天抗生素,可防止恒牙發生牙周破壞。若患兒就診時已有恒牙萌出或受累,則將嚴重患牙拔除(也有人報告將已萌出的恒牙全部拔除),重復多療程的口服抗生素,同時進行徹底的局部牙周治療,每2周復查和潔治一次,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在此情況下,有些患兒新萌出的恒牙可免于罹病。這種治療原則的出發點是基于本病是伴放線放線桿菌或某些其它微生物的感染,而且致病菌在牙齒剛萌出后即附著于該牙面。在關鍵時期(如恒牙萌出前)消滅一切患牙,造成不利于致病菌生存的環境,以防止新病變的發生。這種治療原則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病例尚少,且須長期觀察,并輔以微生物學研究?;颊叩难乐懿】刂苹虬窝篮?,皮損仍不能痊愈,但可略減輕。
二、Down綜合征(Down syndrome)
本病又名先天愚型(mongolism),或染色體21-三體綜合征(trisomy21)為一種由染色體異常所引起的先天性疾病。一型是典型的染色體第21對三體病,有47個染色體;另一型為只有23對染色體,第21對移到其它染色體上。本病可有家族性。
患者有發育遲緩和智力低下。約一般患者有先天性心臟病,約15%患兒于1歲前夭折。面部扁平,眶距增寬,鼻梁低寬,頸部短粗。常有上頜發育不足,萌牙較遲,錯合畸形,牙間隙較大,系帶附著位置過高等。幾乎100%患者均有嚴重的牙周炎,且其牙周破壞程度遠超過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的量。全口牙齒均有深牙周袋及炎癥,以下頜前牙較重,有時可有牙齦退縮,病情迅速加重,有時可伴壞死性齦炎。
如此嚴重而快速發展的牙周組織破壞,可能是由于下述因素:①全身情況的惡化;②末梢血循環障礙;③T細胞成熟障礙和多形核白細胞趨化功能低下;④有人報告患兒口腔內產黑色素類桿菌增多。
三、糖尿病型牙周炎
(一)病因及臨床表現
糖尿病本身并不引起牙周炎,是由于本病降低了機體對牙周局部刺激因子的抵抗力,使牙槽骨加速吸收,組織愈合緩慢,并經常出現牙周膿腫。未被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其牙周病較無糖尿病者嚴重,而在已被控制的糖尿病者,則其牙周組織能保持良好狀況。
Ⅰ型糖尿病,即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又名青少年糖尿病或早發型糖尿病。本型病情極不穩定,需定時注射胰島素以控制病情,易發生酮中毒和糖尿病性休克?;颊叩亩嘈魏税准毎吇δ艿拖?,也有人報告白細胞的吞噬和粘附功能障礙,這可能是患者易于感染的原因之一。
患者在12歲以后即可發生牙周炎,在13~18歲的患者中,牙周炎的發生率約為9.8%,而19歲以上者可達39%?;颊哐乐芙M織炎癥較重,病損以切牙和第一磨牙處較重,但年齡增大后,病變可擴展到其它牙齒。本型患者的齦下菌斑中以嗜二氧化碳噬纖維菌、厭氧弧菌和放線菌等為主,有別于成人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的齦下菌群。
(二)治療原則
對于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應先了解其治療情況以及病情是否已被控制。對于未被控制的患者,不可輕易進行復雜的牙周治療。在牙周有急性感染而需要切開引流者,應先給抗生素,并只作應急治療。待糖尿病控制或在內科醫師合作下,才進行復雜的牙周治療。治療時間宜選擇早餐后,局部注射的麻藥中腎上腺素含量不可超過1:10萬,因腎上腺素會使患者增加胰島素的需求量。治療中應盡量減少組織損傷。系統治療結束后,患者應定期進行復查并認真控制菌斑。牙周炎的療效取決于糖尿病是否控制,而徹底有效的牙周治療,又可減少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