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5-25 共1頁
一、單項選擇題 |
(1-2題共用題干) |
(2007年)C注冊會計師負責對丙公司20X7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在考慮重要性和審計風險時,C注冊會計師遇到下列事項,請代為做出正確的專業判斷。 |
1.下列各項中,與丙公司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評估最相關的是( )。 |
2.在進行風險評估時,C注冊會計師通常采用的審計程序是( )。 |
正確答案:1.D;2.B 解題思路:控制環境薄弱很可能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設計不合理或無法得到有效的運行,因此,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環境。而選項ABC所影響的都是相對具體的財務報表項目,主要與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相關。 |
|
(3-7題共用題干) |
(2008年)C注冊會計師負責對丙公司2008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在了解內部控制時,C注冊會計師遇到下列事項,請代為做出正確的專業判斷。 |
3.內部控制無論如何設計和執行只能對財務報告的可行性提供合理保證,其原因是( )。 |
4.下列與現金業務有關的職責可以不分離的是( )。 |
5.在了解控制環境時,C注冊會計師通常考慮的因素是( )。 |
6.下列情形中,最有可能導致C注冊會計師不能執行財務報表審計的是( )。 |
7.C注冊會計師沒有義務實施的程序是( )。 |
正確答案:3.C;4.B;5.C;6.D;7.A 解題思路:內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無論如何設計和執行,只能對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證。內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包括:(1)在決策時人為判斷可能出現錯誤和由于人為失誤而導致內部控制失效。(2)可能由于兩個或更多的人員進行串通或管理層凌駕于內部控制之上而被規避。 |
|
二、多項選擇題 |
(8-10題共用題干) |
(2007年)E注冊會計師負責對戊公司2007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在了解戊公司內部控制時,E注冊會計師遇到下列事項,請代為做出正確的專業判斷。 |
8.在了解控制環境時,E注冊會計師應當關注的內容有( )。 |
9.戊公司下列控制活動中,屬于經營業績評價方面的有( )。 |
10.在了解戊公司內部控制時,E注冊會計師通常采用的程序有( )。 |
正確答案:8.ABC;9.CD;10.ABD 解題思路:選項A,要考慮治理層的參與程度,治理層對控制環境的影響要素包括有治理層相對于管理層的獨立性;選項B,管理層負責企業的運作以及經營策略和程序的制定、執行與監督,管理層的理念包括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理念;選項C,在確定控制環境的要素是否得到執行時,通過詢問管理層和員工,注冊會計師可能了解管理層如何就業務規程和道德價值觀念與員工進行溝通;選項D,對控制的監督和控制環境都屬于內部控制所包括的要素,所以對控制的監督并不是了解控制環境時應該關注的內容。 |
|
(11-12題共用題干) |
(2008年)C注冊會計師負責對丙公司2008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在識別、評估和應對特別風險時,C注冊會計師遇到下列事項,請代為做出正確的專業判斷。 |
11.在確定特別風險時,C注冊會計師的下列做法正確的有( )。 |
12.在了解和測試與特別風險相關的內部控制時,C注冊會計師的下列做法正確的有( )。 |
正確答案:11.ABD;12.ABD 解題思路:特別風險通常與非常規的交易和判斷事項有關,對于收入而言,注冊會計師會認為其存在舞弊的風險非常大,所以選項ABD會認為其存在特別風險。 |
|
三、綜合題 |
