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0-01-19 共10頁
【例】李某在2005年3月12日接到法院的民事判決書,其如果上訴,則應當在( )提出。
A、3月22日前
B、4月12日前
C、3月27日前
D、2個月內
答案:C
解析:當事人不服一審民事判決書的,應當自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
【例】根據《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列各項中,表述正確的有( )。
A、仲裁不公開進行,訴訟一般應公開進行
B、仲裁不實行回避制度,訴訟則實行回避制度
C、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而訴訟則實行兩審終審制度
D、仲裁必須由雙方自愿達成仲裁協議才可進行,而訴訟只要有一方當事人起訴即可進行
答案:ACD
解析:B選項是錯誤的,應當仲裁和訴訟都實行回避制度。
【例】新華縣工商局對東方公司作出了處罰決定,東方公司不服,向陽泉市的上一級工商局申請復議,市工商局作出了減輕處罰的決定,東方公司仍然不服,則其可以向下列( )法院起訴。
A、新華縣法院
B、陽泉市法院
C、東方公司所在地法院
D、省法院
答案:AB
解析: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
第三節 違反經濟法的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法律制裁與違法行為
狹義的法律責任是與違法行為和法律制裁緊密相聯的,三者保持因果關系。在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關系上,違法行為是因,法律責任是果;而在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關系中,法律責任是因,法律制裁是果。
廣義的違法包括一般違法和犯罪;狹義的違法,是指違反刑法、構成犯罪之外的一般違法行為。
法律制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重要方式。
違法行為、法律責任、法律制裁三者中,違法行為是首要因素,它是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的原因和前提。
二、違法行為的構成要素
違法行為由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方面四個要素組成。
1、違法主體
只有達到法定責任年齡、具有責任能力的人才能構成違法主體。
2、違法的主觀方面
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
3、違法的客觀方面
違法行為和危害后果之間具有因果聯系,包括作為和不作為。
4、違法客體
是指被我國法律所保護而被違法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三、法律責任的種類
1、民事責任
(1)停止侵害;
(2)排除妨礙;
(3)消除危險;
(4)返還財產;
(5)恢復原狀;
(6)修理、重作、更換;
(7)賠償損失;
(8)支付違約金;
(9)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10)賠禮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