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理论电影在线_日韩视频一区二区_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_香蕉综合视频

2007年注評《財務會計》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11-10-22 共21頁

  3.財務會計的基本前提

  (1)會計主體。在會計主體前提下,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并非對等的概念,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人。

  (2)持續經營。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3)會計分期。食業應當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其中,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如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4)貨幣計撼。企業會計應當以貨幣計量。在我國,企業會計通常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企業,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報表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4.會計基礎

  我國規定,企業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

  5.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1)可靠性。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

  (3)可理解性。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相互可比。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確需變更的,應當在附注中說明。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5)實質重于形式。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6)重要性。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重要性,是指財務報表某項日的省略或錯報會影響使用者據此作出經濟決策的,該項目就具有重要性。

  (7)謹慎性。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資產或者費用,也不允許企業設置秘密準備。

  (8)及時性。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從而可以把相關信息及時傳遞給財務報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時使用和決策。

  6.會計要素的分類、特征,及其之間的關系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確定會計要素。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

  (1)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按流動性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

  資產的主要特征:①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②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③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2)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負債按流動性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

  負債的主要特征:①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②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

  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于現時義務。

  (3)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

  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在某個特定的時點,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者之間存在平衡關系,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它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基礎。

  (4)收入足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者客戶代收的款項。

  收入的主要特征:①收入應當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②收入應當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人,該流人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③收入應當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

  (5)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費用的主要特征:①費用應當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②費用應當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出,該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潤;③費用虛當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減少。

  (6)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損失。利潤金額取決于收入和費用、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金額的計量。收入減去費用,并經過調整后等于利潤。在不考慮調整因素(比如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投資收益等)的情況下,收入減去費用等于利潤,即收入-費用=利潤。它表明某一會計主體在一定會計期間內的經營成果與該期間收入和費用的關系(在做適當調整后),是編制利潤表的基礎。

  6.會計計量屬性及其運用原則

  會計計量屬性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1)歷史成本。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2)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3)可變現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計量。

  (4)現值。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餐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5)公允價值。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采用歷史成本。在某些情況下,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現財務報告目標,企業會計準則允許采用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當保證所確定的會計要素金額能夠取得并可靠計量,如果這些金額無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計量,則不允許采用其他計量屬性。

  8.財務報告

  財務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文件。

  財務報告包括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和其他應當在財務報告中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其中,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報表。

  小企業編制的會計報表可以不包括現金流量表。

百分百考試網 考試寶典

立即免費試用