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福建景點導游詞:三坊七巷閩都文化游導游詞

發布時間:2010-01-20 共7頁

【嚴復故居】

嚴復是中國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毛澤東推崇嚴復和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一樣,是中國近代“向西方尋找真理”的先進人物的杰出代表。

嚴復于1854年1月8日出生于福州市南臺,少年時期,嚴復先在福州船政學院接受了西式的教育,后赴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學習。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并且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回國后短暫地在福州船政學堂從教一年,從此開始了執教天津水師學堂長達二十年的歷史,對于近代海軍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嚴復還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等職,更從海軍界轉入思想界,積極倡導西學的啟蒙教育。辛亥革命后,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1912年嚴復受袁世凱之命擔任北大校長之職。

這樣一個腦中裝滿西方資產階級理論學說的人,犀利的雙眼早已透徹看穿中國鐵板一塊的舊制度的弊端,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從西方回來后,嚴復有很長一段時間里,曾經對科舉戀戀不舍。在他身為北洋水師總教習,甚至副校長、校長之后,竟還先后參加過四次鄉試。先是為自己捐了一個應試的資格,然后1885年回福建應鄉試,沒有中;1888年、1889年兩次入京參加順天鄉試,又沒中;1893年4月,他不小了,已近不惑之年,竟再回福建應試,還是沒有中。甲午戰爭,中日在海上一場惡戰,這場戰爭幾乎就是大清國徹底走向衰敗、日本迅速走向強大的一個分水嶺,那么對于嚴復來說,是不是也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呢?那以后,他從八股文中解脫出來,斗士一樣躍上戰場了。1898年,嚴復譯述《天演論》單行本出版,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化原理,闡述其救亡圖存的觀點,對處于列強瓜分中國、民族危機深重年代的中國人民,起了振聾發聵的啟蒙作用。

改良主義思想傾向與嚴復早年的戰斗性格截然不同,卻又有著一脈相承的必然性,使他對十月革命持批評的態度,甚至對封建帝制的復辟也持明顯的同情立場。這一點無論從他早年對封建帝制的情感上的留戀中,還是從他晚年的政治思想中,都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嚴復在運用西方思想武器改變中國現狀的愿望無法實現,又發現資本主義也不能解救中國的情況下,必然地選擇了向傳統文化尋求濟世良方的道路。歷史在演進,個人認識總帶有局限性,盡管嚴復晚年有迷惑與彷徨,但他通過政論文章和八大譯著,第一個比較系統地將西方資產階級的學術思想、政治制度介紹到中國,給國人帶來新鮮的資產階級世界觀,對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60歲之后,嚴復就得上了哮喘病。1920年底回福州養病時,時任福建省督軍兼省長的李厚基為他買了這處建筑。李厚基是海軍總長劉冠雄的保薦下,才獲得這個位子的,所以一直對劉大人感恩戴德。而劉冠雄除了跟嚴復是老鄉外,又是嚴復在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時的學生,就因了這層關系,見嚴復千里迢迢回到福州,李厚基先殷勤地把他接到督軍府“洗塵”,又以房子作為禮物拱手獻上。房子不大,也就六百多平方米,卻簡樸實用,可惜他住得卻并不舒服。1920年10月29日起,郎官巷16號的花廳樓上又開始不斷傳出一個老人粗粗的喘氣聲,太痛苦了,為了止疼,醫生給他開出“特效藥”,他病不擇醫,一口吞下,誰知竟是鴉片,而且一次成癮,病卻還是每況愈下。如今看上去極不起眼的老巷中,中國近代一位在思想界產生過極大影響的老人合上了眼睛。他把自己最后的靈魂永遠放進幽靜的郎官巷中。

嚴復故居由主座和花廳給成,建筑從北朝南,占地面積600余平方米。主座雙重大門向前,前有裝在石門框內木條隔扇門(又稱寧波門)、后有裝在石臼上的串桶大板門。大廳是清朝同治年間建的,距今有100多年的歷史,大廳擺放案幾、八仙桌、茶幾和椅子都是晚清時期的文物。花廳是民國時期建的,后面還有回廊。

【二梅書屋】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梅書屋,始建于明代,至今為止已經有三四百年的歷史,占地面積有2016平方米,前后左右共有五進,從郎官巷一直通向塔巷,一座宅院橫跨兩巷。這里曾經是清代的進士林星章的住宅。

