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2 共16頁
2.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
(1)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指導思想。設計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時主要遵循以下指導思想:
我國資產評估準則應當是綜合性的評估準則體系,包括不動產、動產、機器設備、企業價值、無形資產等各類別資產的評估準則。
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應當高度重視程序性準則與專業性準則。鑒于資產評估行業的特點,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不僅應包括從程序方面規范評估行為的準則,如評估報告、工作底稿、評估程序等,也應包括針對各主要類別資產特點而進行規范的專業性準則,如企業價值評估準則、機器設備評估準則、不動產評估準則等。
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中應當將職業道德準則放在與業務性準則同等重要的高度。基于職業道德在資產評估行業中的重要作用,我國資產評估準則在重視制定規范評估行為的業務性準則的同時,更應當高度重視職業道德準則的作用。
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應當層次清晰,邏輯嚴密,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應當體現各層次準則文件的不同效力和不同規范領域,同時由于資產評估理論與實踐在國際上發展的不均衡性,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尚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準則制定應考慮評估理論和實踐的未來發展趨勢。
(2)我國資產評估準則體系。從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橫向關系上劃分,資產評估準則包括業務準則和職業道德準則兩個部分。
從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縱向關系上劃分,資產評估準則分為不同的層次。
①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的縱向關系較為簡單,分為職業道德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兩個層次。職業道德基本準則對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方面的基本要求、專業勝任能力、注冊資產評估師與委托方和相關當事方的關系、注冊資產評估師與其他注冊資產評估師的關系等進行概要規范;職業道德具體準則將根據評估實踐中存在的與職業道德有關的問題和職業道德基本準則中的一些重要內容如獨立性、保密原則等進一步明確規范。
②資產評估業務準則由于涉及面廣,在縱向關系上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為資產評估基本準則。資產評估基本準則是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各種資產類型、各種評估目的資產評估業務的基本規范,是各類資產評估業務中所應當共同遵守的基本規則。由于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特殊的發展背景和綜合性定位,基本準則在整個評估準則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第二層次為資產評估具體準則。,資產評估具體準則分為程序性準則和專業性準則兩個部分。
程序性準則是關于注冊資產評估師通過履行一定的專業程序完成評估業務、保、征評估質量的規范,包括評估業務約定書、評估工作底稿、評估報告等。程序性準則的制定需要與目前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相結合。注冊資產評估師只有履行必要的資產評估程序,才能保證資產評估的質量,在程序上避免重大的遺漏或疏忽。
專業性準則針對不同資產類別的特點,分別對不同類別資產評估業務中的評估師執業行為進行規范。,根據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慣例和國際上的通行做法,專業性準則主要包括企業價值評估準則、無形資產評估準則、不動產評估準則、機器設備評估準則、珠寶首飾藝術品評估準則等。
第三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南。資產評估指南包括對特定評估目的、特定資產類別(細化)評估業務以及對資產評估中某些重要事項的規范。評估師在執行不同目的的評估業務中,所應當關注的事項也各有不同。資產評估指南擬對我國資產評估行業中涉及主要評估目的的業務進行規范,同時也將涉及一些具體的資產類別評估業務,并對資產評估工作中的一些重要特定事項進行規范。
第四層次為資產評估指導意見。資產評估指導意見是針對資產評估業務中的某些具體問題的指導性文件。該層次較為靈活,針對評估業務中新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指導意見,某些尚不成熟的評估指南或具體評估準則也可以先作為指導意見發布,待實踐一段時間或成熟后再上升為具體準則或指南。
3.《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的主要內容
2004年2月25目財政部發布《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該準則屬于業務性準則的基本準則,共6章27條,從資產評估基本要求、操作準則、報告準則、執業責任等方面對各類資產評估業務進行_廠規范。《資產評估準則——基本準則》重點在以下方面做出了規定:
(1)根據國際慣例重新定義資產評估。基本準則指出資產評估是"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對評估對象在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的行為和過程".這一定義不同于以往我國評估行業對資產評估所下的定義,是在總結10多年來資產評估行業發展經驗的基礎上,對資產評估的本質屬性進行的歸納和描述,并與國際評估準則和美國評估準則中的定義基本一致。該定義突出強調了資產評估結果是一種專業意見,對引導業內外人士正確認識資產評估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2)對評估師執業提出了基本要求。基本準則要求評估師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勤勉盡責,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基本準則要求評估師應當具備能夠勝任所執行的評估業務的專業能力,并對聘請專家和指導助理人員等行為進行了規范。
