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福建景點導游詞:三坊七巷閩都文化游導游詞

發布時間:2010-01-20 共7頁

【沈葆楨故居】

沈葆楨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舅舅兼岳父——林則徐,他對沈葆楨的少年時代乃至一生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沈葆楨是林則徐書房的常客,在這里,他覽閱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名作,在與舅舅的交談中也開始對“洋務”二字產生了最初的了解。

沈葆楨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船政大臣,被譽為“中國近代海軍之父”。他曾任江西巡撫、總理船政大臣及南洋大臣、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等,在福州馬尾辦起了中國也是遠東最大的造船廠——馬尾造船廠,創辦了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馬尾船政學堂。 沈葆楨受左宗棠、李鴻章等大臣的舉薦,主持福建船政局7年,造船20艘,每造一船,動輒要花費十六七萬兩甚至更多的白銀。然而,沈葆楨主政7年,卻兩袖清風,沒拿過一兩養廉銀子,沒收過一次政策允許的“折色”、“火耗”余額收入,沒收過一文捐納。他60歲辭世前半年,才還清了從馬尾船廠借用的2000兩銀子。本來光緒皇帝曾給了沈葆楨3000兩銀子作為他給父親修墓和給子孫聘請教師的費用,可沈葆楨卻在一次福州發生特大洪水時給捐了出去。沈葆楨死后,除了幾間祖上傳下來的房屋以外,田無一畝,家無長物。

沈葆楨故居為木結構,四面風火墻,由三進院落、一列倒朝樓、隔院3座花廳組成,建筑面積約1500平方米。建筑物布局嚴謹,體現福州地方古代官紳宅第的建筑風格。宅院四周圍墻高大,墻頭制成翹角,伸出宅外,在翹角和墻的上部裝飾泥塑的人像、花鳥、魚蟲、靜物等,俗稱墻頭花,體現明、清代福州地方傳統的墻頭雕塑技藝和風格。

沈葆楨還是臺灣近代化之路的首倡者,開創臺灣建設的新局面。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日本政府借由1871年中國原藩屬國琉球人在臺灣被原住民誤殺的“牡丹社事件”,趁機生事,企圖侵占臺灣。任命時任船政大臣的沈葆楨臨危受命,擔任“欽差辦理臺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沈葆楨審時度勢,對臺灣局勢作了認真細致的分析,一方面與日軍嚴正交涉,進行談判,曉以利害,申明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這一事實;另一方面積極備戰。由于沈葆楨的不懈努力,短短的時間,臺灣防務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再者,沈葆楨奏請朝廷開放海禁,解除了朝廷原來禁止大陸人民“偷渡”臺灣、禁止臺灣人民“私入番區”的禁令,使得福建沿海地區的人力、物力、先進的生產技術源源不斷流入臺灣。沈葆楨的遠見卓識和各種興臺措施,使臺灣的經濟實力飛速發展。海禁的解除,引發了自鄭成功收復臺灣后的第二次福建沿海移民潮。從此,臺灣人口大量增長,臺灣與大陸可以自由通航、通商往來,帶來了臺灣社會、經濟的一次大飛躍。臺灣的近代化過程就是從沈葆楨治臺開始的。

【林聰彝故居】

林聰彝是林則徐的第二個兒子,林則徐充軍新疆伊犁之時,林聰彝和弟弟林拱樞隨侍,之后林則徐帶病從福州赴廣西,林聰彝隨行。林則徐不幸病逝于廣東普寧時,是林聰彝扶其靈柩回福州。林聰彝曾任過浙江衢州知府、杭嘉湖兵備道,并署理過浙江按察使。林聰彝故居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是明末唐王朱肇建在福州稱帝時的大理寺衙門,也是明、清時期福州最大的豪宅之一。林聰彝為官之后所購置了該房產。

故居坐北朝南,四面風火墻。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三開間的門頭房,門頭房北側的墻頭上有灰塑,灰塑的內容是這片宅院的立面地圖,但現在已斑駁不清。穿過門頭房,入石框門便是第一進,請看我手指的地方,南面的山墻上原有精美的灰塑,為獨角獸“獬”,在文革中被破壞,現在隱約看出當時的痕跡。為什么塑的是獬呢?因為在明末時,清兵攻占南京,明朝流亡皇族、唐王朱聿鍵入閩,在福州稱帝時把大理寺設在此處,而“獬”是象征著正義的古獸,是明代大理寺建筑的重要標志。

入廳堂過雨亭往右走是第二落的第二進,南面是假山,假山是太湖石和海石堆砌而成,太湖石和海石都是做假山的最好原料,假山中有一個水池,現在已被填掉。這是歇山頂的亭子,供主人休閑、娛樂。這里有假山、水池、大榕樹及亭臺樓閣,是三坊七巷中最大的庭院園林之一。

第三進是花廳部分。這里是房主購得此宅后重新修繕過的,完全是清式建筑,這里的建筑構件匯集了福州工匠的高超技藝。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花廳的回廊部分,檐下的懸鐘上刻有“佛手”的圖案。轉過回廊至花廳廊檐。這里的檐下的懸鐘采用透雕的手法,下為花藍,上為牡丹圖案,檐柱下的青石柱上刻有浮雕動物圖案,以及回廊上的婦女兒墻極像鐵扇公主的芭蕉扇;再往上看這里的馬鞍與別處不同,這叫國公帽馬鞍墻,因為它的形狀就像隋唐演義中魯國公程咬金的帽子。這里完全是清代建筑,與主座的明代建筑簡潔、規整的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第三進的石門框有一個灰塑,塑的是亭臺樓閣,保留相對完整;這是花園歇山亭的北側,隔墻上有漏窗,這種漏窗在三坊七巷的建筑中僅此一處,漏窗上的欄桿刻有竹節的圖案。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