13.(2008年)W公司主要從事小型電子消費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銷售以W公司倉庫為交貨地點。W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動化信息系統(以下簡稱系統)和手工控制相結合的方式。B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W公司2008年度財務報告。 資料一:B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W公司情況及其環境,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由于2007年銷售業績未達到董事會制定的目標,W公司于2008年2月更換了公司負責銷售的副總經理。 (2)W公司主要產品的銷售模式在2008年發生了變化。2008年之前采用代銷模式,在代理商對外銷售相關產品后,W公司根據代銷清單以低于建議零售價7%的出廠價向代理商開具代銷產 品的銷售發票,代理商有權退回未對外銷售的產品。2008年初開始改為經銷模式,即由經銷商(大部分是原先的代理商)以較優惠的出廠價(平均低于建議零售價13%)買斷相關產品,W公司向經銷商發貨即開具銷售發票,經銷商不再享有退回未銷售產品的權利(產品質量原因除外)。2008年,W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平均上漲約5%,但主要產品建議零售價與上年基本相同。 (3)W公司主要競爭對手于2008年末紛紛推出降價促銷活動。為了鞏固市場份額,W公司于2009年元旦開始全面下調了主要產品的建議零售價,不同規格的主要產品降價幅度從5%到20%不等。 (4)2008年初,W公司將房屋建筑物折舊年限由25年到35年變更為20年到35年,機器及其他設備折舊年限由8年到12年變更為8年到10年。殘值率仍為3%。 (5)W公司于2008年7月完工投入使用的一個倉庫被有關部門認定為違章建筑,被要求在2009年6月底前拆除。 (6)2008年初,W公司啟用新財務信息系統,并計劃同時使用原系統6個月。由于同時運行兩個系統對W公司相關部門人員的工作量影響很大,2個月后,W公司決定提前停用原系統。(7)20×8年末,W公司的母公司宣布在未來2年內將逐步增加對W公司的投資。 資料二:B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 所獲取的W公司財務數據,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 ![]() 資料三:B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有關銷售與收款循環、存貨與倉儲循環的控制,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銷售部門在批準經銷商的訂貨單后編制發貨通知單交倉庫和會計部門。倉庫根據發貨通知單備貨,在貨物裝運后編制出庫單交銷售部門、會計部門和運輸部門。會計部門根據發貨通知單和出庫單在系統中手工錄入相關信息并開具銷售發票,系統自動生成確認主營業務收入的會計分錄并過人相應的賬簿。銷售部門每月末與倉庫核對發貨通知單和出庫單,并將核對結果交銷售部經理審閱。 (2)系統每月末根據匯總的產成品銷售數量及各產成品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自動計算主營業務成本,自動生成結轉主營業務成本的會計分錄并過入相應的賬簿。 (3)會計部門每月末編制存貨的結存成本及可變現凈值匯總表,將結存成本低于可變現凈值的部分確認為存貨跌價準備。 資料四:B注冊會計師對銷售與收款循環、存貨與倉儲循環的控制實施測試,并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測試情況,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從W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中選取2008年12月的1筆交易,注意到相應記賬憑證只附有若干銷售發票記賬聯。財務人員解釋,在審核出庫單并據以開具銷售發票后,已在銷售發票的記賬聯上注明出庫單號,并將連續編號的出庫單另外裝訂存檔。審計選取了1張注有2個出庫單號的銷售發票記賬聯,在出庫單存檔記錄里找到了相應的出庫單。出庫單日期分別為12月14日和12月16日,銷售發票日期為12月16日。 (2)在抽樣追蹤2008年11月10個主要產品的主營業務成本在系統中的結轉過程時,注意到有2筆主營業務成本的金額存在手工錄入修改痕跡。財務人員解釋,由于新系統的相關數據模塊運行不夠穩定,部分產成品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的運算結果有時存在誤差,因此采用手工錄入方式予以修正,并且只有財務經理有權在系統中錄 |
