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4 共9頁
4.4.2.3 主要廠房和生產裝置建設方案設計要求
1.選擇工業廠房建筑的層數、層高、平面布置、柱網,充分利用廠房的體積和面積,計算技術經濟指標;
2.初步研究主要廠房、生產裝置、大型或關鍵塔、罐、工業窯爐等建、構筑物的建筑特征、結構形式、特殊要求及水、電、氣、照明、通訊、空調、電梯、消防等的配套。
4.5 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
4.5.1 概念和定義
「產品方案」是指擬建項目的主導產品、輔助產品或副產品及其生產能力的組合方案,包括產品品種、處理、規格、質量標準、工藝技術、材質、性能、用途、價格、內外銷比例等。
「產品組合」是指項目的各種不同產品的劃分及其比例,包括產品的種類、品種的結構和相互之間的數量關系。
擴大產品組合的廣度可以分散項目投資的風險,利用項目的潛力;增加產品組合的深度可以使產品占有更多的細分市場;加強產品組合的關聯性可以提高企業聲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產品方案的確定以產品組合為基礎。
「建設規模」是指項目設定的正常生產運營年份可能達到的生產或服務能力。
4.5.2 產品方案
4.5.2.1 產品組合的5種類型
1.全線全面型 力求某一產品線的產品品種覆蓋整個細分市場,按整體市場對不同種類產品的需求增減產品線的數量,對產品線之間的關聯性沒有嚴格限制;
2.市場專業型 以專業市場的不同需求為引線確定產品線的設置,不強調其關聯性;
3.產品線專業型 項目只生產屬于同一類型的不同品種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
4.有限產品線專業型 項目只生產某一產品線中一個或少數幾個品種的產品來滿足市場需求;
5.特殊產品專業型 根據用戶或消費者的特殊需要而專門生產的特殊產品。
4.5.2.2 確定產品組合的八項原則
1.符合產業政策;
2.針對市場需求;
3.專業化協作;
4.資源綜合利用;
5.符合環保要求;
6.考慮原材料、燃料供應;
7.適應技術設備條件;
8.滿足生產存儲條件。
4.5.3 建設規模
4.5.3.1確定建設規模的九種因素
1.市場需求,(產品的市場需求變化快、品種規格多時,應選中、小規模;產品適應性強、品種規格變化小時,應選大、中規模)
2.自然資源、原材料、能源供應及其他外部建設條件;
3.生產技術設備的先進性及其來源;
4.資金的可供應量;
5.環境容量;
6.國家或行業制定的生產經濟規模標準;
7.社會因素和政策法規;
8.行業因素;
9.改擴建與技術改造項目。
4.5.3.2 建設規模的合理性分析
1.產業政策和行業特點的符合性 (合理性的首要因素)
除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還應充分考慮行業特點。(不同行業的項目有不同的考慮因素:①礦產資源開發項目,應考慮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要求和資源可采儲量、賦存條件等;②水利水電項目,應考慮水資源量、可開發利用量、地質條件、建設條件、庫區生態影響、占用土地及移民安置條件等;③鐵、公路項目,應以擬建項目影響區域內一定時期運輸量的需求預測為基礎,在確定線路等級、線路長度和運輸能力應考慮項目在綜合運輸系統和本運輸系統中的作用)
2.收益的合理性
①適當的經營規模可節約費用,提高競爭力,得到經濟效益。
②應選擇能實現規模效益遞增的經濟規模。
③理論上應追求最優經濟規模;但受現實中各種因素制約,一般是尋求合理的經濟規模。
3.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包括
①資源利用的可靠性;
②資源利用的有效性;
③資源利用的經濟性。
4.外部條件的適應性與匹配性包括
①項目的建設規模應與市場需求相適應;
②投入物供應應滿足建設規模的要求并穩定可靠、價格合理;
③其他外部條件應與建設規模相適應和匹配。
5.技術改造項目的特殊問題應考慮建設規模是否與現有裝置有效結合和匹配。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關閉窗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