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寄生蟲學 第七節 血吸蟲

發布時間:2014-12-29 共6頁

  二、曼氏血吸蟲、埃及血吸蟲

  曼氏血吸蟲分布于埃及、中東、西非、中非和東南非、馬爾加什、巴西、委內瑞拉和一些加勒比海島嶼。埃及血吸蟲分布于非洲、馬爾加什和中東。在非洲和西亞,不少國家同時有埃及血吸蟲和曼氏血吸蟲的分布。現將寄生于人體的三種血吸蟲列表比較(表14-2、圖14-19、20)。

圖14-19 曼氏血吸蟲雌雄成蟲合抱

圖14-20 埃及血吸蟲雌雄成蟲合抱

表14-2 寄生人體的三種血吸蟲主要區別

日本血吸蟲 曼氏血吸蟲 埃及血吸蟲

大小(mm)
表皮
睪丸數
9~22×0.5~0.55
光滑,僅在抱雌
溝有小棘
7(6~9)
6~14×1.1
有疣狀結節,多在背側,節結上有皮棘
6~9(4~13)
10~15×0.75~1
有小結節
4(4~5)

大小(mm)
卵巢位置
子宮內卵數
12~28×0.3
約在蟲體中線
50個以上
7~17×1.16
在中線之前
常為1個
16~20×0.25
在中線之后
10~30個

大小(μm)
特點
排出途徑
7~106×50~80
卵圓形,一側有小刺
大便
112~182×45~73
長卵圓形,一側有長而大的刺
大便
83~187×40~73
紡錘絲,一端有小刺
小便
成蟲寄生部位 門靜脈及腸系膜
靜脈
腸系膜靜脈及痔
靜脈叢
膀胱靜脈及骨盆
靜脈叢
宿主病變部位 主要在肝,腸壁 主要在肝,腸壁 膀胱和生殖器官
中間宿主 釘螺 雙臍 螺 水泡螺
保蟲宿主 種類繁多的家畜
和野生動物
狒狒,猴,田鼠等 田鼠
狒狒
流行區 亞洲(中國,日本,
菲律賓,印尼)
非洲,拉丁美洲,西印度群島 非洲,亞洲西部,
葡萄牙

  附 尾蚴性皮炎

  尾蚴性皮炎(cercarial dermatitis)在我國稻田地區又稱稻田皮炎,在美國、加拿大沼澤地區因游泳而感染稱游泳癢等,均是禽類或畜類血吸蟲尾蚴侵入人體皮膚所引起的疾病。在人體,這類血吸蟲僅限于幼蟲在皮膚內寄生,不能發育為成蟲。在世界各地均有報道,成為一些地區常見多發病。

  我國尾蚴性皮炎的病原是毛畢屬尾蚴和東畢屬尾蚴。毛畢屬(Trichobilharzia)血吸蟲如包氏毛畢吸蟲(T.paoi)、集安毛畢吸蟲(T.jianensis),成蟲寄生在鴨,蟲卵隨糞便排至外界,中間宿主為椎實螺(Lymnea),尾蚴發育成熟后自螺體逸出,尾蚴為有眼點的叉尾蚴,分布在水中各處,但以水面下較多。東畢屬(Orientobilharzia)血吸蟲如土耳其斯坦東畢吸蟲(O.turkenstanica)、程氏東畢吸蟲(O.cheni),成蟲寄生在牛、羊等吸蟲尾蚴相似,尾蚴常分布在水面下數厘米處,漸漸下降,然后又上升。當人體皮膚接觸到田、溝水內的上述尾蚴,則能感染,引起尾蚴性皮炎。

  尾蚴侵入皮膚后,局部有刺痛癢感覺,幾小時后尾螺侵入處由于小斑點漸變成小米粒大小突出的紅色丘疹,有癢感。在一兩天內丘疹發展成綠豆般大小,周圍有紅暈及水腫,有時可連成風疹團。如搔破皮膚,則可引起繼發性感染。病變部位多見于手、足及上、下肢,經常接觸疫水的部位。在動物實驗觀察,初次感染,局部皮膚有組織溶解現象,重復感染則出現巨噬細胞和多形核粒細胞浸潤。尾蚴腺體分泌物是誘發病變的原因,而局部皮膚的炎癥反應則屬于Ⅰ型和Ⅳ型變態反應。

  我國尾蚴性皮炎分布地區廣泛、計有吉林、遼寧、上海、江蘇、福建、廣東、湖南、四川等地,傳染源主要是牛和家鴨,人體感染主要是在稻田勞動或放養牛、鴨時接觸疫水所致。因此保蟲宿主、媒介螺螄和人的生產、生活活動等幾個環節結合在一起,是尾蚴性皮炎流行的基本原因。各地氣候條件,媒介螺螄生態、尾蚴發育時間以及勞動方式不同,故各地皮炎流行季節也有所差別。在遼寧,感染季節較短,自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高峰,7月下旬逐漸消失;在四川,感染季節在3~10月,而高峰在5月。

  防治尾蚴性皮炎應根據各地情況采取有效措施。①局部止癢可用1%~5%樟腦酒精或魚黃軟膏(魚石脂、硫黃、氧化鋅)涂擦;多種中藥泡洗有止癢、消失作用。癥狀重者可服用抗過敏藥物如息斯敏等。②加強牛糞、禽類的管理、防止污染水體;結合農田管理、采用物理、化學等方法滅螺;做好個人防護,在流行季節下田勞動時有條件者可涂擦防護劑,常用的有鄰苯二甲酸二丁脂軟膏、松香軟膏等。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