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題共用題干)
患者,男,50歲,因膀胱全切,回腸代膀胱術后20天,畏寒、發熱6小時入院。患者20天前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回腸代膀胱術。1天前拔除雙側輸尿管支架管后3小時出現全身不適,惡心,嘔吐,高熱40℃,后逐漸神志不清,躁動,低血壓,少尿,遂收入SICU治療。既往:18年前因車禍致腦部受傷(具體不詳),后恢復。入SICU后測中心靜脈壓5mmHg,有創血壓99/53mmHg,心率126次/分,血氣pH7.52,PaCO
217.7mmHg,PaO
284.4mmHg,HCO
.gif)
14.2mmo/L,BE-5.5mmol/L,血糖10mmol/L。查體: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敏感。頸靜脈無充盈,雙肺呼吸音清,心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心臟雜音,雙下肢不腫,雙側巴氏征陰性。血常規:WBC18.4×10
9/L,N91%,Hb11g/L,Plt80×10
9/L。
10.患者出現上述臨床表現最可能的原因是
A.急性左心衰
B.繼發于泌尿系的嚴重感染、感染性休克
C.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
D.急性腦卒中
E.晚期腫瘤轉移
11.下列哪項治療措施是不正確的?
A.監測CVP基礎上積極擴容
B.給予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藥物
C.使用廣譜強效抗生素
D.如果患者依賴血管活性藥物,可應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
E.積極輸血
12.該患者血小板減少的最可能原因是
A.手術所致
B.過敏反應
C.直接動脈測壓的沖洗裝置中所含肝素所致
D.嚴重感染所致
E.腫瘤轉移致骨髓抑制
13.對ICU嚴重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療,下列描述哪項不正確
A.不及時開始適當抗感染治療,對患者預后有不利影響
B.降階梯療法持續的時間,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反應來定
C.不應開始即予最強效廣譜的抗生素,以減少二重感染
D.若病原學檢測及藥敏結果已明確,應換用有針對性的窄譜抗生素
E.治療48~72h后據微生物學和臨床資料,對抗感染治療進行再次評價
正確答案:10.B;11.E;12.D;13.C解題思路:患者在拔除雙側輸尿管支架管后出現高熱、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增加,并出現精神癥狀、少尿、休克,首先考慮繼發于泌尿系的嚴重感染、感染性休克,其他診斷并無臨床證據支持。治療措施首先是針對感染性休克的治療,輸血并無臨床指征。嚴重感染的患者血小板破壞增多,臨床可見血小板計數減少,可能的機制包括因免疫介導的血小板破壞和DIC致生存期縮短。大量證據表明,未能及時開始適當治療(即對致病病原體有效的治療),對嚴重患者預后有不利的影響。雖然限制抗生素(特別是廣譜抗生素)的應用對于減少二重感染和耐藥微生物的產生非常重要,但對于嚴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給予足夠療程的強效抗微生物治療比減少二重感染和其他并發癥更重要。
三、B1型題:以下提供若干組考題,每組考題共用在考題前列出的A、B、C、D、E五個備選答案。請從中選擇一個與問題關系最密切的答案,每個備選答案可能被選擇一次、多次或不被選擇。
(14-17題共用備選答案)
A.哌替啶
B.芬太尼
C.嗎啡
D.曲馬朵
E.安乃近
14.可致癲癇發作的是
15.可作用于內源性鎮痛系統(腎上腺系統,5-羥色胺)的是
16.可引起粒細胞缺乏癥的是
17.代謝產物M-6葡糖苷酸有鎮痛活性的藥物是
正確答案:14.A,15.D,16.E,17.C解題思路:1.特大劑量哌替啶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興奮,表現為譫妄、瞳孔散大、抽搐等。
2.曲馬朵可作用于內源性鎮痛系統。
3.安乃近可引起粒細胞缺乏癥。
4.嗎啡的代謝產物M-6葡糖苷酸有鎮痛活性。
(18-19題共用備選答案)
A.艾司洛爾
B.利多卡因
C.佩爾地平
D.苯妥英鈉
E.洋地黃
18.患者,男,14歲,行第四腦室腫瘤切除術,術畢患者室上性心動過速,心率172次/分,血壓146/100mmHg。用藥應選用
19.患者,女,53歲,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術。有高血壓病史,術中出現頻發室性期前收縮。處理應選用
正確答案:18.A,19.B解題思路:1.術中出現室上性心動過速,血壓升高,應使用艾司洛爾,降低交感興奮性。
2.術中出現頻發室性期前收縮,應首選利多卡因控制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