正確答案: 入修正數據。審計檢查了相關樣本的手工修正后產成品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沒有發現差異。(3)檢查了2008年9月末產成品成本及可變現凈值匯總表,發現其中的產成品成本數據與2008年9月末產成品成本賬面余額稍有差異。財務人員解釋,該差異是在編制完成9月末產成品成本及可變現凈值匯總表后,根據倉庫上報的第3季度末盤點結果調整部分成品賬面余額所致。 要求:(1)針對資料一(1)至(7)項,結合資料二,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逐項指出資料一所列事項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錯報風險。如果認為存在,簡要說明理由,并分別說明該風險屬于財務報表層次還是認定層次。如果認為屬于認定層次,指出相關事項主要與哪些財務報表項目的哪些認定相關。將答案直接填入答題卷第11頁至12頁的相應表格內。 (2)針對資料三(1)至(3)項,逐項指出上述控制主要與哪些財務報表項目的哪些認定相關。將答案直接填入答題卷第13頁的相應表格內。 (3)針對資料三(1)至(3)項,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逐項判斷上述控制在設計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分別予以指出,并簡要說明理由,提出改進建議。將答案直接填入答題卷第13頁的相應表格內。 (4)針對資料四(1)至(3)項,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以及資料三中可能存在的控制設計缺陷,逐項指出上述測試結果是否表明相關內部控制得到有效執行。如果表明相關內部控制未能得到有效執行,簡要說明理由。將答案直接填入答題卷第14頁的相應表格內。 (5)針對資料一(1)至(7)項,結合資料三和資料四,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逐項判斷資料三所列控制對防止或發現根據資料一識別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是否有效。如果有效,指出資料三所列控制與資料一的第幾個(或者哪幾個)事項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直接相關,并簡要說明理由。將答案直接填入答題卷第14頁的相應表格內。 ![]() (2) ![]() (3) ![]() (4) ![]() (5) ![]() |
|
14.(根據2006年考題改編)Y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Y公司)主要經營中小型機電類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采用手工會計系統,產品銷售以Y公司倉庫為交貨地點。C和D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Y公司2005年度財務報表,于2005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對Y公司的采購與付款循環、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內部控制進行了解、測試與評價。 資料一:C和D注冊會計師計劃實施以下風險評估程序以獲取有關控制設計和執行的審計證據:(1)詢問Y公司有關人員,并查閱相關內部控制文件; (2)檢查內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報告。 C和D注冊會計師擬訂的總體審計計劃中關于控制測試和評價的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在了解內部控制后,如認為Y公司內部控制設計合理且得到執行,則對相關內部控制進行測試; (2)選擇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1月30日作為控制測試樣本總體的所屬期間; (3)在控制測試的基礎上,形成對Y公司2005年度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最終評價。 資料二:C和D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有關采購與付款循環、銷售與收款循環的控制程序,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采購原材料須由請購部門編制請購單,采購部門審核請購單后發出預先連續編號的采購訂單。采購的原材料經采購人員驗收后入庫,倉庫人員收到原材料后編制預先連續編號的入庫單。并交采購人員簽字確認。 (2)應付憑單部門核對供應商發票、入庫單和采購訂單,并編制預先連續編號的付款憑單。會計部門在接到經應付憑單部門審核的上述單證和付款憑單后,登記原材料和應付賬款明細賬。月末,在與倉庫核對連續編號的入庫單和采購訂單后,應付憑單部門對相關原材料入庫數量和采購成本進行匯總。