(3)對評估操作進行了原則性規范。資產評估程序是資產評估機構和從業人員在執行資產評估業務、形成資產評估結論所履行的系統性工作步驟,十多年來我國資產評估行業并未對評估程序進行系統的規范。基本準則第一次對評估程序做出了規定,要求評估師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根據業務具體情況履行適當的評估程序,并列出明確評估業務基本事項等八個資產評估基本程序。評估程序的規定有利于規范評估師執業行為,切實保證評估業務質量;同時,恰當履行資產評估程序也是資產評估機構和人員防范執業風險,合理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手段。
基本準則遵循國際慣例,引進了價值類型的概念。價值類型概念和理論對資產評估十分重要,已逐步為世界各國評估界普遍接受,并成為各國評估準則和評估實踐的基礎。基本準則改變了t0多年來我國在評估實踐中不采用價值類型的做法。價值類型的意義在于指出同一資產可能具有不同類型的價值,評估師應當避免使用未經定義的、籠統的價值概念;評估師應當在與客戶進行充分討論之后,根據評估目的選取合適的價值類型;評估師應當對選用的價值類型進行明確定義和說明。明確價值類型有利于更好地服務于客戶,避免評估報告使用者將一些不常用的或具有特殊內涵和定義的價值類型誤認為是常用的價值類型,以引導評估報告使用者正確理解、合理使用評估結果,同時也有利于降低評估師的執業風險。
基本準則針對我國評估行業在評估方法運用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評估理論研究成果和國外評估行業的通行做法,對評估方法的運用重點做出了規定。由于受理論研究滯后和實踐經驗不足的局限,我國評估從業人員長期在評估實踐中主要采用成本法,而忽視市場法和收益法的運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與完善,我國經濟發展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市場體系也在逐步完善,為運用多種評估方法創造了條件,而日益多元化的評估報告使用者也對"成本法一貫制"的做法提出了強烈批評。國外評估行業的實踐已經證明,三種基本評估方法本身并無優劣,不能簡單認為哪種評估方法就比其他方法好,重要的是評估師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判斷,選擇與具體評估項目相適應的一種或多種評估方法;對同一項目而言,在評估目的既定的情況下,評估師首先應當考慮盡可能使用三種基本方法,根據所確定的價值類型、項目具體情況特別是數據資料的完備程度選擇評估方法,并對評估方法選擇的合理性進行說明;如果選擇一種以上評估方法,應當對分別得出的結論進行綜合分析,合理確定評估結論。為此,基本準則要求評估師應當熟知、理解并恰當運用市場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三種基本評估方法;應當根據評估對象、價值類型、資料收集情況等相關條件,分析三種資產評估基本方法的適用性,恰當選擇評估方法。形成合理評估結論。
評估假設是資產評估、世務的重要要素之一,假設的合理性直接關系到結論的合理性和可用性。評估假設的合理和規范在我國一直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評估實踐中已經出現一些濫用假設、采用不合理假設的現象。基本準則明確要求評估師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合理使用評估假設,并在評估報告中披露評估假設及其對評估結論的影響。
(4)對評估信息披露環節進行規范。在評估披露要求方面,基本準則要求評估師應當在執行必要的評估程序后,編制并由所在資產評估機構出具評估報告;應當在評估報告中提供必要信息,使評估報告使用者能夠合理理解評估結論;可以根據評估業務具體情況以及委托方和其他評估報告使用者的需求,確定評估報告繁簡程度。
(5)明確執業責任。基本準則第一次明確提出評估師應當對評估結論的合理性承擔責任。這一正面規定體現了評估行業對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評估師不應當以評估方法的選擇、評估假設的選擇等為由,逃避對評估結論合理性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同時合理性的概念也體現了資產評估的特點,有利于合理維護評估師的利益,即社會公眾和評估報告使用者不應當要求評估師對評估結論的"準確性"、與成交價格的~致性承擔保證責任。
為合理區分評估師與相關當事人的責任,基本準則指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對評估對象在評估基準日特定目的下的價值進行分析、估算并發表專業意見,是評估師的責任;提供必要的資料并保證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恰當使用評估報告是委托方和相關當事方的責任;評估結論不應當被認為是對評估對象可實現價格的保證。
針對大量出現的要求評估師對評估對象法律權屬承擔責任的訴訟,基本準則指出評估師執行資產評估業務,應當關注評估對象的法律權屬,并在評估報告中對評估對象法律權屬及其證明資料來源予以必要說明。評估師不得對評估對象的法律權屬提供保證。
4.《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基本內容2004年2月25日財政部發布《資產評估職業道德準則——基本準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該準則共6章32條,分別從基本要求、專業勝任能力、與委托方和相關當事方的關系、與其他注冊資產評估師的關系等方面對評估師職業道德行為進行了規范。
(1)注冊資產評估師遵紀守法的要求。
i.要獨立地進行專業判斷,不得以委托方或相關當事方預先設定的價值量作為評估結果。
ii.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為自己或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
