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注冊會計師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的其他目的可能包括()。
A.有助于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質量實施檢查
B.有助于審計項目組說明其執行審計工作的情況
C.保留對未來審計工作持續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的記錄
D.有助于項目組計劃和執行審計工作
正確答案:ABCD解題思路:注冊會計師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的其他目的包括:(1)有助于項目組計劃和執行審計工作;(2)有助于負責督導的項目組成員對按照CSA1121號的規定,履行指導、監督與復核審計工作的情況;(3)便于項目組說明其執行審計工作的情況;(4)保留對未來審計工作持續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的刻錄(5)全球會計師事務所按照《質量控制準則第5101號--會計師事務所對執行財務報表審計和審閱、其他鑒證和相關服務業務實施的質量控制》的規定實施質量控制復核與檢查;(6)便于監管機構和注冊會計師協會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或其他相關要求,對會計師事務所實施執業質量檢查。
14.注冊會計師編制的審計工作底稿應當使得未曾接觸該項審計工作的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清楚地了解的內容包括()。
A.按照審計準則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的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B.實施審計程序的結果和獲取的審計證據
C.審計證據是否充分和適當
D.審計中遇到的重大事項和得出的結論,以及在得出結論時作出的重大職業判斷
正確答案:ABD解題思路:選項C不正確。有經驗的專業人士需要了解實施審計程序所獲取的審計證據即可,至于審計證據是否充分和適當需要注冊會計師進行職業判斷。
15.注冊會計師在確定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圍時應考慮的因素中恰當的有()。
A.不同的審計程序得到不同的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格式和要求也會有所不同
B.如果是已識別到重大錯報風險較高的項目,審計工作底稿記錄的內容不需那么多
C.審計證據的重要程度對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圍有直接影響
D.如果從已執行審計工作或獲取審計證據的記錄中不易確定審計結論時,需要記錄結論或結論的基礎
正確答案:ACD解題思路:選項B不恰當,重大錯報風險越高的項目,注冊會計師實施的審計程序越多,審計工作底稿記錄的內容需要更多。
16.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已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時,應當記錄的內容有()。
A.測試的具體項目或事項的識別特征
B.審計工作的執行人員及完成審計工作的日期
C.審計工作的監控人員及監控的日期和范圍
D.審計工作的復核人員及復核的日期和范圍
正確答案:ABD解題思路:在記錄已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記錄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1)測試的具體項目或事項的識別特征;(2)審計工作的執行人員及完成審計工作的日期;(3)審計工作的復核人員及復核的日期和范圍。
17.以下關于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期和保存期限的說法中,不恰當的包括()。
A.在審計報告歸檔之后不能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修改或增加
B.在完成最終審計檔案的歸整工作后,如果發現有必要修改現有審計工作底稿,注冊會計師只需記錄修改審計工作底稿對審計結論產生的影響
C.審計報告日后,發現例外情況要求注冊會計師實施新的或追加審計程序,或導致注冊會計師得出新的結論時需要修改審計工作底稿
D.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期限是簽約后60天內
正確答案:ABD解題思路:選項A不恰當,如果注冊會計師已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取得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并得出了恰當的審計結論,但審計工作底稿的記錄不夠充分時需要修改;還有一種情況是審計報告日后,發現例外情況要求注冊會計師實施新的或追加審計程序,或導致注冊會計師得出新的結論時需要修改。選項B不恰當,注冊會計師要記錄修改底稿的時間、人員,重新復核的時間、人員以及修改底稿的理由。選項D不恰當,審計工作底稿的歸檔期限是審計報告日后60天內或者審計業務中止后的60天內。
18.以下對審計工作底稿復核的陳述中,不恰當的有()。
A.注冊會計師需要在每一張審計工作底稿上記錄執行人、復核人和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及他們各自完成工作的時間
B.項目組內復核最終由項目合伙人負責
C.項目組內部復核是在出具審計報告前,對項目組作出的重大判斷和在準備審計報告時得出的結論進行客觀評價的過程
D.項目組內復核時要求不同人員交叉復核,并且做到客觀、公正