應付憑單部門對已經驗收入庫但尚未收到供應商發票的原材料編制清單,會計部門據此將相關原材料暫估入賬。 (3)銷售的產品發出前,信用審核部門檢查經授權的相關客戶剩余賒銷信用額度,并在銷售部門編制的銷售單上簽字。在剩余賒銷信用額度內的銷售,由信用審核部門職員E審批;超過剩余賒銷信用額度的銷售,在職員E審批后,還需獲得經授權的信用審核部門經理(的批準。 (4)倉庫開具預先連續編號的發貨單,并在銷售的產品裝運后,將相關副本分送開具賬單部門、運輸單位和顧客。開具賬單部門審核發貨單和銷售單后開具銷售發票,在保留副本后將相關單據送交會計部門職員G審核。會計部門職員G核對無誤后登記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和應收賬款明細賬。 資料三:C注冊會計師負責對采購與付款循環的內部控制實施測試,并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測試情況,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應付憑單部門在9月末編制了已驗收入庫但尚未收到供應商發票的原材料清單,會計部門據此將相關原材料暫估入賬,并在10月1日全額沖回。上述原材料清單顯示已入庫甲原材料1000公斤,單價為每公斤1300元。經核對批準發出的采購訂單和入庫單,數量和單價均相符,但C注冊會計師注意到Y公司另需向運輸單位支付該原材料的運費100000元。財務人員解釋,由于原材料運費是與運輸單位另行結算的,因此在原材料暫估入賬時未予考慮,并且,在10月8日收到運輸單位的運費發票時,Y公司已將運費計入該原材料的采購成本。C注冊會計師在甲原材料明細賬中找到了上述100000元運費的記錄。 (2)原材料明細賬顯示,Y公司在11月27日購入乙原材料694公斤,金額為70000元(不含增值稅)。C注冊會計師注意到該原材料采購訂單所列數量為700公斤,單價為每公斤100元(不含增值稅),但相應的入庫單所列數量為694公斤。財務人員解釋,上述數量差異是運輸途中損耗所致。按照Y公司原材料采購管理規定,乙原材料允許的入庫檢驗差異率為±1%。 資料四:D注冊會計師負責對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內部控制實施測試,并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測試情況,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D注冊會計師選取了填制日期為6月25日至26日的4張發貨單,編號為3076號至3079號,購貨單位均為V公司。D注冊會計師在6月份的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和相關原始憑證中找到了相應的記錄,與上述發貨單對應的銷售發票填制日期為6月26日。 (2)W公司是Y公司2005年7月新發展的客戶。Y公司信用審核部門批準W公司的賒銷信用額度為500000元。在收到W公司于7月5日預付的100000元后,Y公司以每件117元的價格(含增值稅)分別于7月10日和12日向W公司發出3500件和1800件產品,并于7月30日收到剩余款項。D注冊會計師檢查了以上兩次發貨的銷售單和發貨單,銷售單的信用審核記錄顯示,上述兩批產品均經信用審核部門職員E批準即予發貨。D注冊會計師檢查了相關的銀行收款單據,沒有發現異常。 (3)D注冊會計師從Y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中選取了10月31日最后一筆交易和11月1日第一筆交易,注意到10月31日最后一筆交易的發貨單和銷售發票的填制日期均為10月31日,發貨單編號為6256號;11月1日第一筆交易的發貨單和銷售發票的填制日期均為11月1日,發貨單編號為6255號。財務人員解釋,由于Y公司運輸安排原因,上述兩筆交易的相關產品均在11月1日發出,但由于10月31日最后一筆交易的客戶要求的發貨時間是10月31日,故將6256號發貨單和相關銷售發票日期填制為10月31日。 要求: (一)針對資料一,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請指出C和D注冊會計師還可以選擇實施哪些審計程序以獲取有關控制設計和執行的審計證據。 (二)針對資料一,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請指出C和D注冊會計師擬訂的總體審計計劃中關于控制測試和評價的內容存在什么缺陷,并請簡要提出改進建議。 (三)針對資料二第(1)至第(4)項,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請逐項判斷Y公司上述控制程序在設計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請分別予以指出,并簡要說明理由,提出改進建議。(四)針對資料二第(1)至第(4)項,請指出哪一項與”已發生的購貨業務均已記錄”這一控制目標相關,并確定針對該控制目標的測試程序。 (五)針對資料三第(1)和第(2)項,請分別指出這些事項主要與存貨和應付賬款的什么認定相關。(六)針對資料三第(1)和第(2)項、資料四第(1)至第(3)項,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請逐項指出上述事項是否表明相關內部控制得到有效執行。如果表明相關內部控制未能得到有效執行,請簡要說明理由,并提出改進建議。 |
