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2頁
科技創新體系
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建設軍民結合、寓軍于民的國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社會化、網絡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建設創新型國家
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要進一步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緊緊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大力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黨政人才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三支人才隊伍建設。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承受力,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統籌考慮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循環經濟
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
循環經濟以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為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為重點,通過調整結構、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等措施,目的是大幅度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廢物排放、提高生產率。
要把節約能源資源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1)堅持開發節約并重、節約優先。
(2)要堅持立足國內的基本方針,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安全供應為基礎、以提高效益為中心、以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為主線,加大國內能源勘探力度,加強煤炭、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利用,積極開發水能資源,加快發展核電,促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推廣清潔能源。
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進行合理的功能區劃。
(2)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努力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
(3)重點要抓好水污染防治,保障城鄉飲用水源安全;
(4)加快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空氣質量;
(5)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保障食品安全。
(6)提高環境監管執法能力,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堅持改革開放說到底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1)堅定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
(2)不失時機地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改革的新突破
(3)不斷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
(4)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外交政策
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按照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的外交總體布局,同所有國家發展關系,營造有利于我國發展的國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