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7頁
點擊查看:
第十四章 風險應對
一、單項選擇題
1.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環境。薄弱的控制環境帶來的風險可能對財務報表產生廣泛影響,難以限于某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注冊會計師應當采取( )。
A.具體應對措施
B.實施更多的控制測試
C.擴大控制測試的范圍
D.總體應對措施
2.當評估的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屬于高風險水平(并相應采取更強調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重視調整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等總體應對措施)時,注冊會計師通常擬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總體方案更傾向于( )。
A.綜合性方案
B.實質性方案
C.風險評估程序
D.控制測試方案
3.針對評估的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恰當選擇擬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總體應對方案。在下列( )情況下,注冊會計師選擇綜合性方案是最恰當的。
A.注冊會計師認為實施控制測試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B.被審計單位采用高度自動化系統處理和記錄重要交易
C.被審計單位存在廣泛的管理層凌駕于主要內部控制之上的情況
D.注冊會計師發現被審計單位不存在與特定認定相關的內部控制
4.針對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提高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予以應對。下列各項程序中,不能夠提高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是( )。
A.采取不同的審計抽樣方法,使當期抽取的測試樣本與以前有所不同
B.對應收賬款進行函證時,將其函證賬戶的截止日期推遲
C.對以前由于低于設定的重要性水平而未曾測試過的固定資產進行測試
D.進行存貨監盤時,應事先通知被審計單位盤點的地點,以便其做好準備
5.通常情況下,注冊會計師出于成本效益的考慮可以采用( )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即將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與實質性程序結合使用。
A.風險評估程序
B.實質性程序
C.綜合性方案
D.實質性方案
6.注冊會計師在期中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下列有關局限性的說法不恰當的是( )。
A.注冊會計師往往難以僅憑在期中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獲取有關期中以前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B.即使注冊會計師在期中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能夠獲取有關期中以前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但從期中到期末這段剩余期間還往往會發生重大的交易或事項(包括期中以前發生的交易、事項的延續,以及期中以后發生的新的交易、事項),從而對所審計期間的財務報表認定產生重大影響
C.被審計單位管理層也完全有可能在注冊會計師于期中實施了進一步審計程序之后對期中以前的相關會計記錄作出調整甚至篡改,注冊會計師在期中實施了進一步審計程序所獲取的審計證據已經發生了變化
D.如果在期中實施了進一步審計程序,注冊會計師不需要針對剩余期間獲取審計證據
7.注冊會計師A在對乙公司2010年度財務報表實施審計程序的過程中,原來主要限于檢查某項資產的賬面記錄或相關文件,通過審計程序執行和審計證據的獲取,得知財務報表層次存在重大錯報風險,因此調整審計程序,更加重視實地檢查該項資產,這屬于修改審計程序的( )。
A.性質
B.時間
C.范圍
D.含義
8.進一步審計程序是相對于風險評估程序而言的,是指注冊會計師針對評估的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實施的審計程序,包括( )。
A.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
B.風險評估程序和控制測試
C.風險評估程序和實質性程序
D.風險評估程序和分析程序
9.注冊會計師在確定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時應當考慮的因素不包括( )。
A.審計程序與特定風險的相關性
B.計劃獲取的保證程度
C.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
D.審計證據適用的期間或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