這里是門頭房,大家請上面看!在頂部飾以彎椽卷棚,兩側駝峰鹿形浮雕的兩旁飾以蓮花。在插屏門兩側門柱上方是“鶴鹿同春”浮雕。這里是房子的前天井,前天井三面回廊,東西兩側女兒墻主要起到擋水功能,讓回廊瓦面的水不濺到廂房內。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一進廳堂,這座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木構架。正中間用彩金插屏門隔成前后兩個廳,東側廂房隔心是用藤條編織成盤纏紋的花飾(這是房主在民國的時候制作安裝的),門扇、窗扇、壁板全是用楠木制成。這里是清代的建筑,下面請大家欣賞清代精雕細琢的木制雕刻:挑檐下四出跳插拱兩側雀替透雕“如意云”圖案,出跳處飾以鴟吻(龍生九子之一,管消防的),檐柱下青石柱礎刻以“四季花卉”圖案。軒廊上卷棚飾頂,明間、次間卷棚兩側梁架上駝峰均飾以“平安富貴”圖案。明間廳堂前襻間倒人字拱上施一斗三升,廳堂上六角形褪色紅漆燈杠兩側配鎦金“孩童戲獅”圖案。廳堂四扇漆金插屏門,插屏門上有“瑞云夔龍”貼金紋飾。

大家在參觀中可以發現,在三坊七巷的建筑基本上是不帶油漆的,保持木頭的原色,看上去古香古色,而只有燈桿和插屏門是帶有顏色的,有的觀眾會問,為什么有的插屏門是黑色,而有的是紅色的呢?那是因為顏色不同代表著建筑年代的不同,在明代一般是上黑色的油漆。據有關人士講當時的君主姓朱,所以民間禁止用朱紅色,發展到清代就用紅色的了。所以大家也可以通過插屏門的顏色辨別建筑的年代了!在插屏門上有貼金飾紋,除了吉祥如意之外,在民間風水學上有金生水、水火相克的說法,所以也有插屏門貼金有防火的寓意。

大家再看上方的燈桿,它擺放的位置也是很講究的,如果燈桿在中柱的內側,說明這家主人的事業在本地發展,而在中柱的外側則說明主人的事業是在外地、甚至漂洋過海發展。據說以前的主人如果將宅院賣掉,會將燈桿帶走,新的主人會在上面放一根新的燈杠,圖個人丁興旺。

大家現在來到這里就是第四進二梅書屋的所在地,書屋自成一體,坐落在整座宅院的中心部分,遠離了室外的喧嘩,顯得格外的幽靜,也是古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真實寫照,書屋前后共四間書屋是主人林星章藏書、閱讀和寫字的場所。因為主人林星章喜歡梅花,就在自己書屋前種上了兩株老梅樹,枝繁葉茂,因此林星章給整座宅院取了詩情畫意的名字“二梅書屋”,也是福州最著名的古書屋之一。旁邊這里為“雪洞”林星章將它稱為“七星洞”冬暖夏涼。“二梅書屋”建筑中以假山、雪洞等為通道,在全國建筑中獨具特色,也是福州明清時期典型的民居代表。

大家現在來到的是整座宅院的花廳園林部分,花廳坐北朝南,面闊三開間,前后四間廂房。大家請看!所有隔扇、檻窗、墻裙等皆用楠木制成。窗子都是雙層漏花,冬夾窗紙,夏蒙窗紗。廳堂兩側的隔扇隔心部分都有水彩畫,有戲劇故事和花鳥樹木,背后還有書法題款。各位觀眾請看庭院中:廳前小花園有兩側分別有兩座八角亭,院中有一株百年的荔枝樹,樹后假山均用海石和太湖石壘砌而成,并設有臺階可上假山頂部,這是三坊七巷內假山的共同之處。中國科學院院士林惠民也曾在此居住過。

塔巷

出了二梅書屋,我們來到的是塔巷,全長295米。為什么叫塔巷呢,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到巷口坊門上的小塔了嗎?塔巷有千年歷史,顧名思義在這條巷里曾經有座塔,是唐代閩王王審知的部下所建,名為“育王塔”。五代王審知大力提倡佛教,在城里大蓋寺院,福州在五代時有大大小小700多座寺廟和各種塔,宋太守謝泌曾經寫到:“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是當時福州城內的一大奇觀,這七塔包括現在的白塔、烏塔以及這條巷里的育王塔。育王塔被視為福州文運興盛的象征。明代時廢棄消失了。到了清代有人在巷門上立起了一座袖珍塔,作為古跡紀念。

南后街

出了塔巷,我們將穿過南后街前往三坊中的第二坊——文儒坊。南后街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這里柴米油鹽、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業)一應俱全,還有專為文人服務的刻書坊、舊書攤、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兩節的燈市。“五四”時期南后街出了三位有名的才女,分別是謝冰心、廬隱、林微因。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