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為明確診斷,該患者需采取的措施是
A.腹部B超
B.上消化道氣鋇雙重造影
C.腹部MRI
D.胃腸減壓后內鏡檢查
E.腹部CT
12.上述病例最可能的診斷是
A.幽門管潰瘍
B.胃竇癌伴幽門梗阻
C.胃潰瘍
D.膽汁反流性胃炎
E.十二指腸潰瘍伴幽門梗阻
13.下列哪項不符合該患者實際情況
A.可聞及振水音
B.嘔吐物中有食物和膽汁
C.可見胃型及蠕動波
D.嘔吐物中有宿食
E.可出現低氯低鉀性堿中毒
正確答案:10.A;11.D;12.E;13.B解題思路:4.從題干可知患者中年男性,上腹痛史15年,且有節律性,考慮為十二指腸潰瘍。消化性潰瘍并發幽門梗阻時可使胃排空延遲,上腹脹滿不適,疼痛于餐后加重,惡心、嘔吐隔夜酸性宿食,但不會出現食物和膽汁,大量嘔吐后癥狀可以緩解,嚴重嘔吐可致失水、低鉀低氯性堿中毒。查體可見胃型和蠕動波,清晨空腹時檢查胃內有振水音。所以該患者為十二指腸潰瘍伴幽門梗阻。確診消化性潰瘍的首選方法是胃鏡檢查,對于該患者應胃腸減壓后行胃鏡檢查。治療上應予抑制胃酸分泌藥物、質子泵抑制劑及保護胃黏膜藥物治療,本題中西咪替丁屬于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奧美拉唑屬于質子泵抑制劑,硫糖鋁及膠體次枸櫞酸鉍屬于保護胃黏膜藥物。
三、B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在答題卡上將相應題號的相應字母所屬的方框涂黑。某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14-17題共用備選答案)
A.起病后6~12小時升高,48小時下降,持續3~5天
B.起病后12~14小時升高,下降緩慢,持續1~2周
C.起病后24~72小時上升,持續7~10天
D.降低程度與臨床癥狀平行
E.起病后3~4小時上升,12小時高峰,24小時下降
14.急性胰腺炎時血鈣濃度
15.急性胰腺炎時血清淀粉酶
16.急性胰腺炎時血清脂肪酶
17.急性胰腺炎時尿淀粉酶
正確答案:14.D,15.A,16.C,17.B解題思路:急性胰腺炎時實驗室檢查結果可發現:多有白細胞增多及中性粒細胞核左移。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時升高,48小時下降,持續3~5天,超過正常值3倍可確診,其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輕重。尿淀粉酶在起病后12~14小時升高,下降緩慢,持續1~2周,但受尿量的影響。血清脂肪酶起病后24~72小時上升,持續7~10天,對病后就診較晚的急性胰腺炎有診斷價值,其特異性較高。暫時性低鈣血癥常見于重癥急性胰腺炎,低血鈣程度與臨床嚴重程度平行。
(18-19題共用備選答案)
A.胃黏膜微循環障礙
B.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C.親脂性,破壞黏膜屏障
D.黏液屏障分泌減少
E.膽鹽、磷脂酶A和其他胰酶破壞
18.應激性急性胃炎主要發病機制
19.NSAID急性胃炎主要發病機制
正確答案:18.A,19.B解題思路:嚴重創傷、大手術、燒傷、顱內病變、敗血癥及其他嚴重臟器病變或MODS等均可引起胃黏膜糜爛出血,嚴重者發生急性潰瘍并大量出血,如燒傷所致稱為Curling潰瘍,中樞神經系統稱為Cushing潰瘍。一般認為應激狀態下,胃黏膜循環不能正常運行而造成黏膜缺血、缺氧是發病的重要環節,由此可以導致胃黏膜黏液碳酸氫鹽分泌不足、局部前列腺素合成不足,上皮再生能力減弱等改變,胃黏膜屏障因而受損。NSAID通過削弱黏膜的防御和修復功能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損害作用包括局部和系統作用兩方面。前者指藥物直接損傷胃黏膜上皮層;后者主要是通過抑制環氧合酶COX起作用。COX是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的關鍵眼速酶,分為兩種異構體--COX-1和COX-2。COX-1在組織細胞中恒量表達,催化生理性前列腺素合成而參與機體生理功能調節;COX-2主要在病理情況下由炎癥刺激誘導產生,促進炎癥部位前列腺素合成。傳統的NSAID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旨在抑制COX-2而減輕炎癥反應,但特異性差,同時抑制了COX-1,導致胃腸黏膜生理前列腺素E合成不足。后者通過增加黏液和碳酸氫鹽分泌、促進黏膜血流增加、細胞保護等作用在維持黏膜防御和修復功能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