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14年保險從業考試保險經紀人重點知識復習3

發布時間:2014-01-18 共1頁

風險管理基礎

  (一)風險概述

  1.風險的含義。風險是指某種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通常從狹義的角度理解和界定風險,具體來說就是保險標的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包括風險是否發生的不確定性、何時發生的不確定性和產生損失程度的不確定性。

  2.風險的種類。

  (1)根據風險的性質,可以把風險分為收益風險、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驗。在現實生產與生活中,人們更關心的是導致損失的風險,即純粹風險,也就是狹義上的風險概念。在保險的實務中,保險人承保的也是各種可保的純粹風險。

  (2)根據風險標的的不同,可以把風險分為財產風險、人身風險、責任風險和信用風險。

  (3)根據風險產生原因的不同,可以把風險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經濟風險與技術風險。自然風險的特征是:第一,自然風險形成的不可控性;第二,自然風險形成的周期性;第三,自然風險事故引起后果的共黏性,即自然風險事故一旦發生,其涉及的對象往往很廣。

  (4)依據風險產生的社會環境不同,可以把風險分為靜態風險與動態風險。

  (5)依據產生風險的行為,可以把風險分為基本風險與特定風險。

  (6)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依據風險能否被分散,可以把風險分為可分散風險和不可分散風險。

  (7)依據風險能否為保險人承保,可以把風險分為可保風險和不可保風險。

  3.風險的特征。

  (1)風險的不確定性:風險是否發生是不確定的,風險發生的時間是不確定的,風險發生的地點是不確定的,風險所致的損失或收益的大小是不確定的,風險所致的損失或收益的承擔主體是不確定的。

  (2)風險的客觀性。

  (3)風險的普遍性。

  (4)風險的可測性。

  (5)風險的發展性。

  (6)風險的社會性。

  (二)風險與保險

  1.風險的構成要素。一般認為,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個要素構成的。

  (1)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的概念。風險因素是指促使某一特定風險事故發生或增加其發生的可能性或擴大其損失程度的原因或條件。風險因素是風險事故發生的潛在原因,是造成損失的間接原因。

  根據風險因素性質的不同,通常可將其分為有形風險因素和無形風險因素兩種類型。

  在保險實務中,一般將損失分為兩種形態,即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2)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之間的關系。從風險因素、風險事故與損失三者之間的關系來看,風險因素引發風險事故,而風險事故導致損失。

  2.風險與保險的關系。

  (1)風險是保險存在的前提條件。

  (2)保險是管理風險的有效工具。

  (3)風險與保險存在互制互促的關系。一方面,保險經營效益受到風險管理技術的制約;另一方面,保險的發展與風險管理的發展又相互促進。

  3.大數法則在保險中的應用。

  (1)大數法則概述。大數法則是用來說明大量的隨機現象由于偶然性相互抵消所呈現的必然數量規律的一系列定理的統稱,是保險經營的重要數理基礎。在保險中經常使用到的大數法則包括切比雪夫大數定律、貝努利大數定律和泊松大數定律。

  (2)大數法則在損失分攤機制中的作用。

  (3)大數法則在保險中應用的雙重性。大數法則的應用具有雙重性:第一,為準確估計事件發生的概率,保險公司必須掌握大量的經驗數據。經驗數據越多,對事件發生的概率的估計就越準確。第二,一旦估計出事件發生的概率,必須將此概率估計值運用到大量的風險單位中才能對未來損失有比較準確的估計。

 (三)風險管理

  1.風險管理的含義和歷史演變。

  (1)風險管理的含義。風險管理是一個組織或者個人用以降低風險的消極結果的決策過程。首先,風險管理的主體是各種經濟單位,個人、家庭、企業以及其組織都可以看作是獨立的經濟單位。第二,風險管理的客體是各種各樣的風險。第三,風險管理的過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測、風險評價、選擇風險管理技術和評估風險管理效果等。第四,風險管理的目的是以盡可能小的成本來換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和經濟利益。第五,風險管理強調的是人們的主動行為。第六,風險管理是一個獨立的管理系統,并成為一門新興的學科。

  (2)風險管理的歷史演變。

  2.風險管理的目標和范圍。風險管理的基本目標是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安全保障。

  (1)風險管理具體目標可以分為損失前目標和損失后目標。

  (2)制定風險管理目標時要考慮的因素:目標的現實性、目標的明確性、目標的層次性、目標的定量化。

  (3)風險管理的范圍。風險管理的范圍可以分為三種:一是最廣義的風險管理范圍,是指經濟單位可能面臨的所有風險,即其不但對經濟單位的靜態風險予以管理,而且對動態風險也加以管理;二是狹義的風險管理范圍,是指對經濟單位的靜態風險予以管理;三是最狹義的風險管理范圍,是指僅對可保風險予以管理。

  3.風險管理的成本。

  4.風險管理的方法。風險管理的方法即風險管理的技術,它分為控制型和財務型兩大類。

  (1)控制型風險管理技術。

  (2)財務型風險管理技術。

  (四)風險管理程序

  1.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指經濟主體認識自身面臨哪些風險的過程。風險識別的方法有多種,包括風險清單法、流程圖分析法、財務報表分析法、實地調查法等。

  2.風險估測。風險估測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所收集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利用概率統計理論,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概率和損失程度等數理指標。

  3.風險評價。

  4.選擇風險管理技術。處理風險時經常用到的四種基本方法:風險回避、損失控制、風險轉移和風險自留。

  5.評估風險管理效果。評估風險管理效果是指對風險管理技術適用性及收益性情況的分析、檢查、修正和評估。

  效益比值=安全保障/成本=該風險技術可減少的風險損失/(該風險技術所需費用+機會成本)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