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2-07-25 共1頁
地價理論
一、單項選擇題:
1.( )是級差地租產生的原因。
A.土地的自然條件
B.土地連續投資的差異
C.土地生產效率差異
D.土地經營權壟斷
正確答案:D 解題思路:資本主義級差地租產生的條件是自然力。自然力不是超額利潤的源泉,僅是形成超額利潤的自然基礎,因為它是較高勞動生產率的自然基礎。而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經營上的壟斷,才是級差地租產生的原因。
2.如果把申報地價、公告(示)地價歸為一類,這種分類是按照( )劃分的。
A.土地交易方式
B.土地價格形成方式
C.政府管理手段
D.土地價格使用目的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該題考查地價分類。土地價格按政府管理手段分為:申報地價、公告(示)地價等。
3.根據地租理論,最劣等的土地是( )。
A.無級差地租Ⅱ和絕對地租
B.無級差地租Ⅰ和絕對地租
C.無級差地租Ⅰ,有絕對地租
D.有級差地租,無絕對地租
正確答案:C 解題思路:絕對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所有權壟斷所取得的地租。租用土地的資本家無論土地優劣都要繳納地租。土地的肥力和位置差別是級差地租I的產生條件,最劣等土地在肥力和位置差別上屬于最差等級,因此無級差地租Ⅰ,而如果對最劣等土地進行連續追加投資則會產生級差地租Ⅱ,因此選項C是正確的。
4.土地所有權的壟斷是( )形成的根本原因。
A.級差地租
B.絕對地租
C.壟斷地租
D.礦山地租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絕對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所有權壟斷所取得的地租。租用土地的資本家無論土地優劣都要繳納地租。
5.以下因素中,土地價格存在的根源是( )。
A.級差地租Ⅰ
B.絕對地租
C.級差地租
D.壟斷地租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絕對地租是土地所有者憑借土地所有權的壟斷所取得的收益。無論土地質量是優是劣,土地所有者在轉移其土地所有權時,必然會要求取得土地所有權的一方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而這種補償的形式就是土地價格。因此,絕對地租是土地價格存在的根源。
二、多項選擇題:
6.根據地租產生的原因和條件,資本主義地租分為( )兩種基本形式。
A.級差地租
B.壟斷地租
C.絕對地租
D.礦山地租
E.建筑地段地租
正確答案:AC 解題思路:馬克思在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論以及科學的利潤理論和生產價格理論的基礎上,根據地租產生的原因和條件,把地租區分為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指出這是資本主義地租的兩種基本形式。
7.韋伯提出的原料指數,是指( )。
A.原料指數=限地性原料總重量/制成品總重量
B.原料指數=遍布性原料總重量/制成品總重量
C.需要運輸的限地性原料的重量和制成品重量之比
D.原料指數=原料運輸費用/制成品成本費用
E.原料指數=原料運輸費用/制成品總重量
正確答案:AC 解題思路:韋伯提出原料指數的概念,是指需要運輸的限地性原料的重量和制成品重量之比,即:原料指數=限地性原料總重量/制成品總重量。
8.在阿蘭索的地租模型中,阿蘭索認為,家庭收入將用于( )。
A.土地投資
B.慈善募捐
C.交通運輸費用
D.購買其他商品
E.儲蓄
正確答案:ACDE 解題思路:阿蘭索認為,家庭收入將用于土地投資、交通運輸費用和購買其他商品(包括儲蓄)。
9.阿蘭索在研究新古典主義地租模型時,首先進行了一些假設,下列選項與其相符的是( )。
A.有一個平坦的、沒有任何地理差異,并且土地質量處處相等的平原
B.平原的土地均可直接用于開發,并可在市場上進行自由貿易
C.買賣雙方對土地市場都充分了解
D.賣方希望其收入最大,買方希望其愿望能最大限度地得以滿足
E.有一座單一核心的城市,城市中任何方向的交通都極為便利
正確答案:ABCDE 解題思路:阿蘭索的地租模型假設條件:在一個平坦的、沒有任何地理差異的平原,土地質量處處相等,均可直接用于開發,并可在市場上進行自由貿易;買賣雙方對土地市場都有充分的了解,賣方希望其收入最大,買方希望其愿望能最大限度地得以滿足;有一座單一核心的城市,城市中任何方向的交通都極為便利。
10.中心地理論中關于每個中心地市場區的理論,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每個為人們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中心地,其市場區成為彼此相切的圓形
B.相鄰的為人們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中心地市場區范圍彼此出現重疊
C.彼此相切的圓形之間存在空隙,居住在此的居民就近選擇中心地商品和服務,從而維持各圓形市場區形狀不變
D.相鄰各中心市場區的重疊部分被無差別線分割,致使圓形的市場區被六邊形市場區替代
E.最終整個區域被各個圍繞中心地的六邊形市場區覆蓋
正確答案:BDE 解題思路:該題考查對六邊形市場區形成過程的理解,各個中心地為人們提供商品和服務,在相互激烈競爭的情況下,各中心地都試圖擴大自己的市場區范圍,結果使各中心的銷售范圍都有一部分相互重疊。居住在重疊區內的居民按照消費者最近供應地購物的假設,重疊區就被無差別線分割,圓形的市場區即被六邊形的市場區所替代,從而整個區域被正六邊形市場區完全覆蓋。
三、判斷題:
11.阿蘭索在假定開支總數不超出收入的前提下,對于單個家庭進行分析,認為區位平衡的取得取決于土地數量、其他商品的數量之間比例的確定。( )
A.對
B.錯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阿蘭索認為,在假定開支總數不超出收入的前提下,對于單個家庭來說,區位平衡的取得取決于土地數量、其他商品的數量和距中心距離之間比例的確定,即通過變化三者的比例關系,使其滿意程度最大。
12.從各國、各地區經濟發展與土地需求變動來看,土地需求變動趨勢大體與經濟循環趨勢呈反比走勢。( )
A.對
B.錯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財政金融景氣,就業機會增加,物價、工資處于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狀態,社會總投資增加,對土地的總需求不斷擴大,帶動土地價格上漲,因此,土地需求變動趨勢大體與經濟循環趨勢呈正比走勢。
13.對于不同土地來說,在等量投入的情況下,土地等級不同,土地收益便不同,但地租額應相同。( )
A.對
B.錯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級差地租與土地等級相聯系,對于不同土地來說,在等量投入的情況下,土地等級不同,土地收益便不同,使得地租額不同。
14.級差地租I和級差地租Ⅱ各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二者在本質上是不一致的,有著明顯的區別。( )
A.對
B.錯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級差地租I和級差地租Ⅱ各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二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它們都是由個別生產價格與社會生產價格之間的差額所形成的超額利潤轉化而成的。
15.稅負增加會導致社會投資減少,各行業的盈利能力降低,會使居民和企業轉向投資發展不動產,以房地產升值來獲取更大利潤,導致土地需求增加,土地價格上升。( )
A.對
B.錯
正確答案:B 解題思路:稅負增加,居民、企業的儲蓄及社會投資減少,經濟增長幅度降低,企業無力或不想擴大投資,致使土地需求降低,土地價格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