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歸 經
1、含義
歸經是藥物作用的定位概念,表示藥物作用的部位。是指藥物對于機體某部分的選擇作用。即某藥對某些臟腑經絡有特殊的親和作用。歸經說明藥物功效的適應范圍,從而為臨床辨證論治提供選擇用藥的依據。
2、理論基礎
藥物的歸經是以臟腑經絡學說為基礎,以所治病證為依據而確定的。
前人在用藥實踐中觀察到,一種藥物往往主要對某一經或某幾經發生明顯的作用,而對其它經的作用較小,甚至沒有作用。
如肺有病變時,常出現咳嗽、氣喘等癥;肝有病變時,常出現脅痛、抽搐等癥;心有病變時,常出現心悸、神志昏迷等....。在臨床上,用貝母、杏仁能止咳,說明它們能歸入肺經;用青皮、香附能治脅痛,說明它們能歸入肝經;用麝香、菖蒲能蘇醒神志,說明它們能歸人心經....。由此可見,藥物的歸經也是人們長期從臨床療效觀察中總結出來的。
3、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1)掌握歸經,有助于臨床辯證用藥,提高用藥的準確性,治療時必須考慮到藥物的歸經特點方可提高療效。如:外感熱病,熱在衛分,發熱、微惡風寒、頭痛、咽痛,當用銀花、連翹辛涼解表,清熱解毒;若熱入氣分,當用石膏、知母等氣分藥宜清熱瀉火、生津止渴。
(2)掌握歸經理論有助于區別功效相似的藥物。如利尿藥,麻黃宣肺利尿、黃芪健脾利尿、附子溫陽利水、豬苓通利膀胱之水濕等不同。又如頭痛的原因很多,疼痛的性質和部位亦各有不同,羌活善治太陽經頭痛,葛根、白芷善治陽明經頭痛,柴胡善治少陽經頭痛,吳茱萸善治厥陰經頭痛,細辛善治少陰經頭痛。搜集整理
(3) 運用歸經理論,還要依據臟腑經絡學說,注意臟腑病變的相互影響。恰當選藥。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4]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