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3-18 共1頁
1:1972年11月第17屆通過《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是永久性有效制度。1975年12月《公約》生效。
2:中國85年加入公約。07年時已達到35處世界遺產。第一名:西班牙、第二名:意大利、第三名:中國;
3:世界遺產是指前代所遺留的,為國際社會特別加以保護的自然和文化遺產。
#世界遺產的分類
1:三種:①文物、②建筑群、③遺址;
①文物從歷史藝術科學、觀點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筑物、碑雕、碑畫,具有考古性質成分結構、銘文窟洞以及聯合體。如故宮;
②建筑群從歷史藝術科學、角度看,在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位或連接的建筑群;
?、圻z址從歷史審美人種、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聯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如長城、秦始皇陵;
2:列入世界遺產條件:具有突出普遍價值;充足的法律依據;歷史比較久遠;現狀保護較好;
3:公約規定符合世界遺產包括:
①從審美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由物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
?、趶目茖W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化為受威脅的動物和植物生境區;
?、蹚目茖W保護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自然景觀或明確話劃分為自然區域,
如中國的三江并流、九寨溝、武陵源;
另外:自然保護區包括:國家公園和其它早已指定的物種保護區;
4:雙重遺產(自然+文化)包括:泰山、黃山、峨眉山、樂山大佛;
5:文化景觀遺產:此概念源于1992年12月圣菲召開第16屆提出:唯一文化景觀:廬山風景(亦是世界遺產);
6:文化景觀類型包括:
①由人類設計和建筑的景觀;(經常但不總是與宗教或紀念性建筑物群有聯系)
?、谟袡C進化的景觀;(一是殘遺物、化石、景觀,代表過去某段時間已經完結的進化過程)而是持續性景觀,傳統生活方式相聯系的社會中,保持一種積極的社會作用)
③關聯性文化景觀;(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系為特征,不以文化物證為特征)判斷題
7:非物質文化遺址范圍涵蓋5個方面:
?、倏陬^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媒介的語言;
?、诒硌菟囆g、社會風俗、禮儀、節慶、傳統手工藝技能、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如地震儀)
8:2003年頒布《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9: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4項代表作:①昆曲、②中國古琴藝術、③木卡姆藝術、④蒙古長調民歌;
10: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含義是:又稱口頭、無形遺產。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粵劇、塑獅;多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