正確答案: (一)注冊會計師還可以執行:(1)觀察被審計單位特定控制的運用;(2)追蹤交易在財務報告信息系統中的處理過程(穿行測試); (二)缺陷:對相關內部控制的測試期間沒有涵蓋被審計財務報表的整個年度,不能形成對Y公司2005年度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最終評價。建議:樣本測試的期間應當安排在整個年度的期間作為測試的期間,即區間是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是控制測試基礎上的再次評價,而不是最終評價。 (三) (1)存在缺陷:采購部門的人員不能驗收商品。理由:采購與驗收是不相容的崗位。建議:驗收商品應當由驗收部門的人員進行驗收。 (2)沒有缺陷。 (3)存在缺陷:超過剩余賒銷信用額度的銷售,在職員E審批后,還需獲得經授權的信用審核部門經理(的批準。理由:如果超過賒銷信用額度的銷售,則全部銷售應該由經授權的信用審核部門經理(批準,而不僅僅是超過部分的銷售。建議:超過賒銷信用額度的銷售,則全部銷售應該由經授權的信用審核部門經理(批準;若超過信用審核部門經理(的授權,則應該集體決策。 (4)存在缺陷:會計部門職員G一人登記主營業務收入和應收賬款的明細賬。理由:登記收入明細賬和應收賬款明細賬的職員應當是兩個人。 建議:由兩個人分別登記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和應收賬款明細賬。 (四)第一項與”已經發生的購貨業務均已記錄”的控制目標相關。控制測試:檢查訂貨單連續編號的完整性。檢查驗收入庫單的完整性。 (五)對于資料三第(1)項主要與存貨和應付賬款的計價和分攤認定有關;第(2)項與存貨和應付賬款的存在認定相關。 (六)資料三: (1)表明相關內部控制未得到有效執行。理由:因為運費部分即使是另行結算的,也是要將該部分支出包含在材料的暫估價中。建議:將相關費運費支出計入到暫估材的成本中。 (2)表明相關內部控制得到有效執行。 資料四: (1)表明內部控制得到有效執行。 (2)表明內部控制未得到有效執行。理由:向W公司的發貨金額已經超過了賒銷信用額度500000元,應當獲得經授權的信用審核部門經理(的批準或集體決策才能發貨;建議:超過賒銷信用額度的銷售應當獲得經授權的信用審核部門經理(的批準或集體決策后才能發貨。 (3)表明內部控制未得到有效執行。理由:因為Y公司人為提前了發貨單日期,并提前確認了相關的主營業務收入。建議:企業發貨單日期的填寫應當以實際的發貨日期為準。 |
|
15.(2007年)W公司主要從事小型電子消費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銷售以W公司倉庫為交貨地點。W公司日常交易采用自動化信息系統(以下簡稱系統)和手工控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系統自20×6年以來沒有發生變化。W公司產品主要銷售給國內各主要城市的電子消費品經銷商。A和B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W公司加07年度財務報表。 資料一:A和B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W公司及其環境的情況,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在2006年度實現銷售收入增長10%的基礎上,W公司董事會確定的2007年銷售收入增長目標為20%。W公司管理層實行年薪制,總體薪酬水平根據上述目標的完成情況上下浮動。W公司所處行業2007年的平均銷售增長率是12%。 (2)W公司財務總監已為W公司工作超過6年,于2007年9月勞動合同到期后被W公司的競爭對手高薪聘請。由于工作壓力大,W公司會計部門人員流動頻繁,除會計主管服務期超過4年外,其余人員的平均服務期少于2年。 (3)W公司的產品面臨快速更新換代的壓力,市場競爭激烈。為鞏固市場占有率,W公司于2007年4月將主要產品(C產品)的銷售下調了8%至10%。另外,W公司在2007年8月推出了D產品(C產品的改良型號),市場表現良好,計劃在2008年全面擴大產量,并在2008年1月停止C產品的生產。為了加快資金流轉,W公司于2008年1月針對C產品開始實施新一輪的降價促銷,平均降價幅度達到10%。 (4)W公司銷售的產品均由經客戶認可的外部運輸公司實施運輸,運輸由W公司承擔,但輸途中風險仍由客戶自行承擔。由于受能源價格上漲影響,2007年的運輸單價比上年平均升了15%,但運輸商同意將運費結算周期從原來的30天延長至60天。 (5)2007年度W公司主要原料的價格與上年基本持平,供應商也沒有大的變化,但由于技術要求發生變化,D產品所耗高檔金屬材料比C產品略有上升,使得D產品的原材料成本比C產品上升了3%。 (6)除了于2006年12月借入的2年期、年利率6%的銀行借款5000萬元外,W公司沒有其他借款。上述長期借款專門用于擴建現有的一條生產線,以滿足D產品的生產需要。該生產線總投資6500萬元,2006年12月開工,2007年7月完工投入使用。(假設不考慮利息收入) 資料二:A和B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獲取的W公司財務數據,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 資料三:A和B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所了解的有關銷售與收款循環的控制,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倉庫人員在系統中根據經銷售部門批準的客戶訂單生成連續編號的發貨單,并在將產品交運輸商發運后,將發貨單設置為”已執行”狀態并提交結算部門。結算部門根據系統中的”已執行”發貨單記錄、訂單及相關客戶基礎資料,在系統中生成并打印銷售發票,系統在月末根據發貨單和發票信息自動匯總主營業務收入,并據此過入應收賬款和主營業務收入賬簿。 (2)每月末,系統自動匹配發貨單、訂單、發票和入賬的主營業務收入,并可以生成一個專門報告反映未匹配項目的清單。系統授權可以生成和閱讀該報告的人員是W公司銷售部經理和總經理。資料四:A和B注冊會計師對銷售與收款循環的內部控制實施測試,并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了測試情況,部分內容摘錄如下: (1)A注冊會計師觀察了結算部門人員根據發貨單在系統中開具發票的過程,并從2007年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中選取銷售記錄實施測試,未發現異常。 (2)B注冊會計師詢問了總經理和銷售部經理有關資料三中第(2)項控制的運行情況,他們均表示由于以前月份很少發現不匹配情況,因此,從2007年6月以后就沒有再實際生成和閱讀上述專門報告。在B注冊會計師的要求下,銷售部經理在系統中生成了截止2007年12月31日的專門報告,B注冊會計師沒有發現存在不匹配的事項。 要求:(1)針對資料一(1)至(6)項,結合資料二,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請逐項指出資料一所列事項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錯報風險。如果認為存在,請簡要說明理由,并分別說明該風險是屬于財務報表層次還是認定層次。如果認為屬于認定層次,請指出相關事項與何種交易或賬戶的何種認定相關。請將答案直接填入答題卷第13頁至第14頁的相應表格內。 (2)針對資料三(1)至(2)項,請逐項指出上述控制與何種交易或賬戶的何種認定相關。請將答案直接填入答題卷第15頁的相應表格內。 (3)針對資料三(1)至(2)項,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請逐項判斷上述控制在設計上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請分別予以指出,并簡要說明理由,提出改進建議。請將答案直接填入答題卷第15頁的相應表格內。 (4)針對資料四(1)至(2)項,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請逐項指出上述測試結果是否表明相關內部控制得到有效執行。如果表明相關內部控制未能得到有效執行,請簡要說明理由。請將答案直接填入答題卷第16頁的相應表格內。 (5)針對資料一(1)至(6)項,結合資料三和資料四,假定不考慮其他條件,請判斷資料三所列控制對防止或發現根據資料一識別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是否有效果。如果有效果,請指出資料三所列控制與識別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對應關系,并簡要說明理由。請將答案直接填入答題卷第17頁的相應表格內。 |
正確答案: (1) ![]() (2) ![]() (3) ![]() (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