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2-29 共4頁
(三)應激反應
當個體經認知評價而察覺到應激原的威脅后,就會引起心理與生理的變化。這種反應是應激的表現形式,也是其客觀測量的指標。
1.應激引起的心理反應。可分兩類:一是及的心理反應;另一是消極的心理反應。積極的心理反應是指適度的皮層喚醒水平和情緒喚起;注意力集中;積極的思維和動機的調整。這種反應有利于機體對傳入信息的正確認知評價、應對策略的抉擇和應對能力的發揮。消極的心理反應是指過度喚醒(焦慮)、緊張;過份的情緒喚起(激動)或低落(抑郁);認知能力降低;自我要概念不清等。這類反應妨礙個體正確地評價現實情境、選擇應對策略和正常應對能力的發揮。
應激的心理反應可以分期。進入時相的順序及每一時相的持續時間和臨床表現都有較的變動性。影響變動的因素有:事件發生前對應激程度及持續時間的預期、個人經歷及性格類型等。一般的順序是:驚叫、否認、侵入、不斷修正、結束。臨床上最常見的是否認與侵入兩個時相,其余時相可以不出現或不明顯,時相順序也可以變換。這種應激時相的劃分在急性應激下較為明顯,在慢性應激時則不太明顯。對應激的反應并不一定都屬異常,只是在反應過度時才屬病理性的(圖5-3)。
圖5-3應激狀態的時相(Horowitz,1981)
驚叫常發生于未曾預料的事件信息的突然沖擊時,可表現為哭泣、尖叫或昏倒。否認則是情緒麻木、概念回避及行為束縛相結合的時相。情緒麻木是缺乏正常對刺激作出反應的感覺;概念回避是有意不涉及應激情境的概念,行為束縛是個體活動范圍變窄,表現為專心致志地從事一般的重復動作而不顧周圍。侵入是應激性事件的直接或信號性行為以及自發的觀念性或情感性折磨再現。包括有關應激事件的夢魘、反復的自發印象,或由其他事件而派生的吃驚反應。不斷修正是機體動員應對機制適應的過程,若應對成功就進入結束,如受阻或未獲成功則可能轉入病態。
2.應激引起的生理反應:Cannon從動物在緊急事件而前表現出的“搏斗或逃跑”(fight of flight)反應中發現,這種機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膽鹼能)功能的抑制和異化(交感,腎上腺能)功能的激活。這兩個過程的結合保證了動物在遭遇緊急情況時能量的需要,從而提出了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在應付劇變時“移緩濟急”的生理原則,與此有關的各種內臟及軀體活動變化都遵循這一原則。
Seyle的一般適應綜合征學說則偏重于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作用。
目前認為,心理應激的神經內分泌后果是因人而異的(與所處情境、社會角色、群體中的地位相關),因害怕喪失控是產生的“戰斗-逃跑”的起動與杏仁核有關;而受到與群體隔離或行動受挫而致抑郁時,可能與海馬及腎上腺皮質機能有關(圖5-4)。
圖5-4 心理應激引起的神經內分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