正確答案:ACD解題思路:選項A不恰當,通常每一張審計工作底稿都會有執行人和復核人及其時間,但只有進行項目質量控制復核時才會有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及時間;選項C不恰當,項目質量控制復核是在出具審計報告前,對項目組作出的重大判斷和在準備審計報告時得出的結論進行客觀評價的過程;選項D不恰當,項目組內復核是有層級分工的,一般來說,高級助理人員復核低級助理人員執行的工作,復核工作有時由項目經理完成,復核工作最終由項目合伙人完成。
19.以下對項目合伙人和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在項目質量控制復核過程中責任的陳述中,恰當的有()。
A.項目合伙人在出具審計報告前應確定事務所已委派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員完成了復核
B.項目合伙人在出具審計報告前應確定與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員討論了在審計過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項,并且所有的意見分歧都已經得到解決
C.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員可以是項目組成員中專業勝任能力很強的人員
D.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員可以是來自項目組外部、對項目組作出的重大判斷和在編制報告時得出的結論進行客觀評價的合伙人、會計師事務所的其他人員、具有適當資格的外部人員或由這類人員組成的小組
正確答案:ABD解題思路:選項C不恰當。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員必須來自項目組成員外部。
三、簡答題(要求列出計算步驟,除非特別指定,每步驟運算得數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20.簡述注冊會計師在確定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圍時應當考慮的因素。
正確答案:
在確定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和范圍時應當考慮以下因素:
(1)被審計單位的規模和復雜程度;
(2)擬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
(3)識別出的重大錯報風險;
(4)已獲取審計證據的重要程度;
(5)識別出的例外事項的性質和范圍;
(6)當從已執行審計工作或獲取審計證據的記錄中不易確定結論或結論的基礎時,記錄結論或結論基礎的必要性;
(7)審計方法和使用的工作。
21.簡述審計工作底稿在歸檔期間事務性的變動事項。
正確答案:
在歸檔期間對審計工作底稿做出的事務性的變動主要包括:
(1)刪除或廢棄被取代的審計工作底稿;
(2)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分類、整理和交叉索引;
(3)對審計檔案歸整工作的完成核對表簽字認可;
(4)記錄在審計報告日前獲取的、與項目組相關成員進行討論并達成一致意見的審計證據。
22.簡述審計工作底稿歸檔期后能夠變動的情形以及記錄的要求。
正確答案:
(1)注冊會計師發現有必要修改現有審計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審計工作底稿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注冊會計師已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取得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并得出了恰當的審計結論,但審計工作底稿的記錄不夠充分;二是審計報告日后,發現例外情況要求注冊會計師實施新的或追加審計程序,或導致注冊會計師得出新的結論。
(2)在完成最終審計檔案的歸整工作后,如果發現有必要修改現有審計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審計工作底稿,無論修改或增加的性質如何,注冊會計師均應當記錄下列事項:①修改或增加審計工作底稿的理由;②修改或增加審計工作底稿的時間和人員,以及復核的時間和人員。
23.簡述審計項目組內部復核時應當考慮的事項。
正確答案:
項目組內經驗較多的人員復核經驗較少人員的工作應當考慮下列事項:
(1)審計工作是否已按照法律法規、相關職業道德要求和審計準則的規定執行;
(2)重大事項是否已提請進一步考慮;
(3)相關事項是否已進行適當咨詢,由此形成的結論是否得到記錄和執行;
(4)是否需要修改已執行審計工作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5)已執行的審計工作是否支持形成的結論,并已得到適當記錄;
(6)獲取的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適當足以支持審計結論;
(7)審計程序的目標是否已經實現。
24.簡述項目合伙人在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中的責任。
正確答案:
在項目質量控制復核的審計業務中,項目合伙人的責任包括:
(1)確定會計師事務所已委派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員;
(2)與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人員討論在審計過程中遇到的重大事項,包括項目質量控制復核中識別的重大事項;
(3)在項目質量控制復核完成后,才能出具審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