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2-25 共2頁
(四)互補性因素
互補性因素對人際吸引產生的影響:其直接含義是指當交往雙方的需要和需要的滿足途徑正好形成互補關系時所形成的互擇性吸引。
互補有兩大類:
(1)需要互補
(2)作風和性格等方面的互補
互補性吸引產生的原因正體現了人際關系的實質。
(五)移情效應
在心理學中把對特定對象的情感遷移到與對象相關的人或事物上的現象稱為¡°移情效應。
(六)互動頻率因素
互動頻率對人際吸引的影響:指人們彼此間交往的次數對人際吸引產生的影響。
人際吸引的程度與人際關系的程度與互動頻率成正比。
(七)代價酬賞理論
代價酬賞理論認為:人們為進行交往必定會付出一定的代價,因而必定期望能從對方獲得相應的酬賞。
如果一方付出的代價得不到相應的酬賞,甚至得到的是負酬賞,如嘲笑、譏諷、冷淡等,交往雙方的相互吸引力必將下降,交往可能會中止,不僅雙方的關系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連原有的關系也會受到破壞。
(八)情感的相悅性
亦稱相互性原則。情感相悅性是人際交往中產生的一種意識傾向性,即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而不喜歡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當交往的一方對另一方表現出喜歡的傾向性,則會吸引另一方與之交往。
(九)個性因素
優良的個性品質會導致人際吸引, 有利于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
四、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
交往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步:信息溝通:語義障礙。
第二步:社會知覺與歸因:刻板印象、先入印象、成見效應、暈輪效應、近因效應。
第三步:互動(形成互動或拒絕互動):自我意識障礙。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存在著制約和影響人際交往的一些障礙性因素。
(一)信息溝通層次
在信息溝通上主要存在著語義障礙。
(1)言語活動能力低:如不善言詞、反應呆板,會成為交往的障礙。
(2)語言障礙:由于民族、地域、專業、文化背景、生活習慣以及性格、情緒、態度等方面的差異,往往會形成語言障礙。
(二)社會知覺和歸因層次
在社會知覺和歸因層次上可能會出現:刻板印象、先入印象、成見效應、暈輪效應和近因效應。
1.刻板印象
:指人們對某類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籠統的看法和印象。
作為一種心理定勢,刻板是其根本特點。
刻板印象就是對事物或人物的呆板而沒有變通的印象。
2.先入印象
?。涸诮煌p方接觸之前,相互之間或一方對另一方已經通過某種渠道掌握了一些信息,并據此形成的某種印象。
先入印象是通過與交往對象的間接交往(通過間接渠道)而獲得的信息經過加工形成的印象。
通過他人所傳遞的有關交往對象的信息而形成的關于交往對象的印象,就具有不確切性甚至是不真實性的特點。
3.成見效應
:第一印象會給人形成一種特殊的心理定勢和情緒定勢,由此而把一些交往對象尚未顯露出來,或者未曾了解的一些個人品質主動地歸屬于他,而不管這個人是否真的具有這些品質,這就是所謂成見效應。
無論從積極意義上講還是從消極意義上講,成見效應都不利于我們對交往對象的正確認識和了解。
4.暈輪效應
也稱光環效應:指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在認識邏輯上常出現的一種偏差,即由知覺對象所具有的某種特征推及對象的總體特征,從而產生美化或丑化對象的印象。
光環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主觀臆測,因而不可避免地會造成¡°以偏概全¡±的錯誤。
5.近因效應
人際交往中,相互的了解往往是最近的印象最深,最近發現的情況占優勢,從而掩蓋了對交往對象的長期的、一貫的了解,這就叫近因效應。
(三)互動層次
在互動層次上容易出現的主要是自我意識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