iii.應當遵守保密守則。除法律、法規和有關制度另有規定外,未經委托方書面許可,不得對外提供在執業過程獲知的各種商業秘密和相關業務資料。
iv.不應同時在兩家以上(含)評估機構執業,吐玉不得以個人名義從事資產評估業務活動,
v.對參與評估人員的工作進行指示、督促和復核,保征評估人員執行執業標準、程序和遵守職業道德規范。
vi.要維護評估行業的職業形象,不得從事與注冊資產評估師身份不符或可能損害其職業形象的活動。
vii.在每個具體的工作過程形成能夠支持評估結淪的工作底稿,并按照有關規定管理和保存好評估工作檔案。
viii.要自覺接受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的管理,積極履行對資產評估行業協會遷務等要求。
(2)注冊資產評估師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要求。
i.恪守獨立性原則要求。獨立性原則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執業過程中,應當在實質上和形式上獨立于外部組織和所服務對象。獨立性包括實質上的獨立和形式上的獨立。實質上的獨立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與服務對象之間沒有利害關系。形式上的獨立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在為委托方提供服務時所表現的在社會公眾或第三者面前呈現出一種獨立于委托人的形象。
ii.恪守客觀性原則要求。客觀性原則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執業過程中應當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實事求是,盡可能地排除人為的主觀因素,真實地反映、分析、判斷和處理評估業務,不以個人好惡或成見影響工作結果。
iii.恪守公正性原則要求。公正性原則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執業時,應當具備正直、誠實的品質,公平正直地對待有關利益各方,不以犧牲一方利益而使另一方受益的行為。它要求注冊資產評估師在資產評估的執業過程中,應始終不偏不倚,公平地對待資產評估業務中的利益相關方。
(3)注冊資產評估師在承接業務、評定價值、評估結論披露等具體執業過程中的職業道德要求。
i.不得以個人的名義進行評估業務的承攬工作。
ii.在承攬和接受業務時,與委托方或相關當事方存在利害關系時,應主動回避。
iii.在接受資產評估業務時,應實事求是地與委托方簽訂規范的委托合同(協議)。不得采用欺詐、利誘、強迫等不正當手段招攬業務。
iv.注冊資產評估師進行價值評定時,應當嚴格執行資產評估執業標準和執業程序,不得隨意降低執業標準,不得隨意刪減、簡化執業程序。
v.注冊資產評估師進行價值評估時,應當獨立進行專業判斷,不得以委托方或相關當事方預先設定的價值量作為評估結果。
vi.注冊資產評估師進行價值評定時,應當使用合理的假設。
vii.注冊資產評估師進行價值評定時,應當獲取足夠的相關資料和數據,并應當對獲取的資料、數據和評估有關事宜進行充分分析。
viii.注冊資產評估師進行價值評定時,應當對參與評估人員的工作進行指示、督促和復核,保證評估人員執行執業標準、程序和遵守職業道德規范。
ix.注冊資產評估師進行價值評定時,有時還需要利用有關專家協助工作。
x.注冊資產評估師執行資產評估業務過程中,應當在每個具體的工作過程形成評估工作底稿。
xi.在進行評估結論披露時,應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資產評估準則出具評估報告。
xii.在進行評估結論披露時,應當在評估報告中充分披露評估所依據的假設、限制條件和評估相關的必要信息。
xiii.在進行評估結論披露時,應當引導報告使用者恰當使用評估報告。
xiv.在進行評估結論披露時,不應在自己未參與或不了解項目的評估報告上簽署,也不得允許他人以本人名義簽署評估報告。
(4)注冊資產評估師專業勝任能力的要求。注冊資產評估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的專業勝任能力要求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要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人應當先經過專門教育和培訓,獲取了評估方面的專業知識、專業訓練,并取得評估的實踐經驗,具備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分析、判斷和表達能力,才能進入這一行業從事評估活動;二是指已進入資產評估行業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注冊資產評估師在承攬、接受和進行資產評估業務時,一般只能在其專業技能和時空安排等方面能夠勝任的范圍內進行,對超越其專業技能和時空安排等勝任能力的業務應當放棄、拒絕或采取恰當的措施加以解決。
(5)注冊資產評估師與委托方和相關當事方的關系的要求。
i.對資產評估業務質量的責任要求。對資產評估業務質量的責任要求主要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從事資產評估業務的過程中有嚴格遵守資產評估技術規范的責任,認真執行資產評估有關準則、評估程序和評估質量控制標準,做好資產評估業務的各項具體工作。
ii.對客戶責任要求。對客戶責任要求主要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從事資產評估過程中,應當坦誠地對待客戶,在不違背其他當事人和公眾利益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竭誠為客戶提供評估有關的專業服務,維護客戶的合法權益并與客戶保持相互信任的關系。具體包括應當做到按時按質完成委托的資產評估業務;堅持保密原則,做好為客戶保密的工作;竭誠為客戶服務的要求。
iii.在完成評估任務的整個過程中,不得向委托方或相關當事方索取約定服務費之外的不正當利益。
iv.提示客戶恰當使用評估報告,并聲明不承擔相關當事人決策失誤的責任。
v.對社會責任要求。對社會責任要求主要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從事資產評估業務時,不得損害社會公眾利益。
(6)注冊資產評估師與其他注冊資產評估師的關系的要求。與其他注冊資產評估師的關系是指注冊資產評估師在從事資產評估業務過程,應當做好與同行之問的溝通與協作,以誠相待,保持良好的工作關系,共同維護和增進本行業的職業信譽和形象。
十三、國外評估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