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
[答案]:C
2.
[答案]:B
3.
[答案]:C
[解析]: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識別和分析財務報告中的重大錯報的可能性,但不能直接支持審計意見的發表。
4.
[答案]:B
[解析]:對內部控制的測試屬于控制測試,不屬于實質性程序內容。
5.
[答案]:B
[解析]:B選項中所列人員均是被審計單位中與庫存現金直接相關的人員。
6.
[答案]:B
[解析]:準則規定,如果擬依賴的控制自上次測試后未發生變化,且不屬于旨在減輕特別風險的控制,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職業判斷確定是否在本期審計中測試其運行有效性,以及本次測試與上次測試的時間間隔,但兩次測試的時間間隔不得超過2年。
7.
[答案]:A
8.
[答案]:A
[解析]:審計抽樣只適用于實施細節測試,在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時,注冊會計師不宜使用審計抽樣和其他選取測試項目的方法。只有當控制的運行留下軌跡時,才可考慮使用審計抽樣的方法實施控制測試。統計抽樣和非統計抽樣方法的選用,在于注冊會計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的職業判斷,以最有效率地獲取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采用不適當的審計程序,或者誤解審計證據而沒有發現誤差等,均可能導致非抽樣風險。
9.
[答案]:B
10.
[答案]:C
[解析]A.B中事項在審計報告日不存在;D中事項不影響審計意見。C中事項不僅在審計報告日存在,而且很可能改變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意見。
11.
[答案]:A
[解析]B.C.D均為審計準則的規定,A與C矛盾。
12.
[答案]:D
[解析]:基于責任方認定的業務一般是合理保證的業務,而對于直接報告業務通常是有限保證的業務。
13.
[答案]:B
[解析]:只有注冊會計師有能力對法規、合同所涉及的財務會計規定的整體遵循情況進行審計,才能接受委托,如有個別事項超越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利用專家的幫助。
14.
[答案]:C
[解析]:選項A在對財務報表整體已經發表了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后,只要財務報表組成部分不構成財務報表整體的主要部分,注冊會計師可為該組成部分出具審計報告;選項B在審計財務報表組成部分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運用重要性原則,不應當提高重要性水平,否則是對報表使用人不負責任;選項D注冊會計師不應當提請被審計單位附送財務報表,這樣會使信息使用者誤認為財務報表組成部分出具的審計報告與整套財務報表相關。
15.
[答案]:C
[解析]:在第一個間距內選擇隨機數500,則選出的4個樣本數額為500,1 750,3 000,4 250,這4個數字分別包含在第1,3,6,7張銷售發票的票計金額之內,選擇樣本即為這4張發票。所以第四個樣